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创!厦门实施“一码通行”制度 进口冷链食品有了“身份证”
发布时间:2021-01-12 393 次浏览
作为中国十大口岸城市之一,厦门每年进口冷链食品约40万吨,防控疫情风险大、任务重。
为此,厦门成立了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组,在中国首创进口冷链食品“一码通行”制度,要求从厦门口岸入境、其他口岸转运入厦以及库存的进口冷链食品,全部纳入申报管理,经审核获取进口冷链食品“入厦通行码”后,方可流转。
率先实行“一口申报、一码通行、一网追溯”。
据了解,“一码通行”制度实施半个多月后,厦门多家大型商超,已有不少进口冷链食品货柜,都在醒目的位置贴好绿色的“入厦通行码”。
“手机扫下进口食品的‘绿码’,相关防疫证明一目了然,这下我们买起来放心多了。”厦门市民走进山姆会员商店后发现,每个进口冷链食品柜都贴上了“入厦通行码”。
“‘入厦通行码’就像进口商品的身份证,既能让企业实现无纸化办公,还能让消费者快速透明地看到进口食品全链路信息,在我们卖场实现放心购物。”山姆会员商店华南区区域总经理舒华说。
舒华继续介绍说,手机扫完“入厦通行码”后,能够立刻展示进口食品的入境基本信息、货物流向、消毒证明以及相关的检验检疫证明。
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法规处副处长焦勇表示:“查验‘入厦通行码’目的在于,实现进口商品追溯全链条,使前端进口冷链食品申报信息和下游食品追溯信息,按批次逐一对应。”
据悉,厦门市目前已审核了350家企业申报的进口冷链食品1927单,赋码进口冷链食品18684吨。
“为顺利实行‘一码通行’制度,厦门前期已建设两个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同时抽调人员,组成审核专班进行监管审查,目前每天审核300单左右,实现源头全把控。”
焦勇进一步介绍称,截至2021年1月6日,两个集中监管仓顺利进仓596柜,核酸检测3729批次,消毒货物14437吨,出仓进口冷链食品12091吨,成功拦截阳性货物4批次,全部进行无害化处理。
未来,厦门市将进一步推行“入厦通行码”的实行力度,加强一体化监管,组织开展覆盖进口商、贮存经营者、流通和餐饮企业等主体的监督检查。
本文标题:首创!厦门实施“一码通行”制度 进口冷链食品有了“身份证”
本文链接:https://www.gjkdwl.com/news/shamenwuliu-19952.html
相关信息推荐 Related Suggestion
- 韩新海运酝酿21亿美元大单!
- Kuehne+Nagel深化与ABB在智利的长期合作
- 前7个月长江干线港口货物吞吐量超23亿吨
- 山东港口首家虚拟电厂在日照投入运营
- 圆通新疆智慧科创园预计今年10月投入运营
- 韵达在上海举办成立26周年庆活动
- 外贸货物、集装箱吞吐量持续双增—我国规模以上港口运行月报(2025.6)
- 近5000公里、超137小时!粤港澳大湾区首开进藏集装箱班列
- 运输需求略显疲软 多数航线继续调整—中国出口集装箱运输市场周报(2025.7.26-8.1)
- 汉莎货运与CEVA物流签署SAF谅解备忘录
- 国际民航早报|韩国拟将飞行员最大执勤时间削减30%;A380受损,英航向机场索赔30万美金
- 上海临港新片区南港二期汽车滚装码头完成首次船舶试靠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