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降碳+减污” 广州港全力打造绿色港航示范场景

发布时间:2025-04-18    408 次浏览

 

 近日,广州港船务公司就新建2艘智能电动船项目与广州市海皇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签约,标志着用于珠江水系集装箱运输业务的智能电动船从研发设计正式步入实施阶段。
 
天蓝水碧映湾畔,绿能澎湃入画笺。广州港集团深耕“全员参与、科技赋能、共建共享”绿色发展主线,加速推进绿色低碳转型,以高品质生态环境助力港航经济高质量发展。
 
“绿智”并行 内河船舶新能源化提速
 
记者从广州港集团了解到,广州港船务公司即将新建的2艘智能电动船总长69.9米、型宽19米、型深5.70米、设计吃水4.50米,可装载集装箱货箱总数达240TEU。
 
“智能电动船舶配置3套可充、换电集装箱式移动电源,采用双机双桨纯电池动力推进模式,可在航行及靠泊装卸货物期间实现‘零排放’。”广州港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建造完成后,两艘船舶主要航行于珠江内河A级航区,同时也能够满足南沙至香港及珠海高栏港等航线的航行需求,预计每艘船年碳排放量减少172吨,每年节约能耗成本支出超100万元。
 
珠江碧波之上,一艘艘绿色船舶正破浪前行。记者从广州港船务公司获悉,该公司已完成华南地区首批8艘内河LNG单一燃料动力船舶改造,以PM2.5与氮氧化物减排90%、碳减排超20%、二氧化硫零排放的“三降一零”环保突破树立行业标杆。
 
同时,该公司通过构建专业维保机制、安全操作规范与常态化应急演练的“三位一体”运维体系,船舶在安全经济运行中实现环保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广州港船务公司坚持争先谋划,3艘在建的“智电一体”内河集装箱运输船已列入“粤港澳大湾区首条内河绿色走廊示范航线”的发展蓝图。“充换结合”能源补给模式预计为每艘船减少年碳排放量172吨,令单船年省能耗成本超百万,集成平台、智能航行等四大系统构建起大湾区首条“零碳走廊”。
 
“预计到2026年上半年,‘穿梭巴士’船队可全面实现新能源化。”广州港船务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电力“上岗” 港口碳排放“大瘦身”
 
在南沙港三期码头,记者了解到,该港区近年来已实现电动岸桥、轨道吊、场桥和门机等153台大型港口机械电力驱动全覆盖,并持续加大新能源生产设备的推广应用。
 
“港口都是大型机械装备,传统码头使用的港口装卸设备耗油量普遍较高。我们当前新能源设备占比已经达到46%,从源头上对港口的碳排放进行了控制。”南沙港三期码头工作人员介绍。
 
未来,南沙港三期码头将进一步推进绿色转型,计划对60台轮胎吊实施转场电气化改造,从源头上降低碳排放,推动港口运输向更加清洁、高效的方向发展。
 
为支持新能源设备的运行,南沙港三期配套建设了2个充电区,配备16个大功率直流充电桩,可满足电动牵引车、电动堆高机和电动巡检车等多种新能源车辆的充电需求。
 
据统计,2024年,该港区16套充电桩总供电量同比增长59.56%,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600吨,创下历史新高。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