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珠三角机场均衡再被打破 支线机场不甘沉寂

发布时间:2025-07-11    392 次浏览

 

策划缘起

不久前,香港机场管理局以合资公司形式获得珠海机场20年专营权,广州新白云机场耗资15亿实施航站楼扩建工程进入冲刺阶段,惠州、佛山等支线机场将恢复军民两用功能。大珠三角地区的香港、广州、深圳、澳门、珠海五大机场的竞合步入了“群雄时代”。

在这样一个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我们关注着深圳机场的现状与未来。今年,深圳机场即将满15周岁,它像一个朝气蓬勃的少年,但也存在着一些发展中的隐忧。深圳机场如何在稳健中求突破、在变局中更上一层楼?今日,本报推出了“聚焦珠三角机场竞合风云”专题报道,希望将最新的市场信息传递给读者。

进入8月的珠三角民航市场,竞争与合作风雷暗涌。在香港机管局获得珠海机场20年经营权等消息传出之后,深圳机场也终于展示强劲锋芒:翡翠、东海两家以深圳为基地的全货机航空公司一家正式开航、一家飞机落地。进入8月,向来风不平浪不静的珠三角机场竞争合作格局又出现打破均衡之势。

提起珠三角竞合格局中的深圳机场,有民航业内人士兴叹:她幸运地生长在这里,15年时间便跃居客运量全球排名81位、货运量全球排名37位;她又不幸地生长在这里,珠三角激烈的竞争逼迫她不得不随时为与周边机场的业务关系和发展策略而焦虑。

客运:谁也不能通吃市场

在珠三角方圆不足200公里的范围内,集结着香港、广州、深圳、珠海、澳门五家机场。长期以来,关于五大机场之间的竞合引发业内人士的无限猜想,其实抛开谁输谁赢的简单化猜测,有一个关键性问题需要解答:珠三角地区的客货生成量能否满足五大机场的生存空间。

包括香港、澳门在内的珠三角无疑是中国航空市场的最大生成地,无论从区域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还是从产业配套来看,未来10-15年,这个区域依然可以保持比较强势的发展潜力。

有业内人士介绍,珠三角地区现在每年航空货物生成总量约500-600万吨,未来15-25年将达900-1200万吨;年客运量目前8000多万,到2015年将达到2-2.1亿。

据悉,香港机场、广州机场对中长期的客运业务都充满信心,两者都规划未来将各自达到8000万的客流量。那么,还有将近5000万的客流量需要深圳、珠海和澳门三地机场分流消化。

在谁也无法通吃整个珠三角市场的情况下,占有发展先机、背靠深圳这个经济发达商务活动频繁的区域性经济中心,深圳机场在客运方面仍是大有机会。

货运:深圳机遇大于挑战

至于货运方面,目前香港机场在五大机场中的地位最为重要,规模也最成气候。对未来的发展方向,香港方面也是雄心勃勃,其战略规划是要发展到900万吨。

广州白云机场也是志在必得,规划目标是发展到200万吨甚至更多。

业内人士表示,香港机场和广州机场的规划,仍给深圳机场留下了突围空间。更何况,这两家“大哥级”机场制订的庞大货运规划,实际上与其客货一体化的综合机场的性质存在冲突。

何以有此说?90年代以来,世界各大航空集团纷纷把货运从客运分离出来,专业化的发展方向极其明显。汉莎航空、新加坡航空、日本航空均是如此。这种发展趋势不是简单地为了管理方便。一方面,随着市场日趋成熟和多样化,客运市场和货运市场的需求发生了背离,其走向不完全一致。另一方面,客货对地面资源,比如对处理场地和关键设施分配的需求都不一样。

在这种发展趋势,如果香港、广州机场都要发展成大型客货综合机场,那么必须做到:一是满足客运航空对跑道的便利性与方便性、航班起降时刻的严格要求,二要满足货运航空对跑道的经济性、场地的便利性要求,以及某些起降时刻上的冲突。但业内人士认为,这几乎是不可能兼顾的。

出路:细分市场差异化竞争

业内人士曾坦言:处于南北夹击中的深圳机场,没有办法与香港机场正面竞争,也没有足够的实力与广州机场直接挑战。正是在这种情形下,深圳机场确定了客货并重、以货运为中心的发展策略,目的是在密集的机场群里寻求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据悉,专家及主管部门基本肯定了深圳机场的这个策略。对客运不放弃,但把它放在相对次要的位置,以国内航线和亚太区短途航线为主,作为广州机场、香港机场的补充;货运在是发展的重点,这样就可实现与其他机场的差异化竞争和互补互促。

不过,深圳看重货运,其他机场也不会等闲视之。大家都想分一杯羹,就只能在货运业务内部再进一步实行差异化竞合。

专家分析,珠三角是中国供应链最完整、效率最高的制造中心,主要生产两类产品。一为高档成衣、黄金珠宝首饰、手表等传统工业品,运送批次多,批量少,对安全要求高,对成本不太敏感,特别适合香港机场的腹舱载货。因为香港有庞大的航线网络,可通达世界任何一个航空中心或枢纽,且有较高的航班频率。

