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港真的被集装箱船舶给”攻陷”了吗?
发布时间:2022-04-06 334 次浏览
近日,一张显示“集装箱船漂浮在上海港外”的网上图片在网上流传,并与美国洛杉矶/长滩港港口拥堵导致的供应链瓶颈问题联系在一起。发这张图的很多大V博主都想表达上海港已经被集装箱船“攻陷”了。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接下来,信德海事网将尽力从上述“AIS船位截图”和“实际数据”中了解真实情况。
一:关于截图。
1.图片是真迹吗?
关于这张截图,社交媒体并未明确表示来自哪个网站,但根据船位的标识,基本可以认定查询船位的网站是总部位于美国的marinetraffic.com公司。中国有类似的船舶信息网(shipxy.com)和(Hifleet.com),中国海事局也有类似的AIS信息服务网(https://ais.msa.gov.cn/)。宁波舟山港是世界第一大港,上海港是世界第一大集装箱港,而这两个港口是南北重要航线的必经之路(如下图,船舶新闻网)。所以我们可以先假设,上述网络热传的这张截图,确实是4月2日上海、宁波舟山港外的真实情况截图。
2.真实截图下的真实船舶交通流。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Marinetraffic所使用的AIS信号标志不仅指示集装箱船,还规定了国际海事组织规定的自动识别系统(AIS)安装的具体要求。所有300总吨及以上的国际航行船舶、500总吨及以上的非国际航行船舶以及所有客船都应配备如下自动识别系统(AIS)。此外,根据《国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2011》,对国内航行船舶的AIS设备也提出了明确要求:500总吨以上的客船、货船应配备A级AIS(应满足《全球自动识别系统(AIS)性能标准建议书》的要求);200-500总吨的货船、各港口的拖轮和从事海上、水下施工作业的自航船舶,应配备A级或B级AIS。
此外,根据实际使用情况,一些航标甚至渔网都会配备AIS系统并发出信号。所以,上面截图中的AIS位置标志并不仅仅指集装箱船。
根据Marinetraffic网站自己的说明,它通过各种颜色和图形显示各种类型的船只,如货船、油轮、客船、渔船、其他娱乐船甚至助航设备等。
接下来我们只筛选带有绿色标志的货物Veesls(包括杂货船、散货船、集装箱船、滚装船等等),得到如下截图。是不是清爽多了?
遗憾的是,由于某种未知的原因(可能是自由账户权限的问题),我们无法筛选出其他货船类型,只剩下集装箱船。
但我们使用国内用户更为熟悉的船舶信息网(shipxy.com)查看上海、宁波舟山港外锚泊的120米以上集装箱船的排队情况,具体如下:
你通过数数已经能数清楚了吗?密集恐惧症似乎在放松。
所以,真实的截图需要相应的真实描述,把真实的情况展现在我们眼前。无论是教授还是大V,都需要善于应用相关行业的专业知识,才能对专业行业进行评价。
二、数据显示,船舶实际排队情况如何?
根据VesselsValue之前为信德海事网提供的数据,截至3月30日,在上海附近海域等待的各类船舶数量确实大幅增加,达到347艘。
值得一提的是,在长江口等上海附近海域停留的船只,大多是干散货船和油轮。集装箱数量甚至连续下降,第30天的数据只有39个。
根据另一亿蓝海/航运新闻网为新德海事网提供的4月2日集装箱船舶拥堵最新报告,上海/洋山港靠泊候船数和拥堵指数均处于较低水平,基本处于平稳区间。如下所示:
顺便看看宁波舟山港集装箱船的拥堵情况。如绿色曲线所示,由于船公司可能跳港,宁波舟山港的候船数量最近有所增加,但只是处于轻度拥堵区。
再说说回长江口的锚船。由于上海港的大部分业务以集装箱业务为主,油轮和干散货板块业务所占比重极小,所以实际上上海附近海域,尤其是长江口等待的干散货和油轮的目的地,大部分其实都是上海上游的港口和码头。
总结:即使网上流传的图片是真的,也不是上海港、宁波舟山港集装箱船排队等候的描述。最新数据显示,上海港和宁波舟山港的集装箱船舶目前并未出现严重拥堵。
本文标题:上海港真的被集装箱船舶给”攻陷”了吗?
本文链接:https://www.gjkdwl.com/news/shanghaiwuliu-30711.html
相关信息推荐 Related Suggestion
- King Ocean Services宣布危地马拉码头收费增加
- 噩梦来临,大量船舶或面临双重罚款!
- 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推进国家碳计量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
- 收购Schenker有助提高DSV第二季度的航空货运量!
- 燃油附加费准备是与垄断联动还是与市场联动
- 中蒙最大陆路口岸累计通行中欧班列突破20000列
- 通江达海 链动八方!济宁聚力打造北方内河航运中心
- 环世物流赴港上市收证监会反馈
- 交通运输部:7月28日—8月3日全国货运物流有序运行
- DHL 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198亿欧元,同比下降3.9%
- 高丽航空客机降落平壤出意外 没有乘客伤亡
- 徐州淮海国际港务区:聚焦“冷”链产业 打造物流“热”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