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十四五”物流标准化将上新台阶

发布时间:2021-04-19    447 次浏览

 

要实现“十四五”期间我国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高物流标准化水平是一个重要方面。为此,既需要对当下物流业发展状态进行深入分析,更需要全行业做出持续不断的努力。


微信截图_20210419102836.png


物流运行特征决定行业标准特点


标准化源于工业化大生产的实践,后来广泛用于社会的生产、流通、科研、消费等领域,是指在社会实践的经济、科技、管理等领域,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的秩序与社会效益,人们在总结试点的基础上,制定、发布和实施了统一的标准,具有规模大、统一化、规范化等特点。


而我国物流标准化的特点则由行业自身运行特点所决定,呈现出“三跨”的特点:一是跨越了多种运输方式与部门,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运输、管道、多式联运等运输方式,长期以来物流业都由多个部门分管,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形成了当下众多细分又相互联系的物流服务大市场的格局;二是跨区域性,货不分南北,为了满足运输市场的需求,就需组织并完成跨区域的物流服务;三是跨国性即开放性,进入21世纪后,互联网、跨境电商等的兴起,进一步推动了跨境物流业务的全球大发展。同时,物流业标准化还呈现系统性、差异性、渐进性等特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物流标准与全国标准化发展一样,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粗放化到逐步精细化的过程。具体到物流业,由于我国物流标准化的起步比较晚,与发达国家标准化水平还存在明显差距,所以不少物流业务,如集装箱运输、航空货运、国际快递等及其标准都是先从引进、学习开始做起来的,再根据我国的实际加以发展,逐步形成了当下具有中国特色的物流市场和初具规模的国内物流业标准化体系。


物流标准化的作用巨大,它促进了物流业的规范运作与安全运行,减少了差错与事故,有利于物流产业降低成本、提质增效,提升了物流业的优质服务水平。改革开放以来,得益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体量巨大,物流业也与时俱进,使我国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全球最大的物流市场国家。


以集装箱的创新与集装箱运输的推广为例。集装箱从构想到出现,再到运输实践,距今已走过了百年。创新的集装箱运输模式的出现,不仅顺应了20世纪工业化大规模生产与机械化操作的时代要求,还契合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和平发展环境下国际贸易与跨国运输大繁荣的迫切需求。而且,与传统的堆放式杂货运输方式相比,它特有的承载货物量大、运输速度快、单位运费低和运输损耗小等优点,使其成为流动状态下货物的理想存储空间。


现在国际集装箱运输的标准化是以20英尺、40英尺的两种标准箱为主体,还有其他规格的特种箱。以集装箱为运输单位,创造了“门到门”的交货组合运输新方式。由于标准化,使它适合于多式联运。基于此,延伸出了公铁联运、铁海联运、公路集装箱甩挂运输等多种组合的运输方式,并日益普及与扩大规模。


集装箱运输模式的不断创新,使得效率与效益大大提升。以挂衣式集装箱为例,它是20世纪70年代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起步时期的一个创新产物。这种挂衣式集装箱运输,对于出口服装来说,不再需要在过去传统运输方式下对出口服装的多次折叠与打包,而是直接挂在集装箱内,在货箱铅封以后,门到门运到海外目的地城市的商场外,收货人接货开箱后,可直接挂到货架上销售。这一创新产物的优势在于:一是简化了包装,据当时上海有关方面的统计,每个40英尺的集装箱,可节约包装材料费5000元到1万元,纸张和纸板2~3吨,还减免了大量的包装劳务费;二是节约运费,据测算,挂衣箱比普通箱子能够多装15%~50%的服装;三是节约成本,仅是免除商家在熨烫方面的费用,一个40英尺箱,一次运输就可节省4000美元到1万美元;四是它采取跨国多式联运、一票到底的运输方式,可以“门到门”服务到家;五是它不但增加了出口商的效益,也使承运商受益并大幅提高了港口的装卸效率。


集装箱运输的标准化与便利化,加快了各国的工业化大生产、商品包装的标准化与适箱化,现在全球货物运输的适箱量已达70%,极大地促进了全球的商品流通与国际物流发展。


再以快递业电子面单为例。电子面单是我国进入信息化时代后物流业标准化发展的一个新范例。快递面单是快递业务的基本环节,需要把快递服务的重要信息填写进去,这些信息构成了后续快递服务操作的重要依据。


随着我国信息化的加快及互联网的普及,国内物流业出现了货物运输的电子提单,快递业的电子面单也应运而生。以信息化为基础的电子面单相比手工面单的优势明显:一是它大幅提高了快递用户与快递企业双方输写、保存快递基本信息的效率;二是它大幅降低了面单成本;三是它能增加快递员的收入,大幅提高了快件的分拣与配送时效,有利于快递员揽、送更多的快件;四是有利于快递企业增加经营收入、提高市场占有率,并有效应对海量增长的快件潮。电子面单的出现以及进一步改进,便是我国物流业标准化适应数字化时代的新成果。


“十四五”下的新形势与新任务 


从“十四五”到2035年,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时期。中国要建设高标准的市场经济体制,要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着力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基于此,我国经济要加快向高质量发展和数字化转型,这也为物流业标准化发展奠定了新基础。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意外地加快了中国各方面向数字化经济的转型步伐,远程办公、视频会议、线上教育、线上交易、无接触送货等新业态趁势蓬勃发展,深度影响着我国社会的生产、流通、交换、分配等各方面的发展,也预示着“十四五”时期,物流业必将进一步加快向数字经济的转型。


