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推动乌兰察布市物流业发展,促进向北开放桥头堡建设的对策建议

发布时间:2021-12-01    125 次浏览

 

乌兰察布市位于中蒙俄经济走廊国际物流通道的核心位置,区位交通优势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但由于多年来缺乏系统性规划及体系性建设,导致乌兰察布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与自身国家物流枢纽的定位不相匹配,向北开放物流通道“桥头堡”的作用不强。因此,需进一步推动以物流业为核心,促进商贸集聚和产业集成,助力提升向北开放国际经贸合作水平。


一、乌兰察布市物流业存在的几个问题


乌兰察布市自身产业规模较为一般,商贸集中度较低,加之周边呼和浩特、二连浩特、大同、张家口等城市又都在积极发展商贸物流产业,导致区域内物流整合集成效应不强,乌兰察布作为国家物流枢纽在降低物流运营成本、提高物流运作效率这两个基本功能方面尚未体现应有的效应,也未形成物流集聚—贸易集聚—产业集聚的发展过程。


(一)整体产业规划缺乏,需求没有有效融合。市本级层面没有对物流业发展制定系统性、分层次、分步骤的产业规划,导致全市物流基础设施布局分散、难以整合,不易形成以物流业为核心、关联产业集聚的发展模式。个别旗县、园区盲目追求园区、项目规模,对“物从哪来、流向何方”这样的根本性问题缺乏深入分析,多个园区“大而空”。木材、皮革、石材、铁合金、农畜产品生产加工等关联产业分布在全市不同区域,物流需求尚未集中,物流园区难以成为企业之间协同合作的平台,无法形成物流规模效应。


(二)龙头企业效应较弱,物流业关联产业不足。国内许多地区培育物流产业链,多是通过打造1个龙头企业、培育N个关联企业的模式,基于龙头企业的核心产业产生主要物流需求,同时集成服务配套于龙头企业的众多中小微企业,从而对核心产业形成支撑,推动物流需求逐步稳定。如重庆市通过引进惠普公司,配套上下游关联产品生产企业,实现了电子设备生产制造产业的集成发展,推动物流需求和供应链水平快速提升,逐步打造成为物流枢纽城市。而乌兰察布当前在生产、加工、贸易等方面由于缺少大型龙头企业,导致自身产业集聚能力较弱,难以形成“1+N”的产业格局。


(三)基础设施存在短板,服务保障能力不足。干线运输方面,集二铁路运力有限,难以承载更大规模运输体量;航空物流基础设施多年未能开工建设。物流园区方面,仓储设施设备较为传统,特别是缺少规模化的冷链仓储设备,无法帮助本地生鲜冷冻产品生产企业降低物流成本。设施设备方面,各物流园区普遍缺乏高效、先进、智能的装卸、运输设备,干线—支线—仓储—配送整体运行效率较低。此外,当前大型物流企业在西部地区重资产投入的意愿较低,多采取合作运营等模式与功能成熟、设施完善的物流园区、物流枢纽进行合作。由于乌兰察布各园区设施功能短板,因此很难吸引大型物流企业布局物流节点。


(四)物流信息化建设滞后,信息化管理匮乏。乌兰察布市作为全国首批23个国家物流枢纽和17个中欧班列节点城市之一,物流产业信息化建设滞后,截至目前区域内没有成熟的物流产业和企业信息服务平台,政府信息资源没有充分整合,无法利用数据信息通过市场化方式助力各类企业和园区发展。同时,园区自身物流信息采集处理能力也较为薄弱,不具备货物追踪、货物信息分析等能力,更无法开展基于物流大数据的新型供应链增值服务。


(五)政策配套力度不足,发展环境亟待优化。商贸物流企业建设运营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中梗阻”现象,如土地等相关手续办理程序复杂,企业不得不“天天跑”,甚至需要协调个别区县党政一把手或是部门主要领导才能推动。中欧班列补贴等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且普遍采取先收后返、先交后退等方式,对企业资金压力易造成“二次冲击”。全市各物流园区均缺乏对货运、贸易企业在仓储、运输等方面的支持政策,致使企业在我市集聚货物的意愿不强。


