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船重工:产融结合谋发展
发布时间:2019-10-10 286 次浏览
近段时间,造船业市场整体低迷。根据市场研究机构克拉克森统计,截至2019年7月底,全球手持订单占现有船队(按总吨计)比例约为10%,这一数字创造了过去20年来的最低水平。
船舶工业具有显著的资金密集型特点。受国际航运业不景气影响,传统银行大幅收缩船舶融资信贷规模,船东融资难、融资贵成为行业普遍现象,“资金链”和“现金流”成为影响航运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要素。
针对这一情况,近年来,中船重工始终坚持“产生融、融促产、产融结合谋发展”的发展理念,将产融结合作为产业升级的重要支撑,努力发挥金融资本在促进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作为我国海军装备科研生产的主体力量和我国船舶行业的主导力量,中船重工肩负着“保军兴船”的重任。中国船舶租赁正是中船重工产融结合的重要载体。该公司以租赁模式为桥梁,通过整合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源,逐步重构产业上下游价值链和供应链,引导国际船舶市场需求流向中国船舶工业,对接国际金融资本,支撑实体制造业的发展。
具体来说,一方面,中国船舶租赁通过向船东提供金融解决方案,促使船舶订单落地中船重工所属船厂,将制造业企业普遍向客户提供的“制造+销售”传统商业模式升级为“制造+销售+金融解决方案”的综合服务模式,为传统制造业插上了金融服务的“翅膀”,有效提升了供给质量。
另一方面,中国船舶租赁把握国际航运业出现的结构性变化,直接对接航运市场租约需求,主动作为船东在中船重工所属船厂订造船舶,在海洋装备需求方与供给方之间构建起新型战略合作关系。
近期,中国船舶租赁拿到德国莱茵集团2艘18万吨船舶、德国最大航运企业“奥登道夫航运”2艘18万吨环保型散货船长期租约,与国际大型货主及船舶租家建立起新型合作关系;对接国际市场租船需求,在武船集团下单订造“2+2”艘5万吨化学品/成品油船;通过“船厂+租赁”模式,瞄准市场高端船型,与中船重工下属船厂组成联合体,共同参加巴西国家石油公司穿梭油轮租船项目国际招标,开创了传统制造业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新模式。
在支持中国船舶出口的同时,中国船舶租赁还努力帮助船用设备“走出去”,并通过保理方式,推动国际集装箱航运巨头“地中海航运”12艘19000TEU集装箱船加装脱硫塔项目落地中船重工所属船厂。
统计显示,2017年以来,中国船舶租赁通过现代化的租赁模式,系统化、差异化的租赁产品,对接航运客户核心需求,已向中船重工客户提供了17艘船舶的融资,并累计与中船重工旗下船厂签订了31艘船舶的建造合同,投融资金额超过20亿美元。
2017年,中船重工集团以“中国重工”上市公司为平台实施债转股,共引入社会资本218亿元,推动企业负债率降低11个百分点,年节约资金成本8亿元以上。
同时,资产证券化作为中船重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和以军为本、产融结合、做强主业的有效方式和主要途径,已取得积极进展。
通过资本运作,中船重工加大资源专业化整合力度,建立完善了旨在“推动四大领域、十大产业发展”的投融资平台。中船重工还充分利用下属28家科研院所的科研能力和创新优势,积极推进高、新、精、特业务资产在中小板、创业板上市。截至目前,中船重工已拥有5家上市公司,市值超过2000亿元,资产证券化率达58%,显著增强了发展实力,并为社会资本参与国防军工建设搭建了平台。
本文标题:中船重工:产融结合谋发展
本文链接:https://www.gjkdwl.com/news/zhongchuanzhonggong-5868.html
相关信息推荐 Related Suggestion
- 年发运量破百万标箱 货运增速见证中国西部陆海新通道升级变迁
- 出货速看:出口比利时的单证要求有哪些?
- GCU燃烧试验收官!全球最大LNG运输加注船功能升级再突破
- 战略携手,普洛斯与林德首个共享租赁服务站启动
- 温州港首条中东国际航线正式开通
- 顺丰与温州肯恩大学合作 共建国际化产学研协同育人平台
- 中欧班列(华沙—郑州)正式开行
- 挂靠中国港口!PIL在加纳命名双燃料集装箱船
- 耗资9400万美元!DHL在巴塞罗那国际机场正式启用新国际枢纽
- 转子风帆加持难卖高价?罕见二手船交易引发市场热议!
- 前8月中国对东盟进出口增长9.7%
- 西安开通直飞杜尚别航线 国际航空枢纽辐射能力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