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厦门港务控股集团为出口货物优化物流路径 “量身定做”为客户寻求最优解

发布时间:2020-08-18    486 次浏览

 

近日,21个装有汽车锂电池的专用集装箱货柜在厦门被装上“地中海思辛”轮,启程前往欧洲。


记者了解到,在厦门港口管理局、厦门海关等口岸单位的鼎力支持下,厦门港务控股集团为了确保这批货物顺利出口,持续优化物流路径方案,凸显了厦门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


厦门港务控股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厦门着力发挥自身海运枢纽和改革创新优势,实现海运货物“国际中转,散进集出”业务的突破,不仅有效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还加大了厦门港国际集装箱中转的培育能力,提升了厦门港在国际中转运作上的核心竞争力,为打造厦门国际航运中心再添砝码。


精确摸准客户需求


疫情发生以来,厦门港务控股集团始终与客户并肩携手、共克时艰,不仅积极响应政策号召为客户减免各类费用,还整合内部资源主动走出去,了解客户的需求和困难。


6月中旬,该集团业务部门在走访某国内知名电池生产龙头企业时得知,该公司正在为其出口欧洲产品寻找稳定、高效的物流供应链服务,以提升市场竞争力。


“经过初步测算,每个月大约要保障几百个专用集装箱货柜出口欧洲,且供应链必须稳定可靠、便捷高效,于是我们立即着手,为该企业设计物流解决方案。”厦门港务控股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厦门港务控股集团调动各成员企业资源,利用厦门港务海运公司的沿海支线网络布局,结合嵩屿集装箱码头装卸特殊货物的服务配套与操作能力协同优势,并依托厦门港密集的远洋干线资源,与马士基航运合作规划陆水联运、干支线配套的物流方案。经过充分调研、评估,7月20日,首批30个专用集装箱货柜顺利出口。


打磨大客户服务模式


试水首单货物后,厦门港务控股集团再进一步,依托厦门港集装箱航线国际中转路径布局的不断完善,同步优化物流路径。


“眼下,全球产业链已经深度融合,该企业的特定批次出口货物对时效性要求极高,稍有延误就可能面临高额赔付,这给我们物流服务供应商带来很大的压力和考验,但也是我们不断提升服务的动力。因此,集团持续优化路径与服务模式,希望能够为货主节省更多的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厦门港务控股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为确保流程万无一失,厦门港务控股集团旗下多家单位协同作战,充分梳理、固化操作流程。近日,厦门港务海运“拓远”轮靠泊嵩屿集装箱码头,顺利完成第二批次21个专用集装箱货柜的接卸操作,几天后,这批货物顺利装上“地中海思辛”轮,前往欧洲。


厦门港务控股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货物操作,形成资源整合式的大客户服务模式,为今后类似业务的推广打下良好基础。


顺势而为做大做优物流业 


8月3日,“一带一路”航线New Origami航线增挂厦门港,提升东南亚、东北亚进出口船期竞争力。厦门港作为此航线唯一挂靠的中国港口,成为贯通东南亚、东北亚贸易业务往来的重要节点。同时,东南亚航线Seagull升级路径,厦门港成为中国最后一个挂靠港,可用最短的时间直达东南亚,为国际中转业务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地中海航运今年在厦门港刷新多项纪录。3月,地中海航运携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姐妹船”——“地中海伊莎贝拉”号和“地中海米娅”号同时挂靠厦门港,刷新了厦门港的靠泊纪录。上半年,地中海航运在厦门港中转业务方面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国际中转业务同比增长超60%,内支线中转业务同比增长超14%,已将厦门港打造成为重要的中转基地。


国际中转业务能力是考量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年来,厦门市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改革+”优势,对标新加坡等先进港口,连续印发《厦门港口对标先进工作方案》《做大做强港口国际集装箱中转业务工作方案》《厦门口岸降本增效工作方案》《厦门片区拓展国际集拼工作方案》等多个工作方案,大力度、精准化提升厦门港口竞争力。


“发展集装箱中转业务不仅可以开拓间接货源腹地,还能促进港航要素集聚并推动港口功能延展。”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厦门在全国乃至全球物流产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物流载体形成海、陆、空“三枢纽”,进一步做大航运物流产业可为厦门区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依托“一带一路”和自贸试验区建设,厦门港将发挥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国际集装箱干线港、世界航运节点等诸多优势,强化辐射力和集聚力,打造行业“金字品牌”,继续保持厦门港高质量发展势头。


接下来,厦门港务控股集团将深化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深入市场,听取企业所需,量身定制专业供应链解决方案。同时,该集团将紧抓国内国际形势发展的新变化、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的新趋势,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贡献力量。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