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67.5亿吨!港口行业育新机

发布时间:2020-08-05    549 次浏览

 

今年上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对港口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及不确定性。进入二季度以来,在国内经济稳步复苏的背景下,港口行业统筹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运输保障各项工作,行业发展持续恢复、不断向好。


在复杂且多变的形势下,上半年港口发展呈现出哪些特点、亮点?下半年,又将面临怎样的新变化?记者采访多家沿海重点港口企业,并邀请业内专家分析港口行业生产运营情况。


内外贸同步恢复


上半年,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67.5亿吨,增速由一季度同比下降4.6%转为同比增长0.6%,生产规模逐步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其中二季度同比增长5.2%。


分月度看,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港口运输需求受到大幅影响,2月港口吞吐量同比下降9.0%,3月以来随着国内复工复产加快推进,港口生产逐步恢复,自4月以来已经连续3个月实现同比正增长。上半年,沿海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45.0亿吨,增速由一季度同比下降3.9%转为同比增长0.1%,内河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44.6亿吨,增速由一季度同比下降6.2%转为同比增长1.6%。但客运受到冲击较大,国内邮轮运输基本停滞,邮轮市场受到严重影响。


随着国内复工复产的加快,上半年,全国港口完成内贸吞吐量45.9亿吨,同比下降0.1%,降幅较一季度收窄7.0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同比增长5.7%。受原油、铁矿石等大宗物资进口较快增长带动,完成外贸吞吐量21.6亿吨,仍保持2.2%的增速,增速较一季度加快1.9个百分点,二季度增速回升至3.9%。


集装箱市场方面,1至6月,我国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超1.2亿标箱,同比下降5.4%。分月度看,港口集装箱生产受疫情影响最为明显,国内疫情暴发于1月中旬,港口集装箱业务面临着内部加工制造产业滞缓、船公司迅速调整中国港口挂靠航次以及船舶管控检查趋于严格等多重因素影响,2月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同比下降17.5%;随着疫情在全球的不断蔓延,导致港口集装箱业务在3至5月依旧维持负增长局面;5月下旬以来,随着欧美等国重启经济,国内疫情防控阻击战率先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持续向好,6月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1.5%,为今年来月度增速首次由负转正。


各港口织密海陆双向物流网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生产发展。港口行业全力保障港口货运通道畅通,助推企业有序复工达产,让进口货物“进得来”、出口货物“出得去”,不断增强国际物流供应链保障能力。


宁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业务部集装箱中心主任贺杰介绍,上半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港口集装箱业务发展造成较大冲击。一季度,宁波舟山港集装箱运输生产呈现“过山车式”波动。进入二季度后,宁波舟山港海陆双向持续发力,进一步挖掘业务新增长点。


海向方面,宁波舟山港持续推进与干线船公司战略合作,在稳定集装箱远洋干线数量的基础上,加强内贸航线开辟,做好重点内贸业务,上半年内贸箱量同比增长8.3%。陆向方面,该港于4月15日正式启用宁波舟山港铁路穿山港站,打通了穿山港区海铁联运最后一公里,有效提升海铁联运作业能力。同时,持续提升海铁联运服务质量,业务辐射城市增至54个,上半年完成海铁联运箱量44.4万标箱,同比增长15.1%。


为推动市场循环“快”起来,天津港集团深化推进国际陆港建设,134支突击队上门征求意见,实施“一企一策”和“一对一帮扶”,补断点、通堵点、解难点,打出优质服务“暖心牌”。在前期连续减免库存费用基础上,继续升级降费举措、扩大覆盖面。减免中小客户租金6500万元,投入1300万余元改造堆场,迅速解决进口冷藏箱大量滞留港口难题。


在广州港,“通道”建设同样如火如荼。上半年,该港新增国际班轮航线12条,进一步夯实区域经济发展后劲。首次迎来海陆马士基航线挂靠俄罗斯东方港;北美航线再次取得突破,新增北美加拿大线;4条东南亚航线对水果、橡胶木进口起到积极作用。截至6月底,广州港集团集装箱班轮航线总数达163条,其中外贸集装箱航线119条。


