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厦门港务(000905)筹划重大资产重组,收购集装箱码头集团

发布时间:2025-03-11    290 次浏览

 

3月10日晚,厦门港务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厦门港务”,000905)发布公告,拟向厦门国际港务有限公司(简称“国际港务”)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其持有的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集装箱码头集团”)控股权,同时向不超过35名符合条件的特定对象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因交易尚处于筹划阶段,有关事项尚存在不确定性,根据相关规定,厦门港务于3月11日(星期二)开市起开始停牌。
这意味着厦门港务控股集团将再次把集装箱码头资产装入上市公司。

国际港务退市前(详见“厦门港H股将注销退市”),厦门港务控股集团拥有两家上市港口企业,分别是H股国际港务(03378.HK)与A股厦门港务(000905),国际港务又控股了厦门港务与集装箱码头集团,这两家公司分别主营散杂货码头与集装箱码头。后国际港务于2022年退市,因此,如今集装箱码头集团不在上市资产中。
国际港务成立于1998年,注册资本27.26亿元,是厦门港务控股集团旗下专门负责港口资产经营的综合平台,是目前东南地区最大的港口综合物流服务供应商和码头运营商。
厦门港务在A股上市,主要从事散杂货码头装卸与堆存业务、临港综合物流服务、港口贸易业务等。截至2024年上半年,厦门港务散杂货码头岸线总长约 5.8公里,共运营生产性泊位18个(含租赁、托管泊位),拥有厦门港最大等级的散货泊位,可减载靠泊20万吨级散货船。厦门港务依托港口开展大宗商品供应链业务,贸易业务是其最主要营收来源,2024年上半年,贸易业务其占总营收的90%以上。
集装箱码头集团成立于2013年,注册资本243.66亿元,由国际港务全资控股,专业从事集装箱码头运营,下属成员企业包括海天、海润、海通、嵩屿、国际货柜、新海达、海翔、海顺等码头,涵盖了31个集装箱专用泊位,岸线总长8698米,可接泊20万吨级超大型集装箱船舶,年通过能力超1000万标箱,占厦门全港能力的3/4以上。

从财务上来看,截至2024年9月末,厦门港务总资产为137.33亿元,总负债为73.42亿元,所有者权益为63.91亿元。
厦门港务因主营贸易业务,营收较高,但毛利率相对较低,净利润也较低。其贸易业务主要集中在煤炭、钢材、粮食等大宗商品供应链领域,该领域市场规模大,行业竞争格局分散,市场主体多且充分竞争。
近年来,由于市场需求和行业形势不同,厦门港务贸易收入有所波动,同时大宗商品价格有所波动,导致其盈利能力略有下降。2021年-2031年以及2024年上半年,厦门港务贸易业务毛利率分别为1.36%、1.53%、0.88%以及0.84%。
由于负债较高、主营业务利润较低,厦门港务净资产收益率(ROE)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截至2024年9月末,集装箱码头集团总资产为137.91亿元,总负债为49.66亿元,所有者权益为88.25亿元。集装箱码头集团属于优质资产,年均吞吐量接近千万标箱,占厦门港区的75%左右,在区域内竞争能力强,助力厦门港稳居中国第7大集装箱港口。
对比来看,厦门港务营收更高,集装箱码头集团资产规模更大、债务水平更低、利润水平更高。收购资产规模更大的集装箱码头集团,给后续定向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带来了一定风险和不确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集装箱码头集团作为国际港务的控股子公司,在国际港务退市前,也属于上市资产,国际港务还于2021年从其他股东处共收购了集装箱码头集团30%股权。
厦门港务也曾持有集装箱码头集团少数股权,后为了理顺股权投资关系,将股权转让给控股股东国际港务。在一系列股权操作后,最终由国际港务100%控股集装箱码头集团。
中国各大港口上市企业的资产配置基本上是肥瘦搭配,有集装箱、油品类等利润较高的优质资产,也有对港口贸易重要性高、但盈利水平欠佳的企业。国际港务从H股退市后,厦门港务控股集团的上市资产就显得有些单薄。
国际港务退市,原因是H股流动性欠佳,融资功能受限,较难通过股权融资为业务发展提供可用资金来源,退市后有利于资产重新配置。
此次厦门港务收购集装箱码头集团,将给集装箱码头集团这样的优质资产增加一个价值变现渠道,完成资源配置优化,同时助力厦门港务获得稳定现金流与较高的净利润,改善财务表现,提升盈利稳定性,也有助于厦门港务提升信用评级,降低后续融资成本。此外,厦门港务市值表现增强,也符合央国企进行市值管理的趋势。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