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换个视角看顺丰,为何要打造鄂州枢纽?

发布时间:2025-09-25    60 次浏览

 

换个视角看顺丰,为何要打造鄂州枢纽?

在物流行业,很多人谈“网络”,但真正的网络,必须有“轴心”。

尤其是在国际航空货运这场高门槛竞技中,点、线、面协同的全链路能力,才是衡量一家企业是否具备“硬实力”的核心标尺。其中,“轴心式”枢纽是根基,也是最稀缺、最难复制的战略资产——它不仅决定网络效率,更体现企业布局国际业务的长期决心与执行能力。 

纵观全球快递巨头的发展路径,其国际化能力的跃升,无不始于对核心航空枢纽的掌控。依托枢纽、全货机与航权时刻三大战略资源,构建自主可控的国际航空网络,形成辐射全球的轴辐式体系,进而支撑本国制造业与品牌高效出海。

而鄂州货运枢纽,正是顺丰交出的答案——它不仅是顺丰拓展国际业务的战略支点,更是其全球空网布局中无可替代的核心能力载体。如今再看这座耗时多年、重金打造的超级底座,一个问题也随之而来:它究竟能为顺丰的国际竞争力,带来怎样的质变?

“新轴心”已成型,顺丰国际能力再进化

鄂州货运枢纽对顺丰的长期价值,已不容忽视,更无需争议。

作为亚洲首个、全球第四座专业航空货运枢纽,鄂州货运枢纽在全球范围内极为稀缺。其定位远超传统物流节点,而是支撑中国产业链全球化的战略性基础设施,类似于美国孟菲斯之于FedEx、德国莱比锡之于DHL。这种“国字号”枢纽所享有的资源优先配置、多式联运集成能力与区域经济深度绑定,远非商业租赁货站或临时包机合作可比拟。

更重要的是,鄂州货运枢纽带来的不是局部效率提升,而是系统性、结构性的运营跃迁。它突破了传统“点对点”运输模式的局限,通过“轴辐式空网+智慧货站+产业带协同”的三位一体能力,为顺丰国际业务的运营效率带来了质的飞跃。 

其一,“空空中转”实现全球高效连接。依托“轴辐式”网络结构,国际航班可在鄂州货运枢纽实现全货机之间的快捷中转,大幅缩短跨洲际运输时间。例如,从东南亚发往欧洲的货物,经鄂州中转后可实现24小时内衔接下一程航班,显著提升路由灵活性与时效稳定性。

其二,全能型国际货站高效运营。转运中心拥有全长52公里的智能分拣线, 每小时峰值能处理28万件快递。货站配备14条海关智能查验线,与全自动分拣系统无缝对接,实现“通关—分拣—发运”一体化作业。国际快件从落地到发运的平均处理时间压缩至2小时以内,极大提升了跨境物流的响应速度。 

其三,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正式启用。顺丰的“前置集货+集中申报+快速出港”服务模式,可支持9610等跨境电商通关方式,实现清单核放、批量申报,货物申报效率提升30%以上,合规效率大幅提升。 

这三大能力的协同释放,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业务增长。2025 年上半年,顺丰在鄂州货运枢纽的国际货运吞吐量较 2024 年同期增长超 100%,国际业务进入加速释放期。

而随着枢纽能力持续外溢,鄂州 货运枢纽的角色也在进化——它不再只是快递中转站,更在成为全球供应链中心、全国仓配枢纽、高端加工流通节点。越来越多对时效敏感、订单波动大的高端制造企业,如3C电子、生物医药、航空器材等,开始将鄂州纳入其全球供应链体系,设立区域总仓或前置生产基地,形成以机场为核心的临空产业集群。

这一趋势正带来双向价值:一方面,客户通过集中仓储、就近发货,显著降低库存与管理成本;另一方面,产业集聚持续催生高价值货源,反哺航空货运需求,为顺丰带来稳定增长的业务基本盘。

“枢纽带动产业、产业反哺枢纽” 的正向循环已然成型。多年前种下的那颗种子,如今已结出丰硕果实——鄂州货运枢纽,不仅是顺丰国际能力的“新轴心”,更正在成为中国品牌高效出海的基础设施级通道。

构建全球供应链底座:不止于“快”

国际物流的终极挑战,从来不是“能不能送出去”,而是能否在正确的时间、以可控的成本、稳定地送达。

对于正在加速出海的中国企业而言,跨境物流面临 几大核心痛点:运力波动、通关延迟、中转效率低下、海外履约周期长。这些问题的本质,是缺乏一条“可计划、可复制、可扩展”的全球供应链主通道。 

而顺丰正以鄂州货运枢纽为战略支点,通过“枢纽集散 + 全货机网络 + 多式联运 + 海外仓配延伸”的全链路布局,构建起面向全球市场的高确定性供应链网络,系统性回应产业出海的关键挑战。 

一是多式联运协同,航空网络持续加密。

如果说鄂州是这张网络的“心脏”,那么覆盖全球的多式联运体系,就是输送能力的“血管系统”。

顺丰已形成以航空为核心、海运、陆运、铁路为补充的综合运输能力,极大提升了国际物流的响应速度与运输的灵活性。 

尤其在航空运力方面,顺丰拥有中国规模最大的货运航空公司。截至2025年上半年,运营全货机107架(其中自营91架),构建起高密度、高频次的空中走廊。上半年国际航班量超6800架次,同比增长84%;中国至印度航线单周最高达72班,新加坡、马来西亚、日韩等主要流向单周达14–24班,高峰期全货机单周执飞达192班,航网密度妥妥的亚太前列。

这一自主可控的空运能力,有效规避客运航班时刻与载量限制,确保“双十一”、“黑五”等高峰期间舱位稳定、时效可靠,为客户提供可计划的出海节奏。

二是,全球清关能力持续强化。 

清关效率是跨境物流的“咽喉”。顺丰已在全球79个口岸提供清关服务,其中国内持有10个AEO高级认证资质,海外在13个口岸具备自营清关能力。2025年上半年,顺丰在比利时列日建成欧洲首个自营关务口岸,并在鄂州推行跨境电商9610简易申报模式,进一步提升快件通关效率。 

针对大型电子制造设备进口,顺丰已完善日本、韩国、新加坡等流向的清关与运输能力,提供“跨境空运进口—国际国内空空中转—末端派送”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满足高价值、高时效的供应链需求。

三是,海外仓资源加速布局。

截至2025年6月底,顺丰海外仓储资源面积超250万平方米,其中亚太区域超210万平方米,覆盖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印尼、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主要市场。 

这些仓库不仅支持一件代发、本地配送,还服务于生产供应链的备货、调拨与逆向物流,助力企业实现本地化履约。 

可以看到,今天的顺丰早已超越快递公司的角色边界。

依托鄂州货运枢纽这一战略支点,叠加全球航空网络、自主清关能力、海外仓布局以及数字化供应链能力的深化,顺丰正在构建一个时效稳定、可靠安全、覆盖全球的一体化供应链服务体系。

其背后,是一套融合了全球基础设施、运力资源、通关能力与服务体系的综合竞争力。它不是单一能力的叠加,而是枢纽、航线、节点、系统协同运作、数字化能力提升的系统性成果。

未来,随着鄂州货运枢纽持续释放能力,顺丰的“空中出海口”将为更多中国企业提供通往世界的确定性通道,助力中国企业高效出海。

而这,或许正是中国品牌全球化最需要的那块“基石”。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