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12艘超百亿大单!民营造船新巨头赢得国际船东青睐

发布时间:2025-10-13    310 次浏览

 

12艘超百亿大单!民营造船新巨头赢得国际船东青睐

近日,恒力重工与多家国际航运巨头签署超大型原油运输船(VLCC)建造合同,两周内接单12艘、订单总金额突破百亿。
10月10日,广东松发陶瓷股份有限公司宣布,下属公司恒力造船(大连)有限公司6艘30.6万吨VLCC建造合同于近日签约生效。本次合同的交易对方为两家欧洲知名船东,合同金额合计约6-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2.69-64.03亿元),新船将在2026年下半年至2027年上半年相继交付。
作为参考,克拉克森的数据显示,目前一艘315000-320000载重吨VLCC新造船价格约为1.26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29亿美元略微下滑。
虽然松发股份没有披露船东的具体信息,但据外媒消息,其中4艘新船由希腊船王George Procopiou旗下Dynacom Tankers订造;另外2艘由希腊船东Laskaridis Maritime订造。
这两家公司均是恒力重工的“老客户”。Dynacom曾在去年年初收购了恒力重工2艘VLCC转售船,其中首制船“ALIAKMON I”号刚刚在今年6月交付,这也是恒力重工建造的首艘VLCC;此外,George Procopiou旗下散货船公司Sea Traders曾于2023年7月在恒力重工订造10艘82000载重吨散货船,当时刷新了恒力重工一次性签订最大造船订单纪录。去年,Sea Traders又追加订造了4艘同型船。
Laskaridis Maritime是恒力重工首批海外船东之一。2023年5月,Laskaridis Maritime与恒力重工签署了4艘82000载重吨Kamsarmax型散货船建造合同,这是恒力重工自投产以来承接的首份海外订单;同年年底该公司又在恒力重工追加订造了6艘同型船,全部10艘船现已交付3艘,其余7艘将在今明两年交付。
除了上述6艘VLCC订单之外,恒力重工在9月还获得了挪威船王John Fredriksen旗下子公司Frontline的6艘30.6万载重吨VLCC订单,每艘造价约为1.18亿美元,6艘总价约为7.0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0.37亿元)。新船将在2026年下半年至2027年上半年陆续交付。
据介绍,恒力重工这一系列30.6万吨VLCC由其自主研发,为国际主流大型原油运输船型,具备装载量大、续航能力强、运营效率高等特点。该船型在设计上兼顾了航线适应性与装载灵活性,可高效适配全球主要原油港口的装卸设备,能满足跨洋长距离原油干线运输及大型油田至炼厂的规模化运输需求,是顺应国际最新油船设计理念、满足当前国际航运市场对规模化、低碳化运输需求的原油运输船,充分体现了恒力重工在高端船舶设计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实力。
有消息称,这12艘新订单实际上是恒力重工的转售船。这些VLCC原本由恒力重工母公司恒力集团自行下单订造。根据克拉克森的数据,自2023年的首单以来,恒力集团在恒力重工陆续订造了15艘VLCC,其中前2艘在2024年初转售给Dynacom,还有4艘在9月底转售给了匿名船东,其余9艘目前船东仍为恒力集团。
恒力重工指出,此次与挪威Frontline、希腊Dynacom、Laskaridis等多家船王公司的合作,进一步提升了恒力重工在国际船舶制造市场的地位,也将为这些航运公司提供高质量、高性能的船舶,满足其在全球航运市场的业务需求。
恒力重工作为民营造船巨头,在高端船舶制造领域持续取得突破,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创新和丰富的造船经验,赢得了众多国际知名航运公司的信任,这些项目的签约不仅展示了恒力重工在船舶制造领域的强大实力,也标志着其在国际航运市场中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此次连续大单的签署,不仅有助于推动航运业的可持续发展,也为全球航运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订单的陆续交付,恒力重工有望在全球航运市场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未来,恒力重工将继续深化与国际航运巨头合作,在高端船舶制造领域持续创新和突破,进一步提升中国造船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为实现中国从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的转变贡献力量。
据了解,恒力重工的前身STX大连曾是中国最大的外资船厂,拥有中国北方最大的单体船厂。2022年,恒力集团响应国家号召,成立恒力重工集团,耗资21.1亿元竞拍收购闲置十年之久的原STX大连资产,全力打造世界一流高端船舶建造基地。2023年1月,恒力重工一期“海洋工厂”仅用时150天实现全面运营,今年1月二期项目——“未来工厂” 5个月实现投产。与此同时,恒力重工合作创新暨海工科技产业园于9月14日在大连长兴岛开工建设。
截至目前,恒力重工已开工建造60余艘船舶,手持订单约170艘、排产至2029年。恒力重工系列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建造超大型船舶150艘,生产船用发动机180台,包含G95主机及以下机型,并实现LNG、LPG、甲醇、氨四种双燃料全覆盖,将成为全球单体规模最大、配套最完备的造船基地。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