新闻动态

福州港多式联运势头足

发布时间:2023-07-04    83 次浏览

 

 6月17日,全球首台16兆瓦超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最核心部件主机机舱通过公路运至福州港江阴国际集装箱码头,开启海运吊装。随后,运输船将前往福建平潭外海海域进行正式安装,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投运的最大海上风电机组。
 
江阴港区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完善的综合配套能力,进一步强化风电产业物流供应链的资源整合和组织运营能力,着力为海上风电产业发展和我国风电装备出口提供门到门、端到端的全程物流供应链服务。近年来,福州港发挥丝路海运品牌优势和疏港铁路、闽江航运运输优势,着力构建“公铁水”一体化的多式联运体系,港口物流提档升级,腹地通江达陆,迈出“大船大港”新脚步。
 
构建“散改集”出海通道
 
3月11日,在福州港江阴港区,两台门机对“安得罗斯”轮同时开展作业,3.5万吨散装进口玉米被装满一辆辆卡车,运往指定粮食仓库。
 
这是江阴港区今年2月份取得进境粮食(散货)指定监管场地资质以来,迎来的第一艘外贸进口粮食船舶,标志着江阴港区成为福州唯一一个可同时开展水运散货和集装箱方式进口粮食的口岸,填补了江阴港区进口散粮业务的空白,也为省内外粮食进口企业开辟了外贸进口新通道。
 
获批进境粮食(散货)指定监管场地资质后,散装粮食可从江阴口岸的直接进口,实现进口、仓储、加工三个环节的无缝衔接,不仅提高了通关时效,也节约了企业综合成本。“现在每船进口粮食从靠泊接卸到运输进厂的时间,由5至6天缩短到了3天左右,为我们下游粮食加工环节节约了大量宝贵时间。”厦门建发物产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农产品进出口供应商,公司今年将预计从江阴港区进口饲料原料30万吨。
 
为响应国家环保政策及进加快推进内循环的发展要求,福州港顺应国家运输结构调整大势,利用省、市政府出台的关于促进港口发展的扶持政策大力发展“散改集”业务,推动大宗散货通过散改集运输模式往福州港集聚,为港区箱量的增长带来新动力,助推业务可持续发展。
 
为满足“散改集”业务发展, 福州港积极推进相应的配套设施建设、设计装箱工艺、落实安全保障措施。
 
目前,福州港江阴港区内贸干支线航线网络较为完善,干线已覆盖东北、华北、华中、华南等地,支线联通宁德、罗源、马尾、泉州、汕头等周边港口,为“散改集”货源进出通道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 福州港江阴港区还开辟“海铁联运”模式,可为江西、湖南内陆客户提供安全、便捷的出海通道。
 
打造水水联运“升级版”
 
4月17日,随着一声响亮的船鸣,“星东37”轮从福州海盈码头青州8号泊位起航,驶往厦门港海天码头,标志着“福州-厦门”首条海峡快线正式开通。
 
此次“星东37”轮装载有408个标箱主要是福州生产的瓷砖、日用品、家具、工艺品等货物,从福州海盈码头驶往厦门港海天码头,大部分将出口到东南亚。为服务效率和质量,快线投入3条固定船舶,采用“福州-厦门”点对点直达,提供“四定两保”(定码头、定航线、定班次、定运时;保舱位,保干线)精品支线班期服务,开行后,福厦两港可实现“天天班”。
 
从运距较短的福州港穿梭巴士(江阴—宁德),到“江阴—泉州—厦门”“江阴—莆田—泉州”等环省支线,各航商依托福州港着力打造福建省集装箱海上支线平台,承接南北内贸干线的接驳转运,一条条支线铺展出串联沿海港口、畅通微循环的“蓝色公路”,推动沿海货箱通过福州港集散。
 
省内支线平台还串联起台湾航线,构建起更加便捷的两岸“水水”转运通道。5月15日,装载着宁德地区货柜的“东方兴”轮顺利靠泊台湾高雄港,该航线通过“陆转水”将“宁德—江阴”支线和台湾航线有效串联,精简通关流程,货物直接在宁德口岸报关放行,通过水路调拨,保障了两岸供应链的稳健畅通。
 
4月11日,福州港可门港区顺利完成湖南华菱湘潭钢铁“韵律”轮接卸及“实华17”轮“(海)水(江)水”转运全物流链作业,实现了铁矿石从海运到长江航运的无缝衔接,正式开启江海联运新阶段。
 
充分利用可门港碧里作业区30万吨泊位优势,自2018年起,福建罗源闽光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与福建福港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合作,以“水转水”方式将卸于罗源湾南岸的外贸铁矿运至北岸港区,为公司产能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数据显示,今年1—4月,福州港务集团累计完成水水转运84艘次,同比增长62%;转运量达94万吨,同比增长75%。
 
随着集装箱吞吐量连年攀升,挂靠港口船舶日趋大型化,催生了支线运输的需求。“大型船货物越拉越多,挂靠港减少,只停靠少部分具备深水条件的枢纽港,再由支线进行分拨转运。”东方海运市场部经理郑晓娜说。
 
“水上高速”通江达海
 
去年12月18日,福建首艘自主设计建造的内河增程式电动货船“武夷2号”鸣笛起航,搭载着南平地区的竹制品、石英砂等货物,驶往福州港闽江口内港区青州作业区,随后货物将通过内外贸航线运往国内沿海城市和东南亚等地。此举不仅标志着南平港正式开港,也标志着闽江高等级航道正式通航。
 
随着闽江干流恢复通航,从今年2月14日开始,“延平—马尾”内河航线开始每周一班常态化开行,由“武夷1号”“武夷2号”两艘500吨级集装箱货船承担,揭开了福建集装箱江海联运的序幕。
 
航线运营方福建易鹿供应链有限公司副总李林介绍,闽江航运的低运价优势,吸引了南平地区进出口货种由公路转为水路运输。班轮主要承运煤炭、玉米、大豆、石英砂等大宗原材料,以及南平地区防火材料等。和公路运输相比,江海联运成本可降低10%~20%。
 
锚定发展定位,不断完善港口设施,提升江海联运核心竞争力,福州港正在积蓄更多的发展动能。
 
今年4月,福州港闽江口内港区筹东作业区泰铭码头扩能改造工程获省发改委核准。本扩能改造工程在保持原有杂货泊位性质不变的前提下,将1、2号泊位升级改造为2万吨级杂货泊位,并满足1000吨级闽江干流标准运输船舶靠泊,3、4号泊位维持2万吨级不变,项目总投资估算约606万元。
 
该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闽江下游江海联运中转能力,打造江海联通的闽江航运体系,充分利用岸线资源和发挥既有码头设施潜力,促进临港产业和地方经济发展。
 
“扩大陆地辐射纵深,开辟内陆腹地入海新通道,为区域物资要素高效集疏、物流降本增效打造更加通达的‘海铁联运’体系。”福州港口发展中心负责人表示,“我们将继续优化港口营商环境,实现更高层次的港产城融合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