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队持续扩张+业绩跑赢市场,洲际船务展现穿越周期韧性!
发布时间:2025-08-28 270 次浏览
在全球干散货及油轮市场景气承压的上半年,洲际船务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洲际船务”,02409.HK)交出了一份颇具韧性的成绩单。
航运业务表现优于市场 船管业务亮眼
截至2025年6月30日,洲际船务实现总体收入1.374亿美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净利润为2,303万美元,较去年同期的3,256万美元有所回落。
具体而言,在BDI与BCTI均值同比分别下行30%与32%的大背景下,洲际船务航运业务收入由去年同期的1.04亿美元降至8,051.2万美元。但凭借“轻重并举”的船队配置与资产轮动,部分对冲业绩波动,洲际船务航运业务板块表现仍优于市场。
2025年上半年,干散货航运市场面临季节性放缓及宏观经济不确定性的挑战。由于煤炭、铁矿石和谷物等主要商品的吨海里需求下降,加上船队集中进坞检修,运费整体走软。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年初开盘于997点,1月一度跌至低点715点;随后指数回升,并于6月中达到1,975点,至6月底收于1,489点。上半年平均指数为1,290点,较2024年同期的1,836点明显下滑。
在此背景下,多家上市航运公司净利大幅下滑。以同为香港上市的太平洋航运集团(02343HK)为例,上半年营业收入10.2亿美元,同比下降21%,净利润2,560万美元,同比下降56%。而美股上市的Star Bulk更是勉强维持盈利,上半年,公司营业总收入4.8亿美元,同比下降21.9%,净利润仅为50.1万美元,同比下降99.7%。
洲际船务另一大主营板块,船舶管理业务的强势放量,成为公司对冲航运周期的关键“稳定器”。受益于包干制管理船舶增加及在管规模扩张,洲际船务上半年船舶管理收入升至5,685.9万美元,同比上涨72.7%,除税前溢利811.4万美元,同比上涨103.7%,利润率提升至14.3%,在运价走弱的环境下形成强劲对冲。
船队“多元化”、“年轻化”同步推进
作为在全球航运市场崛起的中国“新星”,洲际船务正持续扩张船队规模,并推动船队年轻化和组合多元化。
当前,洲际船务拥有一支现代化且灵活通用的干散货船队,包括好望角型、巴拿马型、超大型、超级极限型、大灵便型及灵便型散货船,以及油轮及化学品船等核心船型。
洲际船务在财报中表示,下半年预计再有5艘新造、4艘光租及1艘化学品合资船陆续投运,新增约42.57万载重吨。
更具战略意义的是,洲际船务自有/光租在建船18艘,合资/光租在建21艘,当中包括15艘散货船、15艘化学品船、6艘MR成品油轮、2艘LNG加注船及1艘集装箱船,预计2025年下半年至2028年初陆续交付,累计新增运力约108.19万载重吨,为中长期规模与结构优化奠定“产能底座”。
两天接两船 船队再扩容
就在财报披露期间,洲际船务迎来“双船齐交”,自营船队总规模增至41艘,总控制运力超150万吨载重吨。
8月25日,由福建船政旗下东南造船为洲际船务建造的18500载重吨(DWT)油化船(DN517-2)顺利交付,并提前合同工期三个月。福船集团副总经理、福建船政董事长黄如堂,洲际船务董事会主席郭金魁,中航国际租赁航运子公司总经理朱佳峰,BV船级社中国区副总裁陈彪等各方代表出席仪式。江门谦信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玲女士受邀担任教母,为新船命名为“GOLDEN CEDAR”轮。
“GOLDEN CEDAR”轮总长149.8米,型宽22.8米,型深12.7米,可运输的主要货品为原油、密度低于1.54吨每立方米的石油产品以及化学品(II类及III类)、液体化学品、包括MARPOL Annex I以及IBC规则中所列的IMO II以及III类石油产品等货物。该型船采用多载重线设计,满足不同船籍与港口规范,具有高效、环保、安全等优势,投运后将主要服务国际油化航运市场。