改革创新提升服务质量 


在港口上半年“成绩单”中,山东港口集团表现十分抢眼。通过顶层调度、统筹协调,山东港口构建起集团总部、四大港口集团、十大业务板块以及职教集团、医养集团“1+4+10+2”的架构,并全部完成整合。混合所有制改革、“三项制度”改革、资产证券化等各项重点改革,正持续激发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山东港口下属各板块集团通过业务创新,实现市场拓展。港湾建设集团参与的港外项目远达福建等地。科技集团加快科技成果推广融合,中标北部湾集装箱设备交接单等项目。装备集团自主研制的产品打入广西、江苏、天津等市场。各板块集团还合作开通了6条内支线,实现自有航线对山东港口的全线贯通和紧密串联,强化了内部喂给。


改革和变化,还展现在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上。为提升作业效率和服务质量,广州港集团发布了2020年作业效率和服务质量承诺,细化了靠泊、装卸、场内运转、查验、理货等作业标准,有效压缩进出口环节通关时间。目前,南沙港区外贸出口无纸化已覆盖南沙港区3个集装箱码头、120多家集装箱公路运输企业,南沙港区码头出口业务办理“无纸化”率高达96%。


4月24日,广州南沙口岸实现了外贸进口业务首单全流程电子化操作,客户从电子换单、审单放货到提箱出门,全程通过线上平台完成。每票货物的办理时间从用户登录至完成不超过1分钟,省时省力,便捷高效。同时,集团还深化与口岸单位信息化合作,依托“关港通平台”和海运口岸24小时通关建设,实现集装箱码头、查验中心与海关数据实时交换,达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


专家观点


在复杂形势下推进高质量发展


当下,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部分国家出现反复,未来疫情发展仍存在不确定性。近期新增确诊病例的反弹显示出疫情二次暴发已然是下半年全球经济需要面对的现实威胁。国内个别地区出现聚集性疫情,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依旧错综复杂。


一是港口生产将继续恢复。欧美国家陆续重启经济,世界经济在“断崖式”衰退后出现边际和局部改善迹象,但恢复依旧缓慢。国内经济逐步复苏,在各类政策措施的推动下,经济形势存在进一步向好的基础,不断推动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在国内外经济逐步改善带动下,港口生产将继续恢复,初步预计全年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2.5%左右,增速有所回升,集装箱吞吐量同比下降3.0%左右,降幅继续收窄。


二是港口“外防输入”工作依然严峻。国际疫情出现反复,发展趋势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港口码头作为对接国际船舶的“第一线”,“外防输入”任务艰巨,需要继续加大力度在码头前沿配备必要的防疫检测手段,做好相应的应急预案和应对机制,保障国际物流链供应链正常运转。


三是运输结构调整任务艰巨。一方面疫情期间公路集疏运受限,铁路、水路货运保持相对畅通,起到了稳定市场的关键作用,未来港航业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融合发展将逐步深入,“公转铁”“公转水”将成为物流发展的重要主题。另一方面受疫情影响上半年运输结构调整工作面临错综复杂的形势,进展不及预期,下半年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大宗物资由公路转移至铁路及水路运输,推进水运基础设施及集疏运体系建设。


四是行业经营成本整体提升。经营成本上升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是疫情防控面临长期化趋势,防疫要求短期内不会松懈。二是供应链安全对港口的运作体系和机制提出更高的要求,港口需要增加投入改善硬件及软件。尤其在行业整体盈利下降的背景下,成本上升将进一步加剧企业经营困境。


五是新技术在行业加快应用。本次疫情一方面严重削弱了需求,另一方面在供给侧也对港口防疫提出了新的挑战,无接触服务以及数字化监管等新的业态合力帮助行业更好地应对了疫情。港口企业应积极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构建新的基础设施平台,改善整个行业的操作效率和操作模式。


六是关注国际产业布局变化。当前国际环境复杂多变,逆全球化进程加剧,区域一体化快速发展,中国制造业的产业链有与“一带一路”国家尤其是周边国家形成新的区域化产业分工格局的趋势。港航业在率先进行海外布局的同时,需要与整个制造业产业链上下游做好协作,与其他产业共同在资本、业务、规则和标准等方面加强合作,实现融合发展,推动尽早制定区域化的双多边运输规则、标准,推动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分担机制。


此外,《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关于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指导意见》将继续引领港口高质量发展,推进加快建设安全便捷、智慧绿色、经济高效、支撑有力、世界先进的世界一流港口。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