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绿动港口 “智”造未来

发布时间:2025-03-12    163 次浏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港口是基础性、枢纽性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根据《关于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指导意见》,到2025年世界一流港口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全国两会期间,记者对来自港口行业的代表、委员进行了采访,听他们讲述了世界一流港口建设的最新进展及未来计划。
 
苏州港:打造具有示范意义的智慧绿色港口典范
 
“近年来,江苏省港口集团在绿色和智慧港口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全国唯一一家同时拥有集装箱和干散货‘双五星级’绿色港口的企业。”全国人大代表、苏州港集团太仓鑫海港口开发有限公司件杂货操作部门机班大班长褚锋自豪地向记者介绍。
 
当被问及苏州港集团在绿色港口建设方面的具体举措时,褚锋如数家珍:“我们公司高标准配置了各类环保设施,大力投资实施大气污染、水污染、船舶污染物治理,以及港区环境治理、节能减排、能源革新等环境保护项目,严格落实‘一零两全四免费’和岸电使用等要求,持续改善了港内生态环境质量。”
 
在绿色港口建设方面,苏州港集团重点围绕“绿色五化”路径,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建设美丽港口——
 
用能体系低碳化。通过电网无功补偿、门机能量回馈、绿色照明覆盖、光伏氢能等新能源技术应用,推动港口用能低碳转型。
 
作业机械清洁化。加大引进清洁能源车辆设备力度,研发应用全国首台港口专用氢能牵引车。
 
环境治理精准化。港口全域上线“生态环境综合管理平台”,以空气质量管理、雨水收集处理、船舶污染防治等七大模块,实现“水、气、声、废”一体化系统治理。
 
现场业态景观化。通盘谋划、从细节入手,加快提升现场业态,张家港集团对标“省级工业景区”实施港内交通管理优化、主干道黑化、港区绿化、环境美化、现场亮化,冠名落成“张港十景”,港口面貌绽放新颜。
 
运输结构合理化。强化水水中转,稳步提升煤炭、矿石直取比例,积极推进运输结构的合理化、最优化,低碳运营、互惠共赢。
 
在智慧港口建设方面,苏州港集团以江苏省港口集团“158”战略为引领,坚定数转智改,引领港口向智能化、无人化转型发展。
 
褚锋介绍:“我们自主开发了全国首套港口要素系统(PORTS系统),率先上线港口大数据系统(PDS系统),推动港口由‘业务驱动’向‘数据驱动’升级;创新实施‘门机操作自动化、流程无人化、理货远程化、单证电子化、监控智能化’的‘蝶变五化’项目,2023年正式启用张家港港智慧中心,开发上线散杂货生产业务系统2.0升级版,打造全国同行业数转智改新标杆。”
 
苏州港集团的科技创新举措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干散货码头绿色智慧全要素管理和全流程无人化作业系统’项目相继荣获中国港口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第29届智能交通世界大会创新大赛暨第一届‘姑苏杯’长三角智能交通创新技术应用大赛一等奖、入选交通运输部首批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代表案例等多项荣誉。”褚锋兴奋地说,“我们还研发了全流程智能操作系统,突破人机分离壁垒,上线运用全国首台‘无驾驶室装船机’,实现‘码头蓝领’向‘港口白领’的本质转变,一线作业人员减少12%、生产效率提升11%、运行成本降低8%。”
 
今年是落实《江苏省智慧港口建设行动方案(2022-2025)》的收官之年,对于苏州港集团未来的发展规划,褚锋表示:“我们将探索港口转型升级的新路径,打造具有示范意义的智慧绿色港口典范,为江苏省乃至全国的港口绿色发展探索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
 
天津港:打造世界一流智慧绿色枢纽港口“升级版”
 
瞬息万变的科技浪潮中,人工智能(AI)成为创新的核心力量。近日,天津港集团完成了DeepSeek大模型本地化部署,推动人工智能与港口行业深度融合,全国人大代表、天津港第一港埠有限公司拖头队副队长成卫东参与其中。
 
成卫东告诉记者,近年来,天津港集团始终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打造世界一流智慧绿色枢纽港口“升级版”为目标,着力培育发展港口新质生产力。
 
