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疫情下,中国如何加固制造业供应链的护城河?

发布时间:2020-05-16    240 次浏览

 


导读

疫情爆发以来,全球制造业供应链受到了很大冲击,美国、日本纷纷提出将制造业搬离中国的奖励与补贴政策,世界各国逆全球化趋势与民族主义高涨。面临新的国际环境,如何看待中国制造业实力与短板,中国制造业供应链将面临哪些挑战?我们的制造业供应链是否真的不堪一击?未来中国制造业供应链走向何方?


疫情爆发对中国制造供应链冲击的三个阶段


新冠疫情的暴发对全球供应链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因为全球化供应链是建立在深度链接基础上的,而新冠疫情的防空首先带来的是隔离,是供应链的阻断。到目前为止,疫情爆发对全球供应链带来的冲击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中国供应链按下“暂停键”


中国是世界制造大国,联合国制造业产品目录上所有产品中国都能生产;中国也是产品的重要出口大国,中国制造业产品贸易在全球占有很大的比重;中国还是全球制造业供应链的重要供应大国,很多国家的制造业需要中国产品的配套。


疫情首先在中国爆发以后,中国政府以人民生命健康为第一要务,为确保人民健康不惜牺牲经济利益,制定了在全世界是最严格的防控措施,实施并执行了世界上最严格的封城与社区隔离,给供应链按下了暂停键。为什么中国这些好的措施国外一般都不敢严格实行,甚至在付出了很多生命代价后不得不执行时,在实际执行中也大打折扣?因为国外常常把经济和所谓的自由放在第一位,为了资本的利益宁可牺牲中下层人民的生命健康。


由于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的地位,当我们按下经济“暂停键”之后,中国国内工厂的停工停产,率先冲击了全球供应链,让国外很多企业供应链中断,生产受到了巨大冲击,给全球的供应链就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据统计,2月中旬中国的贸易活动、企业订单、国际交易均下降50%~60%。我们规模越大,责任越大;我们生产的越多,出口的越多,对国际供应链的冲击越大。面对中国制造业供应中断带来的冲击,让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制造业企业供应链中断,给全球供应链带来较大风险,让很多国家疫情爆发后突然考虑供应链中断问题,提出供应链安全及设想今后把供应链搬离中国。


现在中国的这种严格的防控已经创造了世界奇迹,很快就控制住了疫情,从3月份就开始复工复产,重新开始全面恢复经济的增长。因此,中国供应链暂停对世界供应链的冲击已经成为过去时,同时中国庞大的制造体系爆发出的制造业恢复能力,以及在紧急需求的防控物资上爆发出的生产能力,让世界惊叹,也为世界防控疫情做出巨大贡献。


仅以口罩为例,疫情爆发之初,中国口罩日产能仅两千万只,占全球的一半。疫情爆发后的一个月时间里,中国日产能提至日产能1亿只,然而根据国家权威媒体发布新闻,从4月5日至4月30日,中国出口口罩规模平均差不多每天10亿只,再加上国内使用的消耗,中国口罩日产能应该已经达到或超过10亿只了吧。从1月底到4月底,3个月时间产能提升数十倍,将中国的工业能力凸显得淋漓尽致,其他国家望尘莫及。


但是:老王最为担心与隐忧的是,疫情过后中国必将有大量的口罩厂过把瘾就死了。就怕还有没有过把瘾就死的。


总之,当前全球的医护物资大部分都来自中国,中国工业能力第一次对全球产生如此之大的影响。现如今,中国在持续进行产业升级,中国的工业影响力会进一步提升。在世界技术革命没有突变,全球制造业蛋糕难以做大的情况下,难以有共赢的局面,中国影响力越大,越会让其他国家难受,也会挨更多的骂,受到更多的抵制,成长的烦恼不可能没有,我们必须忍受。



随着中国供应链产能的恢复,本来应该全球进入正常局面。但是,让人没想到的是,全世界对疫情防控的松懈,使得3月之后日本、韩国、意大利、德国、法国、美国等国疫情大爆发,中国供应链产能逐步恢复了,全球其他国家的供应链又按下了“暂停键”。全球供应链中断风险正在给刚刚复工复产的中国制造业带来巨大的疫情考验和挑战。