一天后,洲际船务再传喜讯,由黄海造船有限公司建造的62000载重吨(DWT)多用途船重吊正式交付并举行命名仪式。
黄海造船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建平,中远海运特种运输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祥浩,洲际船务总裁陈泽凯,招商局融资租赁有限公司航运部总经理赵洋,中国船级社青岛分社副总经理田兆波,北京中远海运船舶贸易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张岩等嘉宾共同见证。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徐艳女士作为教母,命名该船为“JU FU”轮。
“JU FU”轮总长199.9米,型宽32.26米,型深19.3米,可灵活装载各种尺寸重大件设备货和集装箱,适用各类普通干散货运输。投运后将强化洲际船务在大件/重吊与多元货类运输的接单与运营实力,完善船型结构,满足多场景需求。
多层次战略布局 提升周期韧性
细看财报,除船队的扩张与升级外,洲际船务正通过多层次战略布局强化抵御周期波动的能力。
一方面,洲际船务坚持“轻重并举”,通过自有船舶提升毛利和话语权,同时以租入船舶保持灵活性和低资本开支,顺周期放大收益,逆周期降低风险。另一方面,公司正探索“平台化”路径,打通投资、运营与管理全链条:低位布局、平位深耕、高位变现,形成常态化的资产运作机制。这种模式有望帮助公司在运价周期之外获得额外回报。
在绿色转型方面,洲际船务走在前列。更年轻的船队结构、持续推进的能效改造,以及数字化调度的应用,使公司在燃油、碳排与合规成本不断上升的背景下,仍能保持单位成本优势,并在服务质量上形成溢价。这不仅符合行业的长期趋势,也为公司在激烈竞争中赢得主动。
全球化与数字化的“双轮驱动”是洲际船务今年的又一亮点。2025年上半年,洲际船务持续完善全球网络,继德国办公室后,澳大利亚墨尔本区域办公室正式投入运营,强化本地化服务能力与响应效率;船舶管理业务继续位列《劳氏日报》全球前十(2024年排名第九),品牌势能进一步巩固。数字化方面,洲际船务自研一体化航运管理系统并搭建大数据与“Seacon-AI”模型,实现经营信息的集中、融合与实时交互,支持精细化管理与成本管控,为规模化经营配套“数据中枢”。
展望未来,洲际船务表示,报告期后,公司将持续推行船舶置换计划,以优化船队规模及改善营运资金流动性。通过日常船舶投资活动,公司将持续需求在稳定业务基础上产生额外财务收益的机遇。随着公司适时淘汰及更新船队,公司也将以更符合最新国际标准、在油耗及碳税上享有更大优势的船舶,未来抢占更大市场份额。
船舶管理业务方面,公司将继续巩固其市场领导地位,妥善利用其全球第九、中国最大的第三方船舶管理服务提供商的地位,积极把握未来政策所带来的商机。公司也将持续拓展主要船舶管理据点,以更完善的服务满足市场需求。
在海运圈聚焦看来,洲际船务这份半年报透露的更多信息显然不在短期利润曲线,而在长期船队结构的调整与穿越周期能力的强化。公司用管理业务的确定性,对冲运价的不确定性;用年轻船队与绿色数字能力,预支了未来合规与成本曲线的优化空间。配合在建船只的密集落地与资产运作的常态化节奏,洲际船务的穿越周期框架已基本成型。
随着全球宏观与贸易温和复苏将支撑需求端,同时在船队净增量温和与环保趋严驱动老旧船加速退出的框架下,行业供需将更趋有序。依托在建船只与全球网点扩张、以及作为中国最大的第三方船舶管理服务商的品牌与规模,洲际船务有望在“规模×效率”双重维度持续增厚护城河。
资料来源:海运圈聚焦
本文标题:船队持续扩张+业绩跑赢市场,洲际船务展现穿越周期韧性!
本文链接:https://www.gjkdwl.com/news/zhoujichuanwu-77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