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大手笔购入100台无人集卡,和记港口自动化版图再进一步?

发布时间:2023-06-09    83 次浏览

 


2023年6月2日,和记港口集团(下文简称:和记港口)大手一挥为和记港口菲力斯杜港签下新增100辆新能源智能无人驾驶卡车的订单。并表示,将在英国菲力斯杜港打造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新能源无人驾驶商用车队。但据港口圈(ID:gangkouquan)了解,2022年因英国联合工会(Unite)不满和记港口提出的涨薪幅度,英国一度陷入罢工浪潮,菲力斯杜港赫然在列,但和记港口此次如此大规模的引入无人集卡,毫无疑问将会触碰到当地工会的蛋糕,和记港口究竟在下一盘什么棋?

1977年,香港黄埔船坞公司与和记企业合并成为和记黄埔有限公司(简称和黄),并于1991年收购了菲力斯杜港。随着和黄业务的国际化,和记港口集团有限公司(即和记港口集团)于1994年正式成立,持有和管理和黄在世界各地的港口及相关服务。经过十数年的发展,2011年菲力斯杜港吞吐量达到374万个标准箱(TEU),在全世界最繁忙的港口中排名第35位,亦在欧洲排名第6位,成为英国最大最繁忙的集装箱码头,处理英国四成以上的集装箱贸易。

同样是推进港口自动化建设,在美国是前途未卜,为何在英国却是蒸蒸日上?答案还得从英国港口的运营模式中找。

目前,英国港口所有权有3种不同类型:私有港(公司港)、信托港、市政港。私有港是指资本股份化、由股东参与任命董事会的港口。1979年以前这种模式的港口很少,主要有利物浦、曼彻斯特和菲力斯杜港,现在这类港口已占 2/3。信托港是一种自治性的法律实体,集中出现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当时主要是为了接管一些无法开发和维护港口设施的私人码头公司。信托港的优势在于可以不受政府力量干预,独立经营管理;可以采取适宜的企业组织构架,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的商业需求,菲力斯杜港就是信托港之一。市政港由地方政府拥有和控制,按地方法规进行管理,最终通过地方议员向纳税人负责。多样的所有权类型决定了英国工会相比于一手遮天的美国工会,会更加注重维护港口的运营效率,并且在劳资关系上也会更加灵活,能够适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而这也是英国港口自动化建设能够顺利展开的重要保障。

据港口圈了解,截至目前,欧洲已有14个国家20个港口已经或者即将开展自动化建设,其中英国就占有三席,伦敦港、利物浦港和菲力斯杜港。伦敦Thamesport码头(泰晤士港)是英国第一个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和菲力斯杜港一样由和记港口拥有和经营,这显然为菲力斯杜港的自动化探明了道路。

其实,和记港口早就开始了自动化港口的布局,近年来动作愈发频繁。2018年6月,和记港口计划在泰国的林查班(Laem Chabang, Thailand )开设一个无人集装箱码头;同年10月,和记港口与西井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西井科技全新一代的新能源港口无人集卡量产车Well-Truck进驻和记港口旗下深圳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试运行;截至2021年5月,西井Q-Truck全电动无人集卡车队已在和记港口泰国林查班Terminal D安全作业了超过23,243TEU集装箱,标志着和记港口和西井携手打造的全球首个AI无人驾驶集卡与人工驾驶集卡混行自动化码头项目全面投入商业运营;2022年8月31日,鹿特丹港官网宣布:和记港口与MSC的码头运营商TIL将在鹿特丹港共同扩建和运营一个新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马斯平原一号(Maasvlakte I),并于同年在菲力斯杜港将两台自主码头牵引车(AT)引入混合交通集装箱码头运营中,至此和记港口在欧洲的自动化布局全面铺开。

据港口圈了解,英国港口协会(British Ports Association)于2018年发布了一份名为《港口2030:智能港口》的报告,提出了英国港口智能化建设的路线图和目标。该报告指出,英国港口智能化建设的目标是实现“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和可持续化”,并在2030年前实现这一目标。其实,无论是国际绿色走廊的建设,还是近期大火的新能源燃料,欧洲地区一直都走在节能减排的前沿,而和记港口早前也承诺将于2035年使其英国的三个港口实现范围1和范围2排放的净零。

港口圈(ID:gangkouquan)认为,和记港口此次的大手笔订单不仅是为响应当地绿色低碳号召而迈出的坚实一步,为其实现净零目标吹响先锋号,同时也为其自动化港口布局扩展版图,加之港口自动化必然会成为港口未来的发展趋势,和记港口此举无疑给集团的发展奠定基础,抢占先机。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和记港口方面表示此次港口自动化建设的推进不会对当地岗位造成影响,但长远来看,势必会对当地的劳动力市场造成冲击,除此之外,和记港口此次大规模将其他品类AGV引入欧洲也势必会挤占欧洲本土AGV市场,和记港口将如何克服这些障碍?在在未来又会有哪些动作?我们拭目以待。

注:碳排放范围一、二、三的概念出自《温室气体核算体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GHG Protocol”,这是由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和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自1998年起开始逐步制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标准,由四个相互独立但又相互关联的标准组成,包括:《温室气体核算体系企业核算与报告标准》《企业价值链(范围3)核算和报告标准》《产品生命周期核算和报告标准》和《温室气体核算体系项目量化方法》。

范围一:直接温室气体排放

范围二:电力产生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

范围三:其他间接温室气体排放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