全球化已经把中国和世界连接起来,中国供应链在4月已经受到了全球供应链中断,海外需求大幅下降,外贸订单断崖下跌,外贸出口型企业复工后开始面临没有订单的冲击。预计5月肯定会受到更严重的第二波海外供应链对中国产业链的冲击,中国供应链从供给中断转向需求中断,如何保外贸企业职工就业、保外贸企业失业职工基本民生、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成为中国制造业面临的一个巨大问题。



全球的亚洲、北美、欧盟三大生产网络都受到巨大冲击,全球价值链分工下供给和需求互相叠加冲击,必然使得全球供应链面临中断风险。让全球供应链具有巨大的不确定性,我们必须跟踪和评估。当然我们希望有最好的结果,但是首先必须做最坏的打算。


目前,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正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演进,预计未来各国都会从供应链安全角度进行供应链的调整,这必然会加剧疫情后的供应链布局的去全球化的趋势。


疫情爆发催生发达国家将制造业搬离中国的奖励计划


首先是美国,在中国疫情刚一爆发就幸灾乐祸,借着疫情进行炒作,希望中国控制不了疫情,明目张胆的宣传正好借机把制造业供应链搬回美国或者其它地方。


现在,即使美国在疫情这么严重的情况下,白宫经济顾问库德洛4月9日表示,美国政府可以通过支付100%的即时费用鼓励企业回流美国。他强调的是即时搬迁的费用,即美国公司总部从中国搬回美国的费用,包括厂房、设备、知识产权等等费用。


由于疫情第一阶段,中国防控疫情按下了经济“暂停键”时,中国制造业的停工对日本的冲击非常大,日本酝酿的一个关于供应链搬迁的奖励计划也在4月初出台。4月7号,日本政府已经从其创纪录的经济刺激计划当中拨出22亿美元,帮助制造商的生产基地从中国搬回到日本或者东南亚。其中包括中小企业返回日本的时候,日本政府承担2/3的费用,大公司日本政府承担一半的搬迁费用。


经此疫情冲击,世界制造业强国都已经看到制造业供应链体系重要性,虽然美国仅仅是一个专家的政策建议。日本也仅仅是面对中国疫情爆发初期日本供应链受到冲击而提出的应急性政策,但这些政策取向不可忽视,疫情后全球制造业供应链面临重组和逆全球化压力不可忽视!


我个人认为出现逆全球化的趋势是正常的,一方面是因为疫情的爆发放大了中国制造业的实力,让很多国家感觉到了恐惧。从防控物资上就能看出来,全世界开着飞机纷纷来到中国抢购防控物资,很多国家一边骂着我们,一边希望我们优先保障他们的防控物资供应。不光是防控物资,就连应对疫情治病的救命药,也需要大量的从中国进口,对于把我们视为竞争对手的国家来说,救命的东西需要依靠我们,这是很恐怖的,带来头脑发热,出台一些荒唐政策也是很自然的。


大家知道,现代制造业的产业是一环扣一环,疫情的冲击,世界制造业强国都看到了:他们把产业链放在别的国家,让自己的供应链体系变得脆弱。所以很多跨国企业,供应链的计划中心和控制中心都在自己国家,但是因为生产基地却在中国,自己国家的企业生产的物资需要大量的从其战略竞争对手的国家进口,它们自然会感觉到这种供应链安全的脆弱性。所以,可以预见疫情之后全球制造业供应链面临着重组和逆全球化的趋势。


另一方面,发达国家领导全球化带来的产业资本全球布局确实给西方国家带来很多问题,需要变革调整。全球化首先推动了产业资本全球化,追求制造业最低可为资本带来最大利润,让西方产业资本纷纷将制造业供应链向劳动力成本低的地区转移,同时必然带来本国制造业空心化。产业资本外迁,也让本国一大批养尊处优的工人阶层失业或失去工资谈判条件,出现相对贫困化。


这一全球化问题的积累必然是资本利润积累越来越高,资本家越来越富,而底层民众相对越来越贫困,从而带来美国民众对全球化的愤恨,对中国的愤恨,对资本自由的痛恨。这就是美国民众选出特朗普的原因之一,也是目前全球去全球化的经济背景之一。这一背景难以逆转,因此这一去全球化趋势更难以应对,需要特别关注。



在此前的文章中,我们分析了随着人口红利逐步消失,房地产超级地租暴涨,一刀切环保政策,消灭低端产业荒唐思维极大提高了中国制造业的综合成本,中国制造业成本洼地变成了成本高地,水往低处流,高地会干枯,这是基本规律,也是中国制造业供应链今后搬迁面临的最核心问题。


