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交通运输部关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展智能交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

发布时间:2021-08-27    151 次浏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关于呈报〈交通强国建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试点实施方案〉的请示》(北航发规字〔2021〕4号)收悉。为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中相关领域的目标任务,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开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交规划函〔2019〕859号),经研究,主要意见回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在智能交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机场基础设施智能化研究、智能交通关键技术研究等方面开展试点(具体要点附后),请进一步完善试点实施方案,细化试点任务,落实具体举措,明确阶段目标和时间进度,并及时向我部报备。

二、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试点工作推进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强化政策支持。加强上下联动,强化协同配合,创造开放包容、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避免出现排他性问题。

三、统筹推进、突出重点,力争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智能化机场基础设施仿真平台建设、智能交通管控与车路协同综合研究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一批先进经验和典型成果,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交通强国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四、加强跟踪、督导和总结,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以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成功经验模式及时报部。每年12月底前向部报送年度试点工作总结。

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单位、组织有关专家对试点工作给予指导,在规划编制和实施等工作中加强支持。适时开展跟踪调研、监测评估和经验交流。在试点任务实施完成后组织开展考核、成果认定、宣传推广等工作。

交通运输部

2021年6月30日

抄送:中国民用航空局,部政策研究室、综合规划司、人事教育司、运输服务司、科技司。

附件

交通强国建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试点任务要点

一、智能交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一)试点单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二)试点内容。

以智能交通为主线,开展以课堂教学为引导、科技创新训练为平台、科研实践活动为载体的科技创新课程建设。优化交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基地培养”和“产学研”相结合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建设“空地融合”人才培养平台,加强交通前沿科研实践研究。建设智能绿色交通基础设施教学实验实践平台。

(三)预期成果。

通过1~2年时间,建成车路协同、空地协同和空地融合的课程体系。智能交通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初步形成面向交通强国建设的教学实验实践平台及运行管理机制,实现实验实践课程的全寿命周期管理。

通过3~5年时间,建成具有北航智能交通特色的一流教学平台基地,“产学研”一体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取得实效。常态教学数据监控及信息反馈机制更加完善,形成学生、教师、督导等多维度教学评价体系,毕业生质量跟踪长效机制基本健全。在智能交通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和典型成果。

二、机场基础设施智能化研究

(一)试点单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二)试点内容。

开展岩土材料本构模型、高填方机场修筑等基础理论和技术研究。研发高性能材料制备、铺面自修复、道基道面自感知和自诊断技术等智能化功能性铺面材料。研究大跨度、高性能钢混组合结构等枢纽机场大型航站楼结构。开展全寿命周期健康检测监测、评价技术及方法体系等机场基础设施智慧运维技术研究。

(三)预期成果。

通过1~2年时间,高性能铺面材料制备技术、铺面自诊断和修复技术、机场基础设施安全检测和监测技术研发取得初步突破,基本建立机场基础设施智能化研究创新体系。初步建成智能化机场基础设施仿真平台。

通过3~5年时间,岩土本构模型在高填方机场中得到研究应用。全面建成智能化机场基础设施安全检测监测平台、智能化机场基础设施仿真平台。在机场基础设施与载运工具协同建设、发展等方面形成系统性研究成果,在智能化机场基础设施关键技术方面形成一批可推广的研究成果。

三、智能交通关键技术研究

(一)试点单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二)试点内容。

开展综合交通大数据多源感知与实时协同处理技术、机场飞行区智能网联运行与安全风险管控、车路协同环境下综合交通信息服务及决策优化与安全控制研究。开展大型露天矿区无人驾驶运输服务的场景应用研究。建设交通工程科技智库。

(三)预期成果。

通过1~2年时间,力争建成软硬件一流、模式先进的车路协同实验实践平台。初步建成大数据管理子平台、网络化协同空管子平台、车车通信仿真模拟子平台、车路信息综合服务子平台。基本完成车路协同特色的交通科技创新课程体系建设,创建1~2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培育输送一批智能交通管控与车路协同领域的专业人才。

通过3~5年时间,全面建成大数据管理子平台、网络化协同空管子平台、车车通信仿真模拟子平台、车路信息综合服务子平台,面向典型应用场景的智能交通管控与车路协同综合研究平台基本完成建设,在车路系统高度耦合、协同联动方面的研究能力明显提升。基本实现基于5G通信的大型露天矿区无人驾驶运输场景推广应用。交通工程科技研究智库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智能交通管控和车路协同方面咨政建言能力显著增强。

 

政策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