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干线港口前7月货物吞吐量超23亿吨
发布时间:2025-08-08 268 次浏览
8月8日,2025年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在南京召开。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长江干线港口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预计23.4亿吨,同比增长4.8%。
数据显示,前7个月,三峡枢纽通过量9858.4万吨,同比增长15.3%;长江引航中心引领船舶3.5万艘次,同比增长2.4%;游轮客运量514.4万人,同比增长5.3%,长江航运运输生产稳中有进。长江干线统一航行规则,航道通航尺度保证率达100%,水深利用率提高10%,长江水系电子航道图覆盖5606公里,长江黄金水道支撑沿江经济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
智慧长江建设成果赋能显著。“信用长江”信息系统2.0版上线,注册用户达26万;与苏、皖、渝等地建立共享协作机制,推动跨区域信用治理“一张网”。智能管理平台高效处置任务4.9万余项,有效提升现场监管精度和应急处置效能。综合保障平台方面,已建成运行长江新链、长江航运数据中心,新一代北斗船载智能终端推广应用,航运基础设施和行业数据实现全面整合。公共服务平台——“长江e+”总点击量超1.8亿次,入选中央网信办“2024年度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百个成绩突出账号”。建设统一开放市场方面,今年前7个月,建成运行“长江船舶运力更新服务系统”,提供船舶报废更新全流程、一站式服务;实施更贴近民生实事10项措施,推行“新三样”出海直通车服务。
截至目前,长航局已推动出台5项绿色船舶行业标准,统筹推进综合补能站点规划建设,绿色航运体系日趋完善。今年1至7月份,长江经济带船舶靠港使用岸电12862.8万千瓦时,同比增长22%。其中,长江江苏段所有15143个岸电设备均已介入,日使用岸电船舶超2800艘次,累计为船舶提供岸电服务267.5万艘次,累计使用岸电4.7亿度。长江江苏段还通过开发船舶水污染物联合监管与服务系统,实现船舶水污染物来源可溯、去向可寻、过程可控,日接收污染物超过1.5万艘次,累计接收船舶垃圾7.9亿吨,生活污水529.3万立方米。
在安全发展方面,长航局持续开展重大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发布长江干线大型船舶通航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法,实施省际客运航线“一线一策”。目前,长江干线事故指标保持低位运行,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其中,在长江江苏段,通过运用大数据、AI等技术,构建了应急资源智能调配机制,全省113支应急队伍、729名专家及1.6万余件应急装备等应急家底实现“一张图”可视,实现快速获取危化品理化性质、处置预案等信息,查询效率提升超70%。
长江航务管理局局长刘亮表示,围绕打造长江全流域黄金水道、建设交通强国内河航运样板目标,长江航务管理局将进一步实施“长江天眼”“长江新链”“长江图链”“长江数链”“长江物链”“长江e+”等“六个长江”工程,在智慧长江建设的基础上,实现监管全方位、信号全覆盖、航行全无忧、数据全汇集、物流全畅达、服务全行业,把长江航运建设成为安全韧性战略通道、经济高效物流通道和绿色低碳生态通道,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支撑。(李璐)
本文标题:长江干线港口前7月货物吞吐量超23亿吨
本文链接:https://www.gjkdwl.com/news/gangkou-76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