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净利润合计超1000亿美元,却只有一家值得投资?

发布时间:2022-04-08    251 次浏览

 

根据航运咨询公司Sea-Intelligence的计算,2021财年全球航运公司的息税前利润超过1100亿美元,而2010年至2020年的十年间,全球航运公司的息税前利润总计375.4亿美元。总之,船公司一年赚的钱是过去十年的近三倍,几乎所有的船公司都对2022年的业绩充满信心。

市场上的信用评级机构和投资者并不那么乐观。以我们熟悉的中远空海(601919)为例。2021年归母净利润高达892.96亿元,预计2022年一季度净利润276亿元。它的ROE(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是难以想象的101.11%,动态市盈率低至2.77(一般来说,一它说明回收期越短,投资风险越小,股票的投资价值越大),但中远空海股票的颜色就像是一把奢侈的青菜,供家里孤立的小圈子吃。业绩一路上涨,但估值一直低迷。所以有很多人写文章痛斥机构投资者和散户玩的一手好牌。

净利润合计超1000亿美元,却只有一家值得投资?

虽然中远空海可能会受到扑朔迷离的a股的拖累,但其国际同行的情况表明,投资者对航运公司缺乏信心是整个航运业的缩影之一。日前新闻报道,Alphaliner认为,凭借创纪录的利润,有望将更多船公司提升至投资级,加入马士基。这个消息看似是好消息,但具体来说,在穆迪对体系,的评级中,马士基仅在3月份从Baa3升至Baa2,在投资级中排名倒数第二。穆迪将CMA从B1级上调至Ba3级后,CMA从高风险、缺乏理想投资升级至投机性、风险性水平,整体仍处于投机性水平。然而,另一家机构标准普尔。标普,将Beurotte从BB升级为BB,距离投资级BBB的门槛还有一步之遥。升级后,CMA和Herr Beurotte都不能进入投资级大厅。换句话说,目前在评级机构眼里,除了马士基,疯狂的行业巨头甚至不值得投资。

最近十年,航运业不景气,船公司连年亏损。评级机构下调航运公司的评级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在巨大的利润和惊人的ROE面前,市场并没有用新的眼光看待船公司,这让人思考。港圈(ID:gangkouquan)认为,评级机构及其所代表的市场对航运公司缺乏信心,有其内在逻辑。

首先,穆迪,标准普尔。普尔等。都是权威的信用评级机构,他们的评估标准是被评估对象的信用违约风险,对重资产的航运业并不友好。有些船公司负债高,成本高,折旧高,财务数据总是不够好。为了保持规模优势,船公司不断投入巨资建造船队、购买码头或收购其他公司。在运价低迷的最后十年,船公司连年亏损,负债累累,评级屡遭下调。达飞收购吉化物流后,要把码头资产转移到招商局港口,HMM和太平船务刚好净利润翻了。如今,许多航运公司再次向船队和码头抛出支票,金额往往高达数亿美元。

其次,市场对航运业的印象仍处于“强周期”。无论是业内还是业外,航运股是周期股的论断,是谈论航运投资时无法回避的言论。航运业低迷多年,二级市场投资者视其为垃圾。尽管投资者对航运公司目前的现金流感到惊讶,但评级机构还是因为其债务状况的大幅改善而上调了评级。船公司也口口声声说业绩还是会红火。然而,在大多数投资者的账面上,航运业很难有长时间的高景气。许多航运公司在扩大船队方面的“军备竞赛”使许多投资者猜测这是一场“军备竞赛”

第三,长期以来,市场关注的不仅仅是利润的一个方面。近年来,国内外对ESG投资的呼声越来越高。ESG分别代表环境(E,环境)、社会责任(S,社会)和公司治理(G,治理)。国际资本市场对责任投资的概念越来越感兴趣,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和资产管理公司将ESG因素引入公司研究和投资决策的框架中。相对于在低碳、信息化道路上一路狂奔的高科技企业,管理不善、污染重的航运企业自然更难吸引投资者的目光。虽然我们看到很多船公司发布ESG报告,在低碳和数字化方面大踏步前进,但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以上原因只是市场几十年积累的经验,进入后疫情时代的航运企业完全有能力扭转这些判断。公司不仅现金流充裕,而且由于长期关联价格的飙升和长期比例,的提升,公司未来的业绩有保证,信用评级得到提升。在这种情况下,很多船公司纷纷转型,收购物流公司,丰富业务层次,获得评级机构的正面评价。低碳和数字领域的巨额投资也不会被忽视。现在马士基是唯一的投资级公司,以“更绿色的航运”被《时代》杂志列入最具影响力的100强公司。

阳光大道已经蔓延到船公司的脚下,疫情给航运业带来了变化,不应该停留在高运费上。至于观察船公司的走势,作为个人,小全有一个非常不成熟的意见,没有投资参考价值。只要哪个船公司在上海静态管理期间给员工送饭,都值得拥有。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