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长株潭智慧物流“跑”出新速度 协同推动“湘货出湘”

发布时间:2025-10-16    337 次浏览

 

长株潭智慧物流“跑”出新速度 协同推动“湘货出湘”

人民网长沙10月16日电 (记者林洛頫) 晨曦微亮,位于长沙县的晟象智慧物流园内,一辆从株洲驶来的货车缓缓进场,车厢里装着半车株洲生产的电子产品。园区调度系统即时识别车辆情况,工作人员迅速将打包好的工程机械零配件装入剩余空间,几分钟后,司机启动车辆、按照导航驶往上海。
“从装车到发货,全程只需在APP上确定订单、货主登记、系统自动分配路线,交付完毕后就能收到运费。”承担此次运输的货拉拉司机邹成伟笑着说,如今跨区域运货早已不仅仅是“跑得快”,更是“联得好、配得巧”。
这样的场景,如今在长株潭三市已成为常态。2022年,湖南提出长株潭共同构建“两轴两区多点”的空间布局,依托金霞现代物流园、长沙空港物流园、湘潭荷塘物流园等节点,推进陆港型、空港型、商贸服务型、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协同发展格局。
随着长沙、株洲、湘潭加快推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四网融合”步伐加快,湖南一力物流园、株洲中车物流、湘潭九华公路港等被纳入协同枢纽体系,承担起物资中转、仓储配送、跨城联运等功能,逐步形成内畅外联的多式联运格局。
依托湘江航道全面提质改造,岳阳城陵矶港成为湖南地区内河最大港口;长沙北站、长沙黄花国际机场、株洲铁路口岸等节点加速升级,打通了“公铁水空”联运通道,实现不同运输方式间的无缝衔接。
“不同种类货物从长沙出发,可通过铁路直达新疆阿拉山口,再出境发往中亚、西亚及欧洲;南下则沿湘粤非国际班列进入非洲市场,省内各地货运枢纽已实现统一调度。”长沙铁路物流中心生产调度中心副主任曾鸿博说道。
在湘潭九华物流聚集区,智能仓储区的自动化分拣系统正高速运转。传送带上,成箱的电气设备、陶瓷制品依次经过扫描、称重、打包,AGV机器人精准搬运到指定装车口。园区日均出入库量超过2万吨,货运车辆可直接完成铁路、公路接驳,实现“零等待”发运。
而在中非经贸株洲陆港,铁海联运通道的优势正在显现。依托湘粤非国际班列和株洲北站,铁路货运物品可实现“上午抵园、下午发出”。“我们和中远海运、广州港、广铁集团等企业合作,未来将把这里打造为中非经贸物流始发点。”项目运营方株洲物流集团董事长张剑说。
多式联运带来的不仅是速度,更是成本的降低。以工程机械整机出口为例,过去湖南企业需要将设备从工厂运至沿海港口再出海,如今通过岳阳城陵矶港就能直接装船出境。“每台设备平均节省运输成本约6000元,物流装箱速度更快,衔接更加顺畅。”三一物流国际业务部负责人何集杰介绍。
根据货拉拉平台湖南区域数据显示,湖南省内物流行业呈现显著增长态势。2024年度湖南地区累计完成货运订单突破1100万单,其中长株潭城市群作为区域核心经济圈,贡献订单量占比高达73%,凸显出显著的区位集聚效应。
今年1-9月,该平台已完成订单量接近2024年全年业务总量,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动能。从货品类别分析,装修建材、粮油食品、生鲜蔬果等民生保障类物资,以及机械设备等生产资料类货物持续位列订单量前十位。
物流网络的高效运转,也得益于一张正在加速织密的“数字网”。在长沙铁路物流中心指挥调度中心的大屏上,车辆运行轨迹、货物温度、港口作业状态一目了然。系统实时汇聚来自全省物流枢纽的数据,实现“全链条可视化”。
“我们正在打造全省统一的多式联运信息平台,实现各类运输方式之间的信息互通与调度协同。通过这一平台货主企业可在线查询运价、订舱发货、实时追踪,实现‘指尖上的运输’。”长沙铁路物流中心营销部副经理彭鹏介绍。
如今,湘潭昭山、长沙黄花、株洲石峰等区域的综合物流园区相继投运,形成了以制造业配套、冷链仓储、电商分拨为核心的多层次网络。冷链物流车穿梭其间,鲜花、水果、水产品等生鲜物资正源源不断发往各地。
清晨,金霞物流园的灯火刚亮,吊机开始运作,列车缓缓启动;傍晚,岳塘区飓速冷链基地的机械臂正在分拣,司机们两两交接路线单。物流园区、司机车队、班列车队、水运船队、航空航班共同交织,长株潭的现代物流网络图正渐次展开。
这条覆盖省内外的物流“主动脉”,在交通枢纽建设的提速、数字平台的赋能、产业链的延伸的共同作用下,以长株潭为核心不断织密,让湖南的制造与农产品通向全国、通向世界,让物流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澎湃动能。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