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2020,中国航空货运迎阳春

发布时间:2021-02-15    429 次浏览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社会运转的秩序,极大地冲击了民用航空业的发展。随着疫情阻击战不断取得胜利,中国复工复产的步伐加快。为了助力世界各国抗击疫情,实现经济恢复,“中国品牌”和“中国制造”亟需运往世界各地。面对腹舱骤减,运价飞涨,保障吃力等难题,中国航空货运行业上下齐心,迎难而上,不但确保了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畅通运行,还借此加快了发展的步伐。

运输物资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

客运航班的停航直接导致客机腹舱运力的大幅减少。为了将防疫物资先运进来,后运出去,2020年的中国民航反应迅速,措施不断,效果显著。2020年3月份开始,《民航运输企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资金支持政策的通知》、《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国际航空货运建立审批“绿色通道”的通知》、《关于精准做好国际航空货运机组人员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对民航运输企业在疫情防控期间稳定和提升国际货运能力实施资金支持政策》等政策先后出台,为疫情期间运输防疫物资的航线航班设立了便捷通道,简化了审批流程,提供了资金支持。

这一年,世界各国的飞机都来中国运输物资,罕见的AN225、AN22、A400M、C17、C130等机型都曾出现在中国各机场,疫情期间的中国机场俨然在举办一场场航空航天博览会。受货运运力短缺影响,国际航线货运运价一度攀升到每公斤200多元人民币,中国多家机场货站出现了难得的 “爆仓”现象。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的制造业,协助多国抗击疫情,2020年中国所有的货机用足用满,飞机利用率达到了顶峰。面对货运运力不足的困境,多家航空公司寻求创新突破,进行“客改货”业务。据统计,2020年中国“客改货”航班占到货运航班总量的四分之一。诸多机场为防疫物资保障设立“绿色通道”,启动爆仓预案,添置地面设备,增加保障人员,提升工作效率,提高服务水平。

融合加强全面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

2020年中国是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国航空货运的逆势发展既得益于中国经济和中国制造业的快速恢复,同时又对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起着重要的承载作用。2020年8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民航局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为促进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入协同和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 

这一年,北京、天津、广州等22个直属海关实行跨境电商企业对企业(B2B)出口监管试点,增设了“9710”“9810”贸易方式。航空货运与海关通关的相互促进助推了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快速恢复与发展。这一年,长春、南宁、福州3个临空经济示范区获批,全国临空经济示范区增至17个。临空经济示范区在临空产业的引进,供应链的完善,产城融合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年来,航空货运行业积极助力国家打好脱贫攻坚收官之战。防疫物资包机、鸡苗包机、樱桃包机、哈密瓜包机、牛羊肉包机等扶贫助农特色包机以及通过腹舱运输将各类扶贫助农产品高效地运往全国各地成为中国航空货运人的使命必达。

2020年,航空货运对中国制造业出海的重要性得到充分体现。2020年5月华为包裹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被联邦快递转运到美国。在国际局势动荡之际,为中国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出海保驾护航,提供安全、高效的物流方案成为所有中国物流企业,特别是航空货运行业的任务和使命。这一年,在不断提升自身服务能力的同时,邮政、顺丰等多家航空货运企业主动与国内企业对接,根据需求为其提供定制化的物流解决方案,成为多家中国企业的物流服务提供商。

认清不足 实现航空货运能力提升

新冠疫情加快了民航“重客轻货”思想的转变,航空货运能力的提升成为2020年中国民航的热点话题。中国航空货运在疫情中凸显的货机运力少、国际运输能力弱、专业保障设施不足、货运航班时刻不够、信息化建设落后、与制造业融合有待加强等不足和短板引起了广泛关注。习近平主席主持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指出,要加强国际航空货运能力建设,培育壮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企业。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部署进一步提升我国国际航空货运能力,努力稳定供应链。民航局专门成立“促进航空物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货运航线航班管理政策的通知》、《货邮飞行航班时刻配置政策》、《推进航空物流综合保障能力提升试点工作方案》等文件,提出三举措提高航空物流“最后一公里”效率。发改委和民航局还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航空货运设施发展的意见》。国家和行业层面的高度重视坚定了中国航空货运人直面问题,开拓进取的信心和决心。