“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建立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二是加快以数字化转型为核心的智慧港口升级版建设;三是加快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的绿色港口升级版建设。”成卫东向记者一一娓娓道来。
 
在建设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上,天津港聚力强化创新驱动,促进创新要素集聚,培育多元创新主体,以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为智慧绿色枢纽港口建设全过程注入发展新动力,为打造世界一流港口提供核心技术支撑;
 
在以数字化转型为核心的智慧港口升级版建设上,天津港以“建体系搭平台、强治理提质量、保安全促流通”为总体思路,健全数据治理体系,夯实数据底座,全面推动数据治理,整合数据资源,提升数据质量,深入挖掘数据消费应用场景,促进数据要素合规高效流通使用,释放数据要素倍增效应,赋能业务协同、经营决策、服务创新,孵化数据服务产品,赋能产业生态,提升产业协同效率,助力产业资源配置最优化;
 
在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的绿色港口升级版建设上,天津港以实现“零碳港口”为引领,围绕能源供需双向清洁化两条主线,坚持“以我为主、合作共赢、先立后破”三大发展原则,辅以科技创新、人员能力提升、市场化交易等手段打造港口N个“零碳”示范场景。
 
近年来,天津港建设世界首个“智慧零碳”码头,装卸、水平运输、生产辅助等机械设备全部采用绿电;太平洋码头成为全国首个获评“五星级绿色港口”的传统集装箱码头,树立港口绿色转型新标杆;着力打造“公转铁、散改集”双示范港口,连续多年煤炭集港全部采用清洁运输,集装箱海铁联运量位居全国前列,为绿色港口建设提供“天津方案”。
 
今年全国两会上,成卫东建议,天津市对标交通强国、美丽中国建设要求,以建设世界一流绿色港口为契机,充分发挥天津港作为京津冀海上门户的联通优势,深入推动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以产业发展支撑公路运输绿色转型,综合治理靠港船舶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排放,创新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联合打造天津港清洁运输示范区,为美丽中国先行区注入强劲动力。
 
北部湾港:不断增强国际门户港综合服务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曾强调,“一定要把北部湾港口建设好、管理好、运营好,以一流的设施、一流的技术、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为广西发展、为‘一带一路’建设、为扩大开放合作多作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北部湾港集团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树新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来,北部湾港集团坚持科技赋能,打造数字化转型的国际门户港,取得较好成效。
 
2024年,钦州港域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2亿吨,达到2.08亿吨;首次满载靠泊30万吨级超大型油轮。北部湾国际邮轮母港开港首航。北部湾港铁海联运实现“五个一体化”,得到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充分肯定,被称为“广西北部湾港铁海联运一体化‘小切口’成功经验”,获评2024年度多式联运优秀服务案例。
 
“北部湾港还成功入选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世界一流港口综合评价报告(2024年)》的样本,列入全球货物吞吐量增速最快港口的行列。”张树新告诉记者,2024年北部湾港门户港综合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新增货物年吞吐能力3850万吨,达到3.92亿吨;新增集装箱年吞吐能力110万标箱,达到980万标箱;新增集装箱航线8条,达到80条;新增生产性泊位7个,达到89个;集装箱船时效率同比增长5.7%,昼夜产量多次刷新纪录。北部湾港基本实现各类危险品作业资质全覆盖,开展了全国首次铁路发运动力锂电池业务,实现首票打火机顺利出口。
 
此外,西江黄金水道升级版建设动能强劲。北部湾港集团全资子公司西江集团红花二线船闸正式通航。“西江干线多线多梯级船闸联合调度效率提升”项目入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长洲船闸过闸时间普遍由40—50分钟缩短至20分钟。西江流域12个梯级19座船闸过货量达到5亿吨,同比增长18.4%,约占广西船闸过货量的98.5%。北港西江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5426.6万吨,同比增长11.6%,其中集装箱吞吐量57万标箱,同比增长23.7%;中欧班列首次抵达南宁港;广西首单内河港边境小额贸易在赤水港顺利通关;新增西江内河外贸航线3条,达到5条。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