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效双升 稳步前行——2025年上半年航空物流业发展分析
发布时间:2025-09-04 314 次浏览
发展稳中有进航线网络逐步完善
航空货运与经济、贸易的发展高度相关。今年上半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GDP)增速达到5.3%,经济的持续增长为航空货运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总体来看,今年上半年,我国航空物流实现运输规模稳步增长,航线网络不断优化,特别是国际航线表现亮眼,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航空货邮运输量累计达478.4万吨,同比增长14.6%,较2019年同期增长36%。其中,国内(含港澳台)航线274.7万吨,同比增长8.9%;国际航线203.7万吨,同比增长23.4%。
在跨境电商等产业的带动下,国际市场成为行业竞逐的重要战场。上半年,我国新增117条国际货运航线,同比增长58.1%,周均增开233班货运航班,为运输规模的扩张提供了有力保障。数据显示,国际航线的运输量占比达到42.6%,同比提高3%,较2019年同期提高10%。
新开航线助力我国航空物流行业将触角延伸至全球核心市场,其地理分布也反映了全球贸易通道的变化和区域经济活力的此消彼长。截至目前,我国已实现通航50个国家的106个城市。在今年新开国际货运航线中,亚洲以54条居首位,占比达46.2%。紧随其后的是欧洲,新开航线45条,占比38.5%。北美地区新开12条货运航线,占比10.3%。南美洲、大洋洲、非洲新开航线各2条,显示了新兴目的地正在崛起。业内专家分析称,今年上半年,我国与亚洲特别是东盟(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以及欧洲之间的贸易往来进一步加深,比利时、匈牙利等欧洲国家作为欧洲物流集散地的重要性凸显。与此同时,在美国关税调整、最低价值包裹免税政策取消、上半年抢运透支三重压力叠加之下,中美航空货运需求下滑。国内航线网络则形成了以主要城市群、都市圈为核心的航空货运通道,并与国际航线协同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市场覆盖率,增强了行业竞争力。
此外,随着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新的高价值货运增长点不断催生。上半年,跨境电商成为航空物流业最重要的货源市场之一,这种小批量、多频次、高时效的需求进一步增强了物流供给能力。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电子消费品以及高新技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正在成为航空物流市场的新亮点。特别是电动汽车(出口增长13.1%)、3D打印机(出口增长32.8%)和工业机器人(出口增长45.2%)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进一步支撑航空货运市场的繁荣。在国内,生鲜冷链产品成为新开航线上运输最频繁的货物。借助其高附加值特性,特殊货物正成为航空物流市场的“新蓝海”,推动运输结构持续优化升级。
向供应链组织者跃迁市场主体加速成长
随着腹舱运力回归市场,叠加全货机机队的稳步扩张,我国航空物流企业进入“价值战”新阶段。
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货运航空公司共有17家、货机数量达到249架,比去年增加3架。今年上半年,我国航空企业占国际货运市场份额达44%,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在今年发布的全球空运货代50强榜单中,共有14家中国企业上榜,比去年多4家。
目前,我国航空物流市场约有50%~60%的货源来自跨境电商,航空物流企业与头部平台深度绑定。随着跨境电商国际化竞争的加剧,以及供应链的进一步整合,电商平台要求航空物流企业能够提供从运营、物流、履约到售后的全链条服务。
天津滨海机场物流公司市场部经理陈洧洧认为,在政策赋能与市场倒逼的双重驱动下,我国航空物流企业正加快网络覆盖建设、数字化能力搭建和多元化综合解决方案的提供,实现从单一承运人向综合物流服务商的转型。特别是三大航以“全货机+腹舱资源”的运力网络为基础,打造洲际运力网,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将重资产的运力提供者重组为轻重资产相结合的供应链生态推动者,更好地护航中国制造和中国企业“出海”。
截至目前,南航物流的波音777全货机机队规模达19架,居国内首位,其服务网络覆盖全球1000余个主要城市。今年上半年,南航物流通过积极引入新货机运力开拓全球市场,推动智慧物流建设,创新构建航空物流新生态,并有效利用第五航权增强航线网络的灵活性。
为增强航空物流服务能力,南航物流打造了“4×N”产品矩阵,巩固快运、联运产品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推进双前置货站、跨境电商带电货物运输、换单中转等新产品落地,实现从“单一环节经营”到“产业链条集成”、从“国际化业务”到“国际化经营”、从“传统货运”到“智慧物流”的变革,
今年上半年,中国国际货运航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货航”)远程货机实现安全飞行4.56万小时,同比增加61.62%;完成货邮运输量90.21万吨,同比增长24.79%;航空货运板块收入增幅16.51%,航空货站板块收入增幅达2.15%,生产规模和运行跨度进一步扩大。今年上半年,国货航机队规模和航线结构实现了扩充和优化,新增运能有效投入,并通过推动货站平台化经营模式转型,实现提质增效,将货站布局与航线网络高度匹配,进而提高企业效益。
自今年初以来,顺丰充分发挥“枢纽+国际仓线联动”的核心资源优势,拓展新能源汽车、高端制造等新兴产业客群,挖掘文旅、即时零售等新场景需求,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此外,顺丰在海外运营面积超过250万平方米的海外仓,同时借助鄂州货运枢纽“空空中转”快捷转运,实现全能型国际货站的高效运营,并发挥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便捷优势,为国际及供应链业务的业绩增长提供坚实支撑。
面对旺盛的市场需求,航空物流企业还通过增设集运中心、布设前置仓、开通高铁专线等增强网络通达能力,为客户提供“小时达”“当日达”服务。
