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揭秘!供应链的通路、金融与生态

发布时间:2021-04-13    89 次浏览

 

导读
本文从供应链通路、供应链及金融、供应链生态三者互促的角度进行解读。
链路通畅 链路,指供应链上的供需主体组成的通路。链路通畅,指供应链上供需双方的对接、匹配,协作乃至协同。 现在微信群很多,但“建群容易、活跃难”。不过,在众多微信群中,有采购参与的群却比较活跃。采购经理们经常在群里发布需求信息,有资源的群友大多都愿意帮忙;然而,营销人员在群里遇到的确是另外一番景象,偶尔发一条销售信息,招来的却是红包索要声,尽管发了红包,愿意共享客户资源的群友也不多见。采购经常发布需求,是因为找不到供应商,链路不通之一;销售愿意发布信息,但同行不愿分享资源,链路不通之二。二者都是供需信息的对接不畅通。 除了信息流的不通畅外,还有实物流,准时交付率是衡量实物流通畅度的主要指标。准时交付是指按照客户需求时间进行的交付,为了能满足快交付或柔性交付的需求,企业被迫进行周边仓、前置仓或海外仓的布局。 在供应链三流中,资金流是关键,资金流如果断裂,原本通畅的信息流和实物流也会嘎然而止。哪位供应商会愿意为严重拖欠营收账款的客户继续供货呢? 链融一体 链融,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 一是供应链中的库存和资金。库存是物化的资金,库存周转就是资金周转,库存周转率影响着资产回报率,邱伏生老师认为“供应链部门的负责人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首席运营官”。库存与资金代表的链融一体的周转构成了供应链实体的运营。 来源:程晓华老师《制造业库存控制技巧》 二是供应链实体和供应链金融。资本脱实向虚的弊端已经非常明显,国家正式发文要求“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供应链平台已经开始在这方面发力。B2B类的供应链平台尽管早有发展,但一度非常尴尬,访问企业众多,成交数量可怜,采供双方都把平台当作获取信息的渠道,在线上获得信息后,转到线下进行实际交易,直至平台们开展了供应链金融业务,才有所改观。 以往采供双方之所以不在平台上交易,一是因为平台会根据交易量抽成,二是交易双方不愿意让平台掌握交易数据。然而,绝大多数企业都存在或长期,或短期的资金需求,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早已成社会问题。联合了金融机构的供应链平台推出了可以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利弊权衡之下采供双方逐渐依托平台进行线上交易。 来源:万联网 链态优化 链态,指供应链生态。生态有好坏之分,目前最大的供应链生态就是强势采购方对弱势供应商营收账款的拖欠。如果是纯粹的市场竞争倒也可以接受,但很多是凭借强权的恶意拖欠。 一些大型企业明明有钱,但就是拖着不付供应商货款,他们从银行低息获得贷款,转手向上下游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空手套白狼地赚取利息差额;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也有老赖习惯,长期大额地拖欠市政或基建工程款项,以至于供应链上游的一连串供应商都被拖累。 2019年9月4日,工信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及时支付中小企业款项管理办法》就是意图解决前面两个问题。社会各界把这个“管理办法”称为“良心政策”、“救命政策”,期待能早日正式出台并严格执行。 2019年资本市场“雷声不断”,一个企业出现问题,上下游企业都跟着遭殃,供应链生态问题进一步凸显,大致有三种状况: 一是资金流向链外,企业把融得的资金用于跟主业无关的投资,结果投资失败,形不成闭环;二是末端客户差钱或老赖,末端客户是供应链资金的最终来源,末端客户给不了钱或不愿给钱,供应链金融再完善也是空中楼阁;三是链条企业的造血不足,运营能力差的企业始终是供应链上的“不定时炸弹”。 互促提升 链路、链融、链态三位一体,互促发展。之前想到过,“先通过畅通“链路”来做强,后通过一体化“链融”来通吃,再通过优化“生态”来共赢,三个阶段,依靠的实力、境界不同,达到的结果也不一样”,现在看来“链态优化”更为关键。欠钱不给,签了合同不遵守,法院判了还不执行,甚至专门钻法律的空子(如通过申请破产让欠钱变得理直气壮)一再挑战供应链生态的底线。优化供应链生态,除了期望国家政策和法规外,就是企业和供应链平台的自我努力了。
企业做强是根本,只有做强才能有实力要求客户及时付款,当然也要改变“一面非常厌恶客户欠款,一面却经常拖欠供应商”的两面心态,还有要改变“库存积压浪费”与“资金短缺严重”并存的尴尬。 供应链平台为了增加线上交易正在竞相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传统的供应链金融,包括《关于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指导意见》(银保监办发〔2019〕155号),都强调要依托供应链“核心企业”开展业务。而有着数字化基因的供应链平台,通过真实记录“链条上下游之间的真实交易”,极有可能绕开“核心企业”,直接向急需资金的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 注:图片中的核心企业不同于上文提到的“核心企业” 不少供应链平台已经开始对采供双方的“履约能力”进行评价,不仅对供应商评价,而且对采购商也评价,“能否按照约定付款”是其重要的评价指标。一直不能“按约付款”的企业,不仅金融机构会避而远之,供应商伙伴也唯恐避之不及。如果失信企业的数据越来越多,即便暂时不需要利用平台开展业务的企业,也会积极地参与到平台。供应链平台运用数字化手段对失信企业画像和曝光将有可能成为供应链生态优化的突破口。 当下,理念不缺,工具不断涌现,框架也已搭建,就差供应链上的各主体以“精益的精神”去落实了。另,数字化和精益化可以相互促进,不仅平台要进行,供应链上的各类主体也应加强。 作者 | 邓恒进 来源 | 南通供需链管理 此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物流沙龙立场
推荐阅读

扫码添加小助理,邀您加入 物流交流分享群 (添加时请备注 “公司-领域-入群” )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