本篇文章,前面我们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严重冲击了全球供应链,加剧世界各国对产业链风险担忧,加上中美贸易战带来的中国制造业供应链的关税风险。


为应对这些风险,一些国家已经出台了鼓励制造业供应链搬离中国的政策,或者正在推动本国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回避制造业供应链风险,强化供应链韧性,去全球化趋势加剧,也将让中国制造业供应链面临巨大冲击与挑战。


如何应对供应链搬迁的危机?中国准备好了吗?中国制造业供应链的“护城河”牢固的吗?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一一分析。



中国制造业劳动力(工人)素质目前公认是世界最高的,中国工人任劳任怨、吃苦耐劳、集体意识强,组织纪律好。拥有这样一批高素质的就业队伍,是吸引世界将制造业产业链布局中国的主要原因。


但是,随着中国上一代制造业工人的逐步推出,新一代的年轻工人与老一代相比就已经有了很大不同,开始强调个性自由,追求自身权利。但是相对而言,中国劳动力素质在全世界还是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此外,年轻的一代工人也比前辈更有知识,也符合制造业产业升级,智能制造快速发展的大趋势。这一护城河还比较牢固。


美国一直推行再工业化,但是没有已经没有良好素养的制造业职工队伍了,近些年很多企业到美国投资设厂,遇到的最大问题也就是招工问题。


但是,在很多第三世界国家,如越南、印度,拥有庞大的年轻人队伍,虽然目前职工素养还难以与中国相比,但是通过工业化是可以塑造的产业工人素质的。在世界制造业往中国搬之前,也曾有很多关于中国人懒、不守时、不守信等一些说法,工业化可以改变人的思维与行为习惯,逐步适应制造业的劳工需求。



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的过程,就是中国物流现代化高速发展的过程。制造业产业链在中国的布局,推动了中国基础设施的高速发展与现代化,推动了物流体系的现代化,推动了中国物流技术装备的现代化,推动了中国物流的智能化。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全球制造业向中国搬迁,为制造业提供物流服务的全球物流技术装备先进企业如:德马泰克、大福、FKI、胜斐迩、TGW、SWISSLOG、林德叉车、丰田车辆、英特诺等进入中国,带动了中国物流技术装备企业如:昆船物流、精星设备、宝开智能、金峰、华南新海、北起院、北自所等企业崛起,并随着中国电子商务高速发展,催生了菜鸟物流与京东物流的技术跃进,让中国物流服务体系与物流行业规模得到了长时间的高速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短期不可替代,护城河比较牢固。


长期的工业化发展也会再造物流体系,目前制造业劳动力成本比较低的国家如越南和印度,如果制造业搬迁也会带动这些国家的物流服务体系的发展。此外,目前中国物流服务体系基本局限在国内,但中国制造已经走向世界,中国产品遍布世界。中国产品出口的物流服务基本上都交给外国物流服务公司,是中国制造业走向海外的巨大短板。


去年中美贸易战中,华为的物流服务由于没有中国的公司提供保障,只能将重要文件与资料快递配送交给美国联邦快递,联邦快递遵从美国政府指令,劫持了华为文件资料到美国,带来较大损失和巨大的社会影响。另外,海外物流服务也由于价格高,对中国产品出口有不利影响。


近年来,菜鸟、顺丰等物流公司开始布局海外,但与国内需求相比远远不够,中国需要建立一个体系完善的海外仓网络系统,大力发展海外物流运输服务、快递服务,建立一个属于中国的、体系配套的、智能控制与追踪的海外物流智慧骨干网。



在产业配套方面,中国是全世界最全的,我们能够生产联合国工业产品目录中所有门类产品的全世界唯一国家。这是中国制造业体系的巨大优势,也是中国制造业具有巨大韧性的重要原因,更是世界制造业搬移搬迁的压舱石。


中国制造业体系的优势难以撼动,只要我们具有这一优势,制造业就难以搬迁。但是,就怕我们自己犯错误,我们如果继续推进消灭低端制造业,搞转型升级和腾笼换鸟,自断膀臂,把所谓低端制造业赶出中国,中国产业链不再完善与配套,那中国高端制造业也难以留下。


我不认为制造业有低端与高端之分,制造业只有制造技术的高与低,没有产品的高端与低端。螺丝钉低端吗?据说苹果手机如果在美国生产,还需要从中国配套螺丝钉,这也是苹果难以产业布局难以回到美国的原因之一。