这一年,顺丰航空引进3架波音B757货机,中国南方航空和中国货运航空分别引进2架波音B777货机,中国邮政航空和中州航空分别引进2架波音B737货机,中原龙浩航空、天津货运航空和西北货运航空分别引进1架波音B737货机,剔除各航空公司退出的货机,2020年底中国内地航空公司拥有货机178架。这一年,浦东机场、深圳机场等综合性航空货运枢纽充分发挥保障资源充足,操作经验丰富的优势大量引进货运航班,专业性货运枢纽-鄂州机场已经启动了顺丰航空的基地建设,计划在2021年底投入运营。届时,中国的航空货运将形成专业性航空货运枢纽和综合性航空货运枢纽相辅相成的发展格局。

一年来,航空货运与铁路、公路和海运的联运进一步深入。东航、顺丰等均与中铁快运推出空铁联运货运产品;南航物流开通大湾区卡车航班,建立了物流客服中心;邮政等多家物流公司采取海空联运的方式运送国际快件。这一年,在承载货量约占70%的客机腹舱大面积停航的情况下,中国民航完成的货邮运输量仍达到了676.6万吨,相当于2019年的89.8%;机场货邮吞吐量达到了1607.9万吨,同比仅下降6个百分点。3月—12月,全行业保障货运航班量同比增加了89%。

企业转型 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

2020年,三大航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步伐明显加快。11月菜鸟网络、深圳国际、国改双百发展基金和国货航员工持股平台共出资48.52亿元向国货航增资,合计占股31%。同月,中国南方航空货运有限公司筹建申请获民航中南管理局初审同意,注册资本10亿元人民币。12月南航物流引入多家投资主体,并实行员工持股。加上已进入IPO前期审核的东航物流,三大航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改革都已进入实质阶段。从只拥有货机的货运航空公司向集运力提供、货站保障、地面运输、多式联运等为一体的综合物流服务提供商过渡已成业内共识。但是,如何避免同质化竞争,选择适合的发展路径是需要深入思考,提前谋划的问题。

一年来,顺丰集团在航空、快递、冷链、国际等多方面发力,货运飞机接连引进,鄂州机场建设如火如荼,快递海外布局加速,业务范围不断拓展。继收购DHL在华供应链业务,与UPS在香港成立合资公司后,2020年4月,顺丰1亿美元投资美国提供海运、空运、卡车、铁路、海关经纪、融资和保险等全方位服务的科技货运代理公司Flexport。顺丰集团的全球化借鉴了联邦快递收购与投资之路。确保收购与投资的目标精准,收购之后快速融合,达到如虎添翼的效果是关键。

这一年,京东集团对标世界电商大户亚马逊,加快在航空货运领域的布局。5月南通机场集团入股京东货运航空。8月京东物流30亿元人民币收购拥有航空货运网络优势的跨越速运。10月京东集团与安徽芜湖市政府达成战略合作,计划投资950亿元人民币建造全球超级港。如今的亚马逊电商业务遍布全球,航线网络四通八达,使用的货机近80架。向着顶端攀登,京东集团还要继续努力。

技术应用 信息化建设取得进展

2020年无人机、人工智能、物联网及自动化等新兴技术开始真正用于航空货物的运输和保障。8月顺丰FH-98大型无人机基于业务场景下首次载货飞行取得成功,12月该无人机采用冷链直发模式运输羊肉,大大提高了支线物流的时效。7月大兴机场全面启用智能统一安检系统,该系统采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及自动化等技术,实现了货运安检全流程电子化、无纸化操作,大幅提升了货运安检效率。

 一年来,多地机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完善和创新航空物流信息平台,提供货物实时查询功能,推动航空货运上下游企业共用信息平台,共享货运数据。数家航空公司扩大了电子运单的使用范围,提高了电子运单的使用比率。这一年,在民航局的大力推动下,国内首个官方航空电子货运信息服务平台在郑州机场上线,该平台具备政府监管、查询统计、公共服务和增值服务四大核心功能,后续待应用完善后将进行推广应用。

2020年年末,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发布了《航空物流信息交换规范》,对航空货运信息流程、流程数据等进行了规范,搭建了标准。同时,航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已纳入“中国民航智慧监管服务项目”整体推进。随着货运电子信息服务平台的上线以及物流信息标准的制定,中国航空物流的信息化建设终于迈开了坚实有力的一大步。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