例如,东航物流按照“一条航线、一个产业、一个生态圈”的思路,持续增强产业链条的吸附能力,实现从业务链向生态圈的跃迁。在四川成都、湖北鄂州等地,东航物流积极布局生鲜加工中心,将从拉美国家引进的生鲜产品进行分级、包装、深加工,带动了冷链分拨运输、冷链仓储、生鲜货品暂养暂存及其精细加工、分销零售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集聚发展,消除了生鲜产品跨境运输的长链路痛点,并推动产业“联得紧”、价值“提得高”。
此外,圆通速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圆通速递”)加速推进人工智能应用,持续优化跨境物流产品矩阵,延伸跨境物流服务链路。作为浙江嘉兴全球航空物流枢纽的核心功能区块,圆通“东方天地港”建设取得关键进展,其建成后将与圆通全球网络深度融合,协同上下游产业链资源,增强区域产业供应链的韧性和国际竞争力,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与此同时,京东通过在全国密集布局3600多个仓库,将商品前置至消费目的地周边,形成覆盖“最后一公里”的超级仓储设施网络。
行业专家建议,面对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和贸易格局调整,我国航空物流企业须不断强化完善自主可控的航空物流网络,通过机队结构优化、数字化转型和全球网络布局等,巩固和提升其在全球供应链上的核心竞争力。
基建与技术加持 航空物流枢纽建设提速
枢纽建设是推动航空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骨骼系统”和“战略支点”。今年上半年,我国机场的国际货运联通度提高,中西部货运枢纽增速领先,航空物流枢纽建设向着更深层次、更高质量、更加协同的方向加速推进。
民航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内地机场货邮吞吐量达1029.9万吨,同比增长9.2%,主要货运枢纽机场同比均实现增长。其中,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货邮吞吐量达到191万吨,在全球枢纽机场中排名第二,同比增长4.9%;北京首都机场货邮吞吐量74.6万吨,同比增长5.9%;深圳宝安国际机场货邮吞吐量98.3万吨,同比增长14.1%;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货邮吞吐量116.9万吨,同比增长2.0%。。
顺应点网结合的发展趋势,我国航空物流枢纽集中度凸显,航空物流网络布局更加完善,国际航空货运业务形成了“1+2+N”的梯次发展格局。具体来说,上海市位于第一梯队,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的远程航线市场“天天班”达8条,保持领先地位;“2”是指作为第二梯队的广州市和深圳市,其增长势头强劲;而在众多特色化、专业化的区域节点,“N”个机场枢纽依托本地特色产业,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上述梯次格局充分表明,我国物流枢纽的国际航空货运连通性不断增强,并且正趋向多元化,在引领和支撑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今年上半年,我国中西部枢纽货运业务发展成果显著。湖北鄂州花湖国际机场上半年货邮吞吐量达55.8万吨,同比增长60.6%,其中国际货邮吞吐量22万吨,已占其去年全年货邮吞吐量的90%。国际货运量的几何级增长,直接源于航线网络的迅猛扩张。今年上半年,鄂州花湖国际机场新增国际航线14条,国际/地区航线总数突破40条,初步形成全球“8小时交通圈”。新航线不仅提高货物周转效率,还吸引顺丰等巨头不断加密航班,带动机场货运量从“单点突破”走向“矩阵输出”。
作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新疆今年上半年新开国际货运航线8条,国际货运量达4.74万吨,同比增长7倍。其中,新疆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额达2375.9亿元,同比增长17.9%。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开辟“铁路干线+航空快线”跨境多式联运通道,将运输时效提高15%以上,此外还开通至格鲁吉亚第比利斯、俄罗斯巴尔瑙尔等国际货运包机航线,开通至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等客运航线腹舱带货业务,凭借临空产业的不断集聚,使跨境直购业态成为新的增长点。
成都国际航空枢纽上半年实现货邮吞吐量57.2万吨,其中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和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的货邮吞吐量分别达到21.62万吨和35.56万吨,增幅分别为24.43%和21.68%。这一增速使四川成都的航空货运量在西南地区货运总量中占比超过50%,进一步巩固其“百万吨级”航空货运城市的地位。
作为全国重要的航空货运节点,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最大程度整合了空域和运力资源,其货运体系呈现“双轮驱动”特征——全货机专注于大宗货物的高效运输,客机腹舱则凭借多频次航班网络和广泛覆盖优势,实现货物“随客而行”的敏捷流通,持续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活力。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货邮吞吐量达43.5万吨,同比增长23.9%。
与此同时,我国部分机场的货运业务今年6月增速开始放缓。陈洧洧表示,这种变化预示着下半年全球航空货运市场面临着诸多压力与变量。在地缘局势紧张、关税贸易战硝烟未散的情况下,行业专家建议要加强枢纽通道网络建设,持续优化货运航权、时刻关键资源配置,推动航空物流企业与制造业、跨境电商等产业协同融合,以创新技术消除业务堵点、难点,增强对新兴市场的拓展能力和全球航空货运通道的保障韧性。
本文标题:质效双升 稳步前行——2025年上半年航空物流业发展分析
本文链接:https://www.gjkdwl.com/news/hangkongwuliu-77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