有人说纺织印染是污染工业,属于低端要淘汰,但无水印染就很环保,也是纺织印染的新技术;就连马桶盖,到底是低端还是高端,不是还有公知忽悠中国人到日本去买中国制造的智能马桶盖吗?这也是一个奇怪现象,一方面日本在中国生产马桶盖,一方面中国人到日本去买中国制造马桶盖,很有意思。


没有低端的产业链配套,就没有高端的高新技术产品,美国及西方把大量所谓低端制造业搬迁到中国,也让本国高端制造业缺乏了配套支撑,带来很多问题。中国千万不要被精英忽悠了,只要我们不犯错,这个护城河就很牢固。



要想富,先修路,中国是通过基础设施先行,通过大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对基础设施进行现代化改造,带动了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目前看,中国现在基础设施的优势是难以替代的,未来看,目前中国正在大力推进新基建,把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数字基础设施和以物流网为核心的虚实结合的智慧物流基础设施作为新的基础设施,大力推进新基建,因此中国基础设施的优势长期看会越来越好,护城河很牢固。


目前,中国正在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大力帮助世界上发展中国家建设基础设施,这对中国制造业发展,让制造产品走出去服务全球很有必要,也对中国的影响力扩大有巨大作用。一个国家基础设施是否完善,对这个国家经济发展,尤其是制造业发展太重要了,而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政府大力投入,是很多国家发展制造业的巨大短板。


关于推进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从人类命运共同体角度,我坚决支持中国一带一路的战略,支持国家帮助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但是,从国家利益角度,站在中国制造业供应链布局的立场上,我坚决反对中国在越南与印度等几个个别国家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帮助越南与印度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因为这些国家具有人口红利,具备发展制造业有利条件,万事俱备,只欠基础设施的东风。如果我们帮这些国家把基础设施搞好了,这两个国家必将成为适合制造业发展的价值洼地,制造业综合成本将大幅度降低,吸引大量跨国制造企业投资建厂,就是在给中国制造业培育竞争对手,在给中国制造业挖坑!



过去技术一直是中国制造业短板,但是经过中国人民的拼搏与努力,我们也在迎头赶上。从制造业专利技术数量看从2006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就是世界第一位。根据权威数据统计,中国专利年申请总数已经连续9年世界第一,在世界的占比为40%,比美国+日本+韩国(也就是世界的第二、三、四名)的总和还多。从制造业专利质量上看,过去中国国际专利申请数量与先进国家有差距,但最近看到的数据, 2019年中国国际专利申请总数已经超越了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制造业的综合技术实力,表明中国制造业技术正在全面向高端迈进。


当然,中国制造业技术也有很多短板,如:部分高科技产品核心零部件中国还不能生产,受制于人,但我不认为这算什么大问题,以中国人的狠劲,只要别人封锁,逼迫我们自力更生,我们通过举国体制,会很快追上来填补空白。


中国制造业的技术上最大的短板不在技术在科学,科学是技术的支撑。中国制造业技术水平虽然已经逐步赶上,但是我们的科学水平还差得太远,让我们的技术成为无根之木,后劲不足。


未来,如果当我们在技术上没有了跟随对象,进入到无人区后,技术的发展必须要有科学的引领,目前中国原创科学的落后才是中国制造业最大的隐忧。只要出现技术变革,有科学支撑的原创技术就会淘汰原有领先的技术,实现弯道叉车,一骑绝尘。


缺乏科学的支撑才是中国制造业技术的最大短板!



中国目前对制造产品的需求还不是世界第一,但这是中国正在上升的一个趋势。随着中国中产阶级的成长,购买能力的增强,中国庞大的人口优势将带动中国对制造产品的巨大需求。


市场需求有巨大粘性,为了贴近市场,满足中国人的越来越大的需求,将吸引全球制造业企业把产业链留在中国。目前看中国的市场需求是逐步上升的,未来必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


总结


综合来看,中国目前制造业的综合优势不可替代,虽然劳动力成本在不断上升,贸易战关税风险在不断增加,去全球化与疫情冲击让制造业未来更关注供应链风险,中国制造业面临挑战。


但是疫情冲击不是常态,影响供应链产业布局的核心还是市场规律,只要我们不犯错误,夯实制造业体系优势、基础设施优势、物流服务优势等优势;继续提升技术实力,补上科学上的短板,打造出世界第一的需求市场,我相信中国制造业全球中心地位难以撼动,制造业产业链不会出现大量迁移?。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