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显微镜”下的中国制造

发布时间:2020-06-01    226 次浏览

 

继5月8日,美国疾病控制与防御中心(CDC)以及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在其官网宣布剥夺60余家中国口罩企业的出口授权后,当地时间5月18日,美CDC又再次发布了一批被检测不合格的中国口罩生产商名单。接二连三的口罩风波几度激起舆论涟漪,一时间,质疑声此起彼伏。


早前,不少接受本刊记者采访的口罩生产企业,就曾对产品检测过程的不透明性表达了强烈不满,认为CDC的检测过程存在诸多疑点。


本刊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至少有3家中国口罩出口企业(分别位于安徽、山东和珠三角地区)计划向美国FDA提出申诉,而且部分企业已紧锣密鼓地开始准备与申诉相关的一系列事宜,希望通过美国的收货方对其产品进行公开检测,争取重新回到“白名单”之列。


送检口罩涉嫌伪造


此前,在接受《中国航务周刊》记者采访时,不少中国口罩生产企业负责人都认为审查过程疑点重重,包括美国单方面撤销决定,是否合法合规有待商榷;送检口罩处于何种状态尚不明确,是否被污染,亦或处于开封状态。最为人诟病的一点,是美国单方面进行检测,过程极其不透明,产品到底是否系自家企业生产都不得而知。


而最近披露的事实似乎也回应了上述质疑,有外媒报道称,美国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NIOSH)已获悉,中国一些近期被FDA剥夺授权的口罩生产商的产品的确是被其他不良厂商所伪造的。


此前,中国产品被伪造的事件也并不鲜见。以上海大胜卫生用品制造有限公司为例,这家企业成立于1997年,以其过硬的质量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口碑,然而在今年3月,大胜口罩却被一批来路不明的口罩生产厂家拖入了舆论的漩涡。


当时,美国西弗吉尼亚州向一家采购商支付了56.7万美元,以购买上海大胜卫生用品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10万只N95口罩。此后,这批耳挂式口罩样品,被送往位于匹兹堡的CDC/NIOSH国家个人防护技术实验室测试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批口罩样品不符合N95口罩的过滤标准。


事发后,上海大胜卫生用品制造有限公司立即与该实验室取得联系,经确认,发现这批口罩并非上海大胜所产,系假冒伪劣产品。


“然而,美国CDC在检查过程中却忽略了这一需重点核实的关键环节,单方面取消出口授权,使国内相关企业蒙受惨重的经济损失,这一点令人无法接受。”一家近期被移出白名单的口罩生产商对此颇感不平。


积极申诉 维护权益 


“美国方面这一举动的确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英国希德律师行香港办公室法务总监刘洋在接受《中国航务周刊》记者采访时指出,对于多家口罩生产企业提出申诉的举动,他也持支持与赞同的态度。


“我认为申诉是必要的,而且应当做到有理、有力、有节。确定自己生产的口罩符合质量标准的企业,一定要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权益,而这其中更大的意义并非是给某个中国口罩生产企业正名,更是为了维护整个‘中国制造’的形象。”刘洋如此表示。


那么,从法律角度而言,中国企业在向美国FBA提出申诉时,应当重点关注哪些方面?


江汉大学兼职教授、上海君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方皛表示,根据美国法律规定,制造商可以就“科学争议”,向FDA直接提出审查申请,要求法定的顾问委员会,就该争议进行详细的审查。


他还建议,申诉企业应重点思考的问题,是美国CDC以及FDA是否存在非法或者违规的行为。


其中就包括口罩是否为制造商的正品合格产品?FDA是否根据《美国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FDCA)第564条的规定,在给予制造商收回产品、处理信息及标识的合理时间的前提下,进行了预先通知?FDA撤销我国企业的EUA授权,是否具有充足的证据?FDA是否根据FDCA第564条的规定,在给予制造商收回产品、处理信息及标识的合理时间的前提下,进行了预先通知?FDA撤销我国企业的EUA授权,是否具有充足的证据?送检口罩是否得到了制造商的确认,系属本公司产品?


此外,检测机构是否有相应的资格、资质?检测机构的报告结论是否科学合理?除检测报告外,有无其他法定依据?终止通知发出后,FDA是否及时通过书面形式,与制造商就如何处理相关产品进行沟通?以上种种,也是需要企业在申诉过程中重点提出的问题。


对于被撤销EUA授权的企业而言,方皛还建议,要在中美两国专业律师及科研人员的配合下,积极和FDA以及进货商沟通,固定有利的证据材料,为后期可能产生的各种纠纷奠定解决的基础。


“显而易见,已造成的损失无法完全得到弥补。”方皛表示,“因此,防患于未然,或许才是最佳选择。”


方皛特别强调,现如今,世界各国疫情仍旧呈现愈演愈烈的态势,鉴于各国不断变化的监管要求,以及货物贸易中合同约定所起到的关键性作用,建议医疗设备的进出口商,在开展业务前,咨询经验丰富的贸易律师。


微信截图_20200601104832.png


“显微镜”下的中国制造 


“虽然在这一事件上,美方理应承担部分责任,但是,我们自身也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刘洋坦言。


疫情使本就较为紧张的中美关系雪上加霜,而部分西方国家也对中国的迅速发展和崛起倍感焦虑不安,并企图在各个方面进行打压。刘洋认为,眼下,包括美国在内的部分西方国家,正是在用“显微镜”审视中国企业,同时用“放大镜”寻找纰漏。


刘洋说:“这一做法的内在原因或许是想要试图抹黑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中国制造的整体商誉。”不过他同时认为,在这种看似不利的大环境下,若企业应对措施有力,也很可能成为树立中国制造“国际口碑”的黄金拐点。


刘洋认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企业更是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审视及提高产品质量上,让自身的生产能力更加精进。除此之外,他还提出,通过此次事件,国内企业也应更加注意加大知识产权的维护力度,同时加强对假冒伪劣产品生产厂家的打击力度。


事实上,针对出口企业在医疗物资方面出现的问题,我国已接连发布5号、12号公告,以及公布黑白名单,违法违规出口不合格口罩等物资企业通告等,希望以此加强口罩等物资的出口管控,保障市场流通产品的质量。此外,海关部门也多次提醒,在出口相关防疫物资时必须严格履行如实申报责任。对违法、失信企业,海关将加大曝光力度,通过提高查验比例、加大稽核查频次、开展多部门信用联合惩戒等更加严格的监管措施,让违法失信者寸步难行。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