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有运力、合同物流、临时运力,什么样的运力结构是最合理的?3:5:2?
发布时间:2020-06-04 435 次浏览
导读
ps:该文为罗戈网专题 “阅读原文” 即可查看。
首先说说 运力的基本结构 。物流运输行业的运力的基本结构是三层: 自有运力、合同运力、临时运力, 行业内比较公认的比例是
运力结构的动态比例 。实际运营中,自有或者叫包车运力是动态的,如果有一个相对稳定的项目往返或者确定的线路能跑循环,成本最优的方案肯定是直接包车,另外一种就是企业的整体业务达到了一个动态的平衡,这其中一定比例的需求已经可以通过包车的方式去消化。
集采车辆的差价、保险返点、三年月供的利息差、车辆耗材的集采差价 等合计下来还是一笔可观的利润。
合同用车。 合同用车是指基于企业自身的运输需求,和第三方的运输企业或者车队达成合作,事先约定好价格和履约要求,形成KPI。当然,业务量的约定是肯定要的,不过业务量的约定这些年有点走样了,绝大部分货主基本不会承诺多少量,只是给往年的量做参考,企业自己去把握这个平衡,这其实是导致车队难受的根本原因,基本是 在动态中去找平衡 ,这也是为什么那些以相对标准的快递类企业,需求量相对稳定的场景为服务对象的车队会相对大一些。
熟人资源之间在开展 ,这些年物流运输的利益还有得分,所以该转包就要转包。很多企业虽然是以物流运输为主业,实际大量的业务都是直接转包出去的,这也是导致运输市场效率起不来,标准出不来,不能形成优胜劣汰机制的原因,甚至何为优,何为劣标准都是不一的。
临时用车的比例。 那就完 全是动态化 了,甚至可以说是整个供给结构里兜底的结构,包车不够了,合作伙伴的运力也消化不了了,那就只能实时调车了,抓到谁是谁,这个运营质量是更加没有统一标准可以界定的,甚至 运价的合理性都没法界定 。
线下在进行 。
合同车 。合同车有三种,一种是 招采方式 ,另一种是 定向约定方式 ,第三种是 招呼型 。第一种的招采方式只有大企业或者小企业的大线路,招采嘛,每个三四家来投标,怎么能叫招采了,如果没有三五十车每月的需求量,持续一个季度以上都够呛,那招采是肯定抓瞎的,当然总体体量很大,只是放出小线路招采场景除外哈。
“光头杨谈网络货运”专题 的详细内容,请扫描下方 图片二维码 或点击 “阅读原文” 查看。
本文标题:自有运力、合同物流、临时运力,什么样的运力结构是最合理的?3:5:2?
本文链接:https://www.gjkdwl.com/news/ziyou-12290.html
相关信息推荐 Related Suggestion
- 霍尔果斯口岸今年通行中欧(中亚)班列已超6000列
- 上海长兴岛船厂再创纪录:LNG加注高效完成 “交付即加注”模式加速成熟
- 阿联酋航空宣布开通杭州新航线
- 提高货运效率!SATS在樟宜机场启用航空货运设施
- 上港集团副总裁丁向明辞职
- 视频:嫌犯抢夺警察枪支意外走火 悉尼机场封锁部分区域
- 中远海控旗下洲际干线SEA“华南—美西南”线首航海南洋浦
- 上海航运港口重大工程建设提速
- 黄骅港综合港区9号10号通用泊位项目水上沉桩作业收官
- 常熟港首批新能源汽车出海
- 洛杉矶港将关闭两个主要坡道三个月
- DSV:今年航空货运市场面临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