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山东港口烟台港:构建连接全球的物流大通道

发布时间:2025-09-15    166 次浏览

 

山东港口烟台港:构建连接全球的物流大通道

 港口是发展海洋经济的“战略棋眼”。作为山东省做优做强世界级海洋港口群的关键一子,山东港口烟台港积极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打造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
 
数据最有说服力:1—8月份,烟台港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5.2%,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8.4%。通过持续放大港口枢纽功能和产业支撑作用,烟台港以“供应链体系建设”为着力点,以“特色业务发展”为突破口,建立起通达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多条航线网络,构建起成熟的“公—海—铁”联运体系,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海铁联运
 
打开沿黄陆海新通道
 
被视为支柱性业务和压舱石货源的铝土矿,是烟台港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重要支点。
 
近日,山东港口烟台港迎来多艘铝土矿外贸船舶接连靠泊,卸船后的铝土矿通过“水转水”“海铁联运”等高效转运模式,源源不断地发往省内及周边地区。
 
据统计,依托亿吨级规模的中非双向物流黄金大通道,烟台港已累计接卸非洲铝土矿3亿余吨,持续巩固全球最大铝土矿进口港地位,有力地保障了国内铝产业原料的安全稳定供应,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中非经贸合作深化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今年6月,又一则好消息传来:满载3100吨几内亚铝土矿的货运班列沿着崭新的德龙烟铁路通道,昂首西进,直抵千里之外的内蒙古召壕。这标志着德龙烟铁路海铁联运跨省新通道全线贯通,山东港口自此新添一条陆海联动、多向并进的沿黄陆海大通道。
 
“海铁联运具有安全性更高、运量更大、更加绿色环保的优势,碳排放量不足汽运的一半。数据显示,较之前模式可缩短铁路运距152公里,运输时长压缩6小时,显著降低企业的综合物流成本。”矿石公司副总经理吕涛表示。
 
德龙烟铁路海铁联运跨省新通道的开通,将港口的腹地和经济触角强力推向广袤的中西部,为烟台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增添了至关重要的铁路砝码。
 
陆海协同
 
构建“件”达全球新生态
 
在烟台港蓬莱港区、龙口港区,来自河北、南京、东北及山东腹地等方向的钢轨、工程机械等货物,通过陆运、海运、江运、铁运等多种方式集结到港,即将搭乘外贸船舶发往安哥拉、印尼、圭亚那等非洲、东南亚和南美国家,一幅陆海联动的物流图景正生动而加速地铺展开。
 
“烟台港区位优势显著,便捷通达黄河流域出口,北接京津冀,南连长三角,成为连接多区域协同发展的桥梁纽带。”烟台港生产业务部负责人表示,依托这一优势,港口精准对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经济发展需求与国内市场,积极推广“水转水”“公转水”“江海联运”“海铁联运”等多式联运模式,将全国范围内的钢材、设备、水泥、工程机械等生产生活资料高效汇集于烟台港,再发往全球各地。
 
在此过程中,烟台港成功突破传统件杂货“单点、单线、单船、单方”的运输模式,全面打造“件杂货多式联运”特色品牌。截至目前,烟台港已连通全国12个省份,与28条件杂货航线无缝衔接,直达拉美、东北亚、东南亚、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创树了“中非双向物流黄金大通道”“东南亚精品航线”“中国北方海上风电母港”等多个服务品牌。其中,“中非双向物流黄金大通道”成功入选“2023物流与供应链(中国)解决方案TOP30”优秀案例。2024年,烟台港完成件杂货班轮吞吐量近1200万吨,稳居全国港口“第一方队”。
 
陆海互联
 
商品车供应链畅达四海
 
依托“东连日韩、西接欧亚”的地理优势、密集的航线网络和广泛辐射的中欧班列,烟台港打造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陆海国际物流大通道,为商品车国际贸易注入了新活力。
 
不久前,一列装载300余辆日韩商品车的铁路专用列车从烟台港出发,驶向新疆霍尔果斯,经口岸出境分拨至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相比传统经欧洲中转的海运模式,中欧班列运输时间仅为海运的1/4,成本仅为空运的1/6到1/8。自2021年7月开通首条“韩国—烟台—中亚”商品车海铁联运过境中转班列以来,该班列已累计开行27列,发运商品车5800余台。
 
一手牵“大海”,一手挽“内陆”——烟台港积极拓展商品车多式联运,持续强化货源集聚效应,放大港口作为汽车产业供应链节点的作用。目前,已开辟商品车航线16条,外贸航线连接北美、欧洲、中东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全球主要商品车码头全覆盖,月均外贸航班达21航次。港口成功承揽大批新能源车、二手车等到港装船,助力“新三样”产品出口再创新高。
 
“依托完善的航线网络,港口已与上汽、广汽、卡特等50余家汽车生产商建立稳定合作关系,业务影响力和行业知名度持续提升。” 烟台港滚装物流公司营销人员受访时表示。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