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航运业,人工下岗,AI上岗?

发布时间:2024-12-31    308 次浏览

 

 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AI)与自动化正在慢慢重塑包括航运业在内的众多行业。众多航运公司纷纷将人工智能融入其业务当中。
 
然而,航运业内对于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劳动力的担忧仍普遍存在。尽管业内专家不断强调人工智能在提高生产力方面的积极作用,但现实情况却对航运业内人工智能使用的接受度带来了挑战。
 
今年,某航运公司为推进人工智能和自动化而裁员。据悉,只有一小部分员工受到了裁员影响,被裁员工将获得高额补偿。在该公司采纳人工智能技术以提升效率并增强全球竞争力的背景下,其同时又扩大了陆地员工的规模,以实施人工智能技术。
 
航运业内人士认为,裁员不是为了节省成本,而是一种战略规划举措。
 
咨询机构麦肯锡2023年的研究报告显示,在2045年将有一半工作实现自动化,这一进程比之前预计的早了十年。此外,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够产生文字、图像或其他媒体以回应提示工程的人工智能系统)有着极高的商业价值,每年可以提供2.6万亿至4.4万亿美元的收益。
 
到2040年,生成式人工智能预计每年能推动劳动生产率增长0.1%至0.6%;与其他技术相结合时,工作自动化每年可提升生产率,增长0.5%至3.4%。
 
航运业今年则在自动化方面取得了诸多成就,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特别是我国的港口自动化,目前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一,不断刷新着世界纪录。
 
但是,在自动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也加剧了部分人群的担忧。今年美东港口的罢工事件,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对港口自动化的忧虑所引发的。国际码头工人协会(ILA)认为,港口自动化对美国的高薪岗位造成了威胁。而与他们谈判的美国海事联盟(USMX)则解释称,自动化会提高效率,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和开出更高的工资。目前,双方还未达成一致协商。
 
在追求极高工作效率的推动下,航运业不仅着眼于自动化港口,还对“智能船厂”展开了猛烈的追求,其中韩国船厂是最为狂热的,特别是韩国HD现代集团造船子公司HD现代三湖,为了减少对人的依赖,正在大力推行“机器换人”的多项措施。
 
11月,HD现代三湖表示要在2030年前建成全球领先的“智能自主船厂”——一个集成船舶设计、生产和机器人操作所有相关数据的单一平台。该船厂表示,该平台不仅实现无缝自动化,还能缩短30%的生产时间。
 
HD现代三湖称,此举的目的是确保质量。他们通过使用能够收集实时数据的协作机器人来追踪并提升焊接等作业的质量。这些数据将有效识别性能问题,进一步优化生产力。“一个人做的话,不可能从早到晚统一做。机器人总是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焊接,所以即使一天焊接100个,质量也相差无几,”HD现代三湖自动化创新中心副总裁柳尚宪(音译)说道。
 
HD现代三湖表示,有了机器人,新手焊工只需接受1-2天的机器人辅助培训,便能参与到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的建造工作中,相较于传统焊工六个月以上的培训周期,培训时间大幅缩减。不过这也有可能带来一个问题:熟练工人与新手之间的实际技能差距将会逐渐缩小。
 
柳尚宪认为,随着特朗普的上台,韩国船厂的接单数会大幅增加。由于本国劳动力短缺,韩国业内担心船厂“老龄化”,专业知识无法传承。他表示,擅长焊接的人越来越老了,年轻人也不会来了,为了保持竞争力,唯一的选择就是机器人。机器人通过收集和应用机器数据,可以缩小经验丰富的工人和下一代工人之间的差距,确保技术技能和知识得到保存和传承。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人工智能和自动化不能是人类完全的替代品。
 
在全行业整体迈向智能化的趋势下,无论是为了增加劳动力还是提升效率而采用人工智能和自动化设施,从当前形势来看,虽然有可能会导致一部分工作岗位被淘汰,但同时也会有新的工作机会应运而生。
 
比如在航运业,虽然一些传统的海事工作可能会被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所取代,但也会出现支持和维护人工智能系统,以及将这些技术融入海事运营的新岗位。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刘刚说:“每一次重大技术创新都会出现这种摩擦性失业现象。但是随着人的适应、人的学习、知识的更新,这个问题就会逐渐得到解决,对此没有必要过度焦虑。”
 
总的来说,公司需要助力员工掌握新技术,提升工作能力。通过提升员工的工作技能,去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工智能的优势,同时减少工作流失。
 
随着未来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宽与深化,人工智能将在航运业中扮演更为关键的角色,塑造一个更加智能化与可持续的航运业。而如何在人工智能及自动化与人之间找到平衡点,未来仍需继续磨合与探索。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