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园港:“智慧+绿色”四星级港口双领跑
发布时间:2025-09-25 70 次浏览
9月24日,中国港口协会“2025智慧港口大会”在青岛召开,重庆果园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获评“四星级智慧港口”,成为长江上游首家获此殊荣的专业集装箱企业。两年前,该码头已拿下“四星级绿色港口”称号,是长江上游地区首个获评案例。至此,果园港实现了“智慧+绿色”双领跑,成为长江上游首个“双四星”港口。
十年磨剑,双星闪耀长江上游
作为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的联结点、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枢纽,果园港的转型升级承载着特殊使命。
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果园港考察调研,叮嘱“把港口建设好、管理好、运营好,以一流的设施、一流的技术、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服务好,为‘一带一路’建设服务好,为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服务好”。
他的殷殷嘱托,成为果园港智慧化、绿色化转型的根本遵循。
同年,果园港正式启动智慧港口建设,聚焦“自动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推动传统集装箱码头向多式联运枢纽港升级。近十年来,果园港完成了从传统码头到“智慧+绿色”双四星级港口的蜕变。
在距离码头约1公里的远程操控室,重庆果园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场桥司机轻点鼠标,屏幕上的场桥吊臂精准移动,将数十吨重的集装箱稳稳吊起。
与此同时,“新能源无人集卡”依托北斗导航,沿规划路线高效穿梭堆场。
“远控场桥系统”投用后,每台场桥日作业时长从18小时提升至24小时,设备利用率实现质的飞跃。
“以前是‘一人一机’,现在变为‘一人多机’,智能远控场桥让我们大幅提升了人力资源利用率。”全国劳模、果园集装箱公司操作部副部长胡万琪见证了这一变革:“司机远离了嘈杂的现场环境,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工作效率反而更高。”
智慧赋能,八大场景重塑内河港口基因
作为长江上游首个通过“四星级智慧港口”评审的专业集装箱公司,这里已落地数字化、自动化8大运用场景:集装箱管理系统(TOS)、无纸化平台、远控场桥、无人集卡、智慧安防预警平台、电子围网、智能闸口、智能理货。
“我们不做技术的简单堆砌,而是采用智慧化手段进行创新,低成本地解决内河港口智慧化转型的痛点难点。”公司副总经理方亮道出智慧建设的核心逻辑。
港区整合监控、算法与应急响应功能搭建了智慧安防预警平台,以全景实时视频为实战地图,覆盖作业场区、仓储区、进出通道等关键区域。该平台运用AI+AR技术,深度融合视频、业务及物联数据,通过标签在AR实景视频呈现各类信息,实现数据、时空、视频全面关联,让管理人员“一张图、一站式”掌握安全及生产态势。
无纸化平台的应用,彻底改变了传统作业模式。
“系统上线后,单证处理实现全流程电子化流转,处理效率显著提升70%。”信息部部长孙晓驰介绍。智能卡口实现称量、识别、放行全流程自动化,单车通行时间从3-5分钟缩至10秒内,节省约3.5分钟。
以2022年为例,果园港卡口进出723772车次、集卡怠速油耗5升/小时计算,每年可减柴油约21万升,价值165余万元,还能减排二氧化碳约567000千克。
在果园集装箱公司中控室,大数据屏幕实时呈现船舶动态、货物信息与设备状态。作为数字化转型核心引擎,港口集装箱管理系统(TOS)以“智能化调度+智慧化管理”双轮驱动,构建起高效、精准、绿色的运营新生态。TOS系统持续采集机械运行数据,依托自主研发的“基于堆存行为特征的集装箱存储选位方法”智能算法,通过持续迭代运算,将精准高效的作业指令实时传递至前端设备。这一突破使港口管理从传统“经验判断”全面转向“数据驱动”。
绿色革命,守护一江碧水的上游担当
2017年,当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的号角吹响,果园港率先启动绿色港口建设。累计投入1.8亿元环保资金,一系列创新实践在这片港区展开。
在散货堆场区,高16米、长3500米的防风抑尘网如绿色长城般矗立。“每个网孔的开孔率和角度都经过精密计算,可减少80%以上的粉尘外溢。”技术负责人介绍。13公里长的封闭式皮带机廊道内,矿石煤炭在除尘设施保护下“隐形”运输,终结了“大风一起,粉尘漫天”的历史。
江面上,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的“基于集装箱建造的船舶污染物移动接收箱”正为靠港船舶服务。这个蓝色“大铁皮罐”集纳了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和含油污水三种污染物接收功能,相较于原有固定式接收设施平均排污时间缩短约60%。
“以前靠岸发电,柴油味呛人,噪音震耳。”在长江行船10多年的民生公司“民惠”号船长刘兵回忆。如今果园港8套岸电装置覆盖所有泊位,船舶接上岸电后即可关闭柴油发电机。统计显示,自岸电使用至今已向船舶供电近100万度,减少碳排放近1000吨。
党建引领,双星背后的红色引擎
“红色引擎驱动着果园港的每一次创新突破。”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践表示。从智慧建设到绿色转型,果园港的每一次跨越都印证着“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的深刻内涵。
在智能场桥改造的关键期,由党员技术骨干组成的突击队连续奋战90天,攻克了远程操控延迟难题。在绿色技术研发中,党员带头研发的船舶污染物接收装置获得国家专利,为长江生态保护提供了“果园方案”。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港区墙上的标语,已成为全体果园港人的行动自觉。通过“绿色港口”“智慧港口”双星创建,果园港实现了党建与发展的同频共振,果园集装箱公司于2025年5月获得“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依托“劳模创新工作室”这个平台,在党员干部带头下,累计完成技术攻关和创新成果30余项,年创经济效益1500万元,其中多项填补了内河港口技术空白。公司拥有国家发明专利1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18项等知识产权。
长江标杆,果园方案辐射上游
随着“双四星”加身,果园港的示范效应正在显现。其探索出的“传统内河港口智慧化改造”路径,为长江上游港口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板。
“我们正总结形成‘果园方案’,向长江上游港口推广。”方亮表示。这套方案涵盖建设标准、技术路线、管理模式等多个维度,尤其适用于水位落差大、地形复杂的内河港口。
果园港的绿色智慧实践已获得行业高度认可。2025年5月的评审中,专家组特别指出其在“高桩码头智能化改造”“船舶污染物智慧接收”等方面的创新具有行业引领价值。这些成果的背后,是持续不断地探索与攻坚。
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与长江经济带的物理联结点,果园港的智慧绿色转型产生了倍增效应。统计显示,港口作业效率提升带动货物周转速度加快15%,每年为腹地企业降低物流成本超亿元。
站在果园港远眺,16米高的防风抑尘网如一条绿色丝带,环抱着堆场;无人集卡沿着预定轨迹安静穿行;万吨级货轮接用岸电后关闭了柴油发电机,江风不再携带柴油味。这座长江上游首个“双四星”智慧绿色港口的故事,正随着滚滚长江水传向全球。
本文标题:果园港:“智慧+绿色”四星级港口双领跑
本文链接:https://www.gjkdwl.com/news/gangkou-78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