二、下一步工作建议


物流成本高、规模小、质量低等问题,是人口规模较小和产业基础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城市物流业发展存在的共性问题。


对于乌兰察布市而言,当前通过与二连浩特口岸的协同发展,有望进一步发挥国家物流枢纽优势,推动完善物流基础设施,促进商贸集聚和产业集成。但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当前我国综合交通体系已十分发达,任何城市都可成为二连口岸的腹地。因此,乌兰察布市必须抢抓先机,按照“物流+商贸+产业”的环节顺序,通过物流功能的提升推动商贸规模提升和产业关联配套,加快打造功能完善的商贸物流合作平台,为向北开放提供支撑与保障。


(一)进一步融合有效需求。一是依托中欧班列和中蒙俄经济走廊优势,整合优化进出口物流需求,重点加快进出口产品生产制造产业培育,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融合发展。二是加强与自治区周边盟市的合作,重点围绕牛羊肉等内蒙古特色产品,以冷链物流为重点,加强冷链基础设施建设和冷链收储服务水平提升,建立辐射蒙中西部地区的冷链集散中心。三是构建完善的商贸便民物流体系和农业农村物流体系,打造以“链”为特征的运行方式,重点针对农村牧区“最初一公里”布局简易化农畜产品集散站点,提升本地产品集约化物流规模,更高效匹配国内消费市场。


(二)进一步强化运营主体。一是加快培育本地支柱型企业,重点结合国有企业改革,通过资产组合等形式推动外经贸公司向平台型企业转型,提升本地物流资源配置效率。二是推动自治区层面参照山东港集团建立模式,通过整合乌兰察布、二连浩特等地运营主体,建立服务于向北开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供应链主体,统筹开展中蒙俄经济走廊上的各类经贸合作业务,避免地方主体之间的竞争。三是加快培育商贸物流领域“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通过普惠性政策支持企业开展针对细分市场的商贸物流业务,形成以大型物流企业为主导,小型物流企业为补充的相互促进格局。


(三)进一步补齐设施短板。一是加快推进乌兰察布—二连浩特陆港型(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重点加强土地、资金等要素向国家物流枢纽项目的倾斜,促进国家物流枢纽尽早联网运行。二是积极申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推动我市冷链物流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网格化发展,减少生鲜农产品产后损失,扩大高品质生鲜农产品市场供给,依托特色产品冷链物流打通物流专线渠道,更好对接国内主要消费市场。三是加快补齐城乡物流体系、公铁联运设施、海关通关等功能性物流设施短板,进一步满足本地货物、过境货物的多种物流功能需求,提升物流设施保障水平。


(四)进一步推进数智升级。一是以中欧班列为重点,推进建设以中欧班列和国家物流枢纽为核心的信息平台,推动国内出口信息、国外进口信息、国内市场信息、国外需求信息四大类信息在平台上进行整合,通过信息数据促进货物集聚和中欧班列高质量运行。二是加快整合物流枢纽、园区、企业及相关政府部门物流信息,建立信息发布共享平台,引导各类企业通过信息资源实现落地合作。三是充分发挥我市大数据产业优势,将大数据产业应用到大物流产业中,也将大物流产业定位为大数据产业的下游应用方向,发展物流、商贸、产业相集成的现代化物联网,打通产业互联网、消费互联网与物流网络之间的连接。


(五)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一是针对物流运行特点制定专项配套支持政策,打通“天(产业互联网、物流数智化)地(用地难、用地贵)链(产业链、供应链)路(配送车辆路权)”等关键“堵点”。二是围绕产业培育发展长期所需,围绕物流、商贸、产业三大环节做好“体制、机制、税制和法制”四篇文章,同时在乌兰察布和二连浩特两市现有政策基础上,以协同发展为契机研究争取更多上级政策支持。三是强化物流标准与技术应用、物流统计和日常运行监测、物流行业人才培养等基础性保障性工作,促进现代物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