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港前三季度集装箱吞吐量超4100万标准箱
发布时间:2025-10-23 283 次浏览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上海港将服务延伸至广阔腹地。海铁联运业务如一条条强劲的“动脉”,深入10个省份45座城市。今年截至目前,上海港海铁联运业务量超84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8%。对于内陆外贸企业而言,这不仅是出货通道的畅通,更是成本的降低、订单的及时交付、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在洋山深水港四期自动化码头,巨型桥吊自如挥舞,自动导引车穿梭有序,现场却很少能见到一个人影。与传统集装箱码头相比,洋山四期码头是一座高科技新型码头,集装箱的装卸转运全部由智能设备完成。码头装卸作业采用“远程操控双小车集装箱桥吊+轨道吊+自动导引车”的生产方案,主要由码头装卸、水平运输、堆场装卸的自动化装卸设备及自动化码头生产管控系统构成。
目前,这里已从稳定运行迈向高效成熟,据上港集团披露的数据显示,洋山深水港四期年度吞吐能力已经从设计时的630万标准箱提升至800万标准箱,集装箱吞吐量从2021年的570余万标准箱,连续五年实现阶梯式增长,2024年突破700万标准箱,今年更是将达到800万标准箱。
航线网络也实现从“通”到“聚”的能级提升,截至目前,洋山四期已稳定挂靠28条覆盖全球主要贸易通道的国际班轮航线。航线密度的持续增强,证明了国际航运市场对洋山四期高效、可靠作业能力的高度认可。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正从“自动化”向“智能化”全面升级。它不再仅仅是机械自动作业,而是实现了整个系统的智能思考与协同决策,核心技术均自主掌握,运行更高效、更安全。
在上海港罗东自动化码头,全球首个全栈自主可控的“智慧大脑”Neo-TOS系统正稳健运行。它基于国产数据库、操作系统和服务器,实现了码头操作系统的全方位国产化。开港以来,船舶作业最高平均台时量达到27.85move/时,彰显了自主技术精准调度、高效协同的硬核实力。
从1978年“平乡城号”轮首航,到如今连续多年集装箱吞吐量居全球首位,上海港描绘着枢纽能级提升的新图景,让经济发展的成果通过高效的物流网络,渗透至企业运营的细微处,映照着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暖人春意。
本文标题:上海港前三季度集装箱吞吐量超4100万标准箱
本文链接:https://www.gjkdwl.com/news/shanghaiwuliu-79387.html
相关信息推荐 Related Suggestion
- 京东健康与广药集团达成战略合作
- 普洛斯常熟东南数据中心二期100%签约
- CLdN与Qargo合作开发新的多式联运系统
- 上海加速打造国际海事仲裁新高地,要做全球航运纠纷解决首选地
- 发布三项成果直击航运服务痛点 “2025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金融与保险论坛”举行
- 罢工暂停≠拥堵缓解!船舶积压严重!安特卫普港:仍需数日恢复!
- 尴尬!印度总统专机降落时轮子陷住了
- 10月13日—19日邮政快递揽收量约39.44亿件
- 前三季度上海市进出口规模呈现“阶梯式”上行走势
- 广交物流卡航开通 打造中亚欧洲物流新通道
- 中国船级社与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和虹口区签署协议
- 俄罗斯小麦出口价格攀升,10月预估上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