当然,各方也应该认识到我国物流业在标准化建设过程中的不足。首先在思想认识上,从物流市场的主体看,部分物流快递企业的管理层认为标准化的工作属于政府职责,缺乏把企业自己摆进去的主动性。在行动上,企业抓营收指标、利润更有劲头,认为能见实效,也更关注市场占有率。二是从政府方面看,作为政府主导的一项工作,在指导标准化的实际工作中,存在滞后性,实际进展落后于行业发展的需要。三是从推广标准化的层面上看,还存在不足。企业的情况复杂,面对大部分推荐性的标准,企业在执行上会打折扣,即使是数量不多的强制性物流标准,推行也不容易。政府与行业组织还缺少有效的监督与促进企业落实的硬措施。四是我国在国际物流标准的话语权偏低。


“十四五”规划下,物流业标准化发展将迎来新任务。新时期物流业的标准化,要适应国家提出的建设交通强国、物流强国、快递强国等新战略的需要。


一是要适应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即物流企业提质增效的需要。二是要适应物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根据国际化的物流集团都是综合性物流服务提供商的普遍经验,我国有实力的物流快递企业也要努力从当前以提供单一的物流服务为主,加快转型升级为综合性的物流服务提供商。具体来说,除了要继续做好企业原有擅长的物流服务外,还要统筹布局到现代制造业、现代农业与乡村、新的城镇化建设等领域,培养企业提供综合性、高质量物流服务的能力,形成企业新的物流服务优势与市场竞争力,向我国生产、流通、消费等各领域物流服务的深度、广度进军。三是要提高我国物流标准的国际话语权。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加快向物流强国的转变,我国物流业正在从以往国际标准与规则的跟随者,转变为国际规则制订与修订的参与者和建设者,这也是今后行业发展的一大趋势。


因此,要开创“十四五”物流标准化的新局面,必须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从实际出发,以问题为导向,以解决真问题为目的,以更有为的政府进行指导与监督,以更有效的市场化方式来推进,制定管用的标准,搞好试点先行,推动有力地落地,务求实效。


对照五大发展的新理念,可以看到在物流业标准化方面存在着明显短板,迫切需要改变。例如,在创新发展方面,现有的行业标准难以适应新时期物流企业要向综合性物流服务提供商转型升级的需要。在协调发展方面,现有的行业标准难以适应新时期物流业多业融合发展,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市场格局的需要。在绿色发展方面,物流业的污染严重,短板突出。在开放发展方面,目前我国物流业还处于“走出去”的初始阶段,需要借鉴国际经验,加快制订相关的行业政策与标准,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物流市场竞争,提升国际竞争力。在共享发展方面,更是全新的课题。如何通过制定行业标准、指标,推动各类物流企业共享行业发展的成果,以及如何通过标准化引导物流企业善待职工,尊重并维护基层劳动者的权益,扩大物流业中产阶层收入群体的比重等,这些都需要人们勇于实践,在探索中前进。


近期,公安部交管局发布了《关于优化和改进城市配送货车通行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指出,严禁采取对货车进城“一刀切”的措施。这对改善货车进城的状况是非常及时与必要的。长期以来交通运输部门,也包括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客运轻货运、处理客运车辆从宽、处罚货运车辆从严的情况,一些地方甚至形成了恶性循环,原因也是多方面的。现在国家与社会各界形成了推动物流业大发展的共识,公安交管部门做出了部署,但关键还在落实。物流快递企业也要在坚持依法运营、不违规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地配合交管部门,共同落实好政策,加快物畅其流。


在近日发布的《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中,也提出了国家倡导公共性的快递分拣处理中心和智能投递设施等的建设。它事关“十四五”期间物流基础设施资源的优化布局。从现实看,由于物流市场是高度竞争的行业,相关基础设施的投资都是由作为市场主体的物流快递企业投资和运营的,容易出现繁华之地多家竞相投资的情况,形成了东部地区物流快递基础设施密集存在,而在中西部地区相关设施投资不足的现状。


笔者认为,要缓解这一矛盾,还需从各地物流快递市场的实际出发,在国家科学布局的引导下、以市场化为主的方式予以妥善解决。例如,在国家划定为具有重要物流功能的枢纽城市以及城市中的物流节点区域,原来由企业投资形成的区域性快递物流分拣中心,如果需要向具有公共服务性质的社会功能机构转化的,应当在政府部门与相关企业充分沟通、达成共识后,政府可以通过建立专项的扶助资金,出资赎买后委托市场企业来运营,也可以对原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吸收有实力的新企业等投资、入股等方式,在保证原始投资企业得到合理补偿后,再开始实行新的运营方案,使“有钱大家赚”,形成公共快递物流设施的可持续发展。


在操作上,应当先试点、及时总结,再推广。这样做既符合政府的调控要求,又尊重了市场规律,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解决快递智能投递设施的建设与管理问题,同样需要按照上述市场化为主的原则进行妥善处理。此外,如何将国家过去长期投资形成的分布在全国城乡居民小区的邮报箱资源与现在以民营企业为主投资的快递智能投递设施资源统筹整合,在新时期共同发挥好作为快递物流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公共设施的功能与作用,以此类推的问题,都需要通过改革与实践,有效加以解决。如此,才能基本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高物流标准市场体系。


(作者系中国物流学会常务理事、特约研究员)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