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缺车缺货、停产涨价,地图密布的封控红标成了物流跨不过去的天堑

发布时间:2022-04-10    142 次浏览

 

指导阅读

当物流无法正常运行,哪里还谈得上制造业生产和经济的复苏?

疫情的蔓延给了制造业和供应链一个“打击”。蔚来汽车宣布暂停车辆生产,特斯拉对何时能复工的回应仍“无定论”。由于缺乏汽车和零部件,车企大规模停产,供应链几乎瘫痪。如果未来发展起来,不仅仅是蔚来、特斯拉这样的大厂,国内那么多依赖供应链生存的企业,即使目前没有遇到什么问题,也有和蔚来停产一样的风险。

所以这给了我们更深一层的思考:当物流都不能正常运行的时候,哪里还谈得上制造业生产和经济的复苏?疫情的交通管制影响的不仅仅是货运,还有供应链、制造业和经济发展。

但是现在,我们的物流和供应链真的卡住了。物流的人最近都在感叹:真憋屈,做不到有效!一个政策,一次一个政策,司机们要么被劝返,要么被隔离;库区封锁,公路通行证难找,层层设卡,货送不出去,车也走不了.

据货车宝4月9日数据,全国259个服务区停业检查,730个收费站关闭,较昨日有所增加。此外,江苏关闭了48%的服务区,浙江30%,山西10%;江苏31%的收费站、浙江16%的收费站、山西6%的收费站关闭。从地图上可以清楚的看到,江浙、上海、京津冀、辽宁等地的很多关口都是关闭的。

很多物流人感叹:地图上密密麻麻的封控红标,是物资物流无法跨越的屏障!

同时还有很多货运司机堵在高速路上,吃不下饭。据了解,山东潍坊有6天没下高速的,济宁有4天没下高速的,上海有10天滞留的。

对此,有专业人士解读:

兴业证券交运分析团队表示:近日,关于“全国高速公路出入口大范围封闭”的消息,经与多省高速公路公司调查,确认信息不实。目前,公路为了配合当地的防疫政策,在公路出入口设置了防疫检查站,考虑到防疫资源的集中,关闭了几个出入口(5%-15%),保证每个地级市至少有一个出入口。目前,全国高速公路运行基本顺畅。

与此同时,一位熟悉高德的人士也解读了这种情况:

解释你在高德地图上看到的许多地区高速公路封闭的情况:

[现状]:

1)高速公路主干道全部无任何封控,除部分上下口封闭外,主干道正常通行;

2)每条高速公路在每个行政区都有多个上下端口。现在为了配合防疫,减少防疫人员的调配,部分关闭上下口,保留部分上下口,保证各个行政区的通行。

[影响分析]:

1)近日部分出入口关闭,对交通流量影响有限,主要是疫情原因;

2)主要原因是上海疫情初期,疫区不必要的面包车车流量已经减少,目前的车辆是出行刚需。各行政区仍有部分高速口可以上下车,不影响刚需出行车辆;

3)从整车货运物流指数来看,4月第一周全国平均比2021年4月下降约31%,比3月下降约27%;其中,上海和吉林影响最大,同比下降超过80%,环比下降74%/79%;其次是江苏、辽宁等周边省份影响较大,同比降幅超过40%。

我想问一下,如果连路都堵了,我们的经济怎么办?当地货车防疫政策不断变化,道路被封锁,货车进不去,生产不了,生活用品供应不了,最后彻底崩溃;

我们的后勤和食物篮怎么办?物流节点断了,供应链就断了。会出现,一个是抢菜,喊着买不到菜;但一端,仓库里的蔬菜送不出去,地里的蔬菜运不出去;

如果是,我们的司机会怎么做?进不去,出不去。就算进去了,也经常十个货车司机进去,十个货车司机被孤立。

前几天,一个货车司机很无奈:“现在送货比学习还难。卡友去哪儿,堵哪儿,封哪儿。每一天,都像冲破了一道屏障。人累了,心更累。现在疫情防控真的防住了卡友。无路可走,各地都是一刀切。没人关心也没人问。

哪家物流企业能受得了这场消耗战?哪个物流司机受得了?

交通部最高层发声发文,物流供应链断链问题有望解决。

昨天(4月9日),国家为物流发声。在最高层主持召开的专家企业家座谈会上,特别强调“加强协调,保障交通干线、港口等骨干网络有序运行,在服务货车司机、缓解货运经营者困难、降低物流成本等方面研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在交通运输部召开的物流保障协调机制会议上,强调要全力确保货运物流高效畅通。针对长三角等部分疫区物流运行不畅的突出问题,必须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突破堵点,确保全国物流运行畅通,加强货车司机服务保障。

随着政策的实施,预计货物运输和配送困难等一些问题将得到缓解。

希望各地不要采取“一地一策”,增加编码数量,一刀切。道路出入口将更加开放,司机滞留在高速路口的问题将得到解决。

我们希望货物从仓库发货,配送中转到全市所有配送站,再配送到社区,做到每个节点都畅通,生产生活物资供应不受影响;

我们希望道路畅通,制造业能够正常运转,物流供应链能够连续,物资能够得到保障,买菜难能够得到根本解决。

以下是4月10日更新的针对货车司机的地方防疫政策汇总。(可点击阅读原文下载此表)

作者|周,小

来源|物流沙龙

本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物流沙龙立场。

征集案例:中国零碳供应链物流创新方案TOP30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