二是电子零部件。这些产品在珠三角完成部分加工环节后,还要在全球各加工中心之间转移,运送批量大,时效性要求很严,对物流成本较敏感,一公斤差一毛钱,就会影响整个供应链的价值,特别适合大运量的全货机运送。

因此,深港两地机场较为可取的货运分工是,香港机场主要发展高端腹舱载货,深圳机场发展全货机。值得关注的是,近日入驻深圳的翡翠和东海航空,无一例外都是全货机的航空公司。

从国际航空联盟的角度看,香港是国泰、英航等为主的“寰宇一家”航空联盟为主导;广州白云目前偏重于“天合”联盟,而以汉莎、美联航、新航、日航为主力的“星空”联盟会选择哪里的机场呢?深圳机场近年来提出在设施条件、运行标准和规范上,向着符合国际航空联盟或者世界品牌航空公司选择战略基地需要的目标而努力,足见其雄心和务实精神。

支线机场不甘沉寂入局“抢食”

业内人士表示资源共享并差异发展才能创造增量

珠三角五大机场激战正酣,区域内及周边的支线机场也不甘沉寂,纷纷磨刀霍霍入局抢食。记者昨天获悉,一度为军民合办的惠州机场准备年内复航,其定位为“华南地区重要的客货支线机场”。

支线机场纷纷“出招”

根据记者掌握的最新情况,以惠州机场为代表,佛山、汕头、湛江、梅州等地的支线机场已经纷纷出手,欲在珠三角航空市场中分一杯羹。惠州机场原为军民合用机场,最高峰时曾拥有14条国内航线。正因其是军民合办机场,启用的飞机是地方和部队联合航空公司的,所以2002年当国家出台军队不能办企业的政策后,惠州机场的民航功能停了下来。在随后的日子,惠州交通部门一直希望能重新恢复惠州机场的民航功能。直到2004年11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正式批准,同意惠州机场作为军民合用机场。

惠州交通部门高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打算分两步走。第一步先恢复惠州机场国内支线客运机场的功能,这需要投入千余万元,把原有候机楼、安检设施、服务设施恢复起来;第二步我们考虑到,惠州现在的交通很发达,到广州、深圳等机场只要1个多小时,去香港也是1个多小时。深港穗的机场都是国际机场。因此作为客运机场来说,我们的总体发展方向不可能是国际机场。惠州有大工业,有很多的国际公司,所以我们决定启动货运,作为我们远期的目标。惠州机场应该成为粤东地区的重要货运机场。”该高层人士表示,惠州机场民航客运功能如果恢复到以往的水平,至少会有飞往北京、南京、苏州、无锡、天津、沈阳等城市的14条航线。

据悉,民航中南管理局已作出答复,同意惠州机场申办为军民合用机场,并建议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后,成为军民合用机场的惠州机场对国内所有航空公司开放使用。

“增量”竞争对大家有利

支线机场的群起,对深圳等五大机场的既有业务格局会造成多大影响?对此,深圳机场新闻发言人表示,一个机场完善的国内、国际航线网络不是短时间可以铺成的,深圳机场一直没有放松对周边地区客货源的争取,支线机场的入局也会力求差异化发展,这样做下来的可能是一个增量,对大家都有利。

有民航业内人士表示,在目前珠三角机场竞合的格局下,各地航空业只有互相协作、资源共享,搭建客货流科学合理的“空中走廊”,才能使大家都能从珠三角物流系统中多分一杯羹。

相关链接:五大机场各具特色

香港机场是世界著名的客货运自由港,在经营管理方面具有相当强的国际竞争力,其国际航班数量是中国内地机场的总和,吸纳了珠三角航空货运量的70%以上。

广州新白云机场有先进的物流设施,是国内首家按照中转功能设计建设的机场,目标是成为区域性中枢机场。在吸引国际航空公司进入、营运珠三角客货运快线、争取实行24小时通关政策方面,已展开竞争性战略行动。

深圳机场作为国内惟一具备海陆空多式联运条件的航空港,有占据珠三角货运市场战略高地的规划。此外还有国际航空大户争相落户、南航深圳货站开始运作、机场物流园区全面落成、第二跑道全面建设等优势。

澳门机场拥有高度自治优势,位于珠江口的地理位置,使其吸引了不少珠三角货物经澳门中转。由于澳门机场的货物清关手续较邻近地区机场方便,加上澳门通往东莞及珠三角其他地区的车程较短,在货运方面也有不可忽视的优势。

珠海机场成功举办多届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近又新添香港机场入主的强势动力,正朝着“深入珠三角腹地、与港澳互补、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物流中心”的方向迈进。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