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如何"出圈"撬动世界?

发布时间:2020-09-10    474 次浏览

 

在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的展示厅,有一整面亚欧大陆的地图,以重庆为中心发散开的铁路、公路、水路物流通道,衔接起了世界。


同样,与重庆毗邻的成都,在铁路物流枢纽港也兼具优势。


以中欧班列为例,权威数据表明,重庆和成都的中欧班列货物往来总量,几乎占了国内所有中欧班列货运量的一半。重庆与成都聚合的优势和带动作用显而易见,如何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携手“出圈”,撬动世界物流枢纽格局?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给出的答案是:联动、互动、带动、主动,别乱动。


9月9日,“双城新发现——成渝主流媒体聚焦双城新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型主题报道活动走进国际物流枢纽园区,通过现场感受园区蜕变,对话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相关负责人来逐一解密。


“撬动”世界物流枢纽格局


9日一早,报道团一行最先来到了“渝新欧零公里起点”,一枚像戒指造型的数字“0”地标造型,在无声地告诉人们,如今为世界所熟知的中欧班列(渝新欧),它从东方的这里出发开往西方的欧亚。


展厅里那副巨大的物流枢纽地图,用记实的物流通道串起了整个欧亚大陆。向西,中欧班列(渝新欧)至德国杜伊斯堡;向南,陆海新通道通过北部湾出海,连接中南半岛;向北,经内蒙古满洲里或二连浩特串联起中俄蒙经济走廊;向东,长江水运替代铁路,接入世界海运网络。


撬动世界物流格局,这并非一纸规划。中欧班列最早在重庆发车,开往德国杜伊斯堡;陆海新通道,从这里衔接起了中南半岛走向海外。


然而,有很多人或许并不知道。这里,曾经只是襄渝铁路上一个普普通通的小站,名为团结村,经过4次转型升级,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物流带贸易,贸易带产业,不仅成为了“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连接点,还从园区走向城区,以产城景融合的理念,能撬动世界物流格局的现代物流枢纽城。


绽放汽车“微笑曲线”


如今团结村站内,印有“中欧班列”字样的深蓝色集装箱堆积如山,橙色龙门吊不停将集装箱装入车皮,汽笛声响起,一列列中欧班列(渝新欧)缓缓驶出站台,联通世界驶向远方。


这里有中国内陆首个整车指定进境口岸。据了解,该口岸累计实现整车进口逾万辆,落地了保时捷常态化运输项目,完成奔驰-戴姆勒常态化运输准备及众多进口品牌的测试运输,已成为欧洲进口车输入中国内陆的陆上主入口。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韩超认为,口岸带来的意义不仅仅是对于园区的发展,它是城市打造内陆开放门户的一把钥匙。就拿整车进境口岸来说,口岸的获批和良性运行为,为整个通道提供高质量运输的货品,也打通了中西部城市与国外市场主体的联动,成为一扇展示对外开放的窗口,“法务、经济、营商环境的提档升级,都为城市的招商引资打下基础。”


对于以汽车为主导产业的重庆而言,整车进境口岸更为城市汽车产业的强链、补链起到了重要作用。“向下游发展产业链,绽放微笑曲线需要这样的抓手。”韩超表示,依托整车进境口岸,完善进口供应链、汽车金融、汽车体验文化中心等功能,有就业有亮点,将会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产业链的完善。


园区的第4次转型正在进行中。“双城新发现”重庆报道团了解到,园区将打造物流新城,用商贸、住宅、人流、政务来推动城市打造,以城市支撑通道,用通道反哺贸易和产业。预计到2030年,园区将基本建成城市人口50万,公共交通覆盖率90%,进出口贸易额达1000亿的现代物流新城。


双向双核,驱动“双循环”


今年3月,从重庆和成都出发的中欧班列有了一个新的共同标识——中欧班列(成渝)。第一列中欧班列(成渝)驶出的当天,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与成都市青白江国际铁路港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同推进成渝两大铁路港战略共振、行动同频的融合发展。


成渝通道共同发力、携手出海,这已经成为了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举措。去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明确建设自重庆经贵阳、南宁至北部湾出海口,自重庆经怀化、柳州至北部湾出海口,以及自成都经泸州(宜宾)、百色至北部湾出海口三条通路,共同形成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主通道。


这条陆海新通道有三条走向,其中有一条经过成都,它的核心就是想发挥四川,特别是成都和重庆双向双核的发力的作用。


“四川是西部地区经济最发达、消费能力最强的省份,由重庆成都来集成、驱动,对于产业联动、资源统筹有很重要的意义。”陆海新通道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刘义真表示,有关方面正在积极推动四川加入“13+1”的大平台。未来若成渝携手在口岸互联、产业招商互补、开放创新互享、机制协调互促等方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将会驱动城市在“双循环”格局下的枢纽功能。


“我们跟成都的合作很有必要,有深刻的战略意义,毕竟成渝的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占据半壁江山。”韩超对成渝在携手开放上寄托了期望,“成渝在通道运营要联动、口岸发展要互动、创新优化要带动、常态化交流要主动,只有携手,才有幸福感!”


惟有不断求新求变,才能将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