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国航内蒙古分公司运行分控中心实现降本增效

发布时间:2025-02-21    47 次浏览

 

二季度,国航内蒙古分公司牢固树立效益意识,科学合理调配航班,减少运力虚耗,尽量避免航班延误;加强工作责任心教育,加大对各单位的监控力度,确保首班正常率和放行正常率两大指标的实现。二季度,国航内蒙古分公司共执行航班7021班,完成飞行小时12966小时,运送旅客669723人次,呼和浩特首班正常率达98.7%,呼和浩特航站放行正常率达99%。

在此期间,国航内蒙古分公司运行分控中心从制度入手,完善《关于落实好分公司航班正常两项经济考核指标的措施》,把握可能导致航班延误的关键环节,细化签派业务工作,完善保证航班正常的工作链条。同时,不断加强签派员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的培养,提高航班调整质量。充分利用公司飞机运力资源,通过联系借飞、代飞航班,尽量减少航班延误。加大对不正常航班的监控力度,重点保证国际航班、驻外航班的正常。完善不正常航班处置预案,重点加强对十分钟以内航班延误的监控,减少旅客原因造成的航班延误。监控驻包头的航后航班,在预知因驻包头飞机延误影响次日航班出港时,及时由呼和派组到包头,保证后续航班正常。

国航内蒙古分公司运行分控中心从协调入手,加强与国航运控中心的协调,严格执行《北京首都机场大面积航班延误应急程序》,提升北京出港航班正常率。对内协调注重细节管理,从乘务组派遣、后勤车辆保证等关键环节入手,加强属地各单位之间的合作沟通;对外协调注重协调保障,与驻场各保障单位建立协调机制,通过经常走访和征询意见,密切工作关系。同时,加强与AOC沟通,及时掌握航班动态,做好航班临时调配工作。加强与地面服务部门联系,做好航班延误后的服务保障工作。加强与空管中心等单位的沟通,争取航班时刻资源。加强与现场指挥中心沟通,获得充足的廊桥机位资源。

国航内蒙古分公司运行分控中心从现场流程入手,建立呼和出港航班正常性预警组织程序,加强现场监控、协调力度。完善《现场控制作业指导书》,对各生产保障部门的进场时刻、工作时限、工作职责、报告程序做出详尽的规定。配备经验丰富的现场检查员,按照《现场工作检查单》要求,详细记录各部门、工种工作情况,对延误工作时限的单位提出处罚意见。推行值班领导检查工作制,值班领导亲临现场加强指导,直接指挥协调,避免层层请示,延误时机。

在确保航班正常的同时,国航内蒙古分公司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顾客至上,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切实满足旅客的需求,打造国航优质服务品牌。5月17日,按照计划7:40起飞的CA1101呼和浩特——北京航班,在各部门的认真保障下于7:10就全部准备完毕。正在这时,机场有关部门电话询问分公司签派室,一个25人的旅客团体因故刚刚到达机场,是否接收。值班签派员李智忠和范云鹏认真分析了当时的情况,旅客柜台已经关闭,货物和行李也早已装好,如果接收,很有可能延误航班;如果不接,20多旅客不但早晨无法成行,还会影响到后续航班的衔接。基于对旅客的责任心,他们果断决定接收这批旅客,迅速通知有关部门加紧保障,并立刻向值班领导做了汇报。为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他们积极和空管部门协调,如果此航班推出较晚,就申请优先起飞以避免延误。接下来的20多分钟,他们挨个督促值机、安检、现场等单位,让旅客抓紧时间登机。至7:35分,所有旅客登机完毕,行李装机完毕。7:42,航班正点起飞。在分公司各单位的共同努力下,不但使25名旅客顺利成行,而且还保证了航班正常。

此外,国航内蒙古分公司运行分控中心为响应国航关于增收节支、节能创效的号召,在实际工作中,严把出差关,严格控制出差人数,从严审批各种考察学习、培训等出差任务,对能通过电话、传真、发送电子邮件等途径完成的工作,不再安排出差。针对签派员航线实习、运行熟悉任务较多的情况,尽量安排两人或四人一组出行,节约差旅费用。严把费用支出关,领导干部带头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增强节俭意识,不该花的钱不花。严把办公用品发放关,进一步建立健全办公用品的保管、领发制度。签派室对放行每个航班所需资料实施双面打印,讲评会纪要实施网上资源共享,减少纸张消耗。节约用水、用电,加强电话费用的管理力度。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