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高水平建设“航运浙江”的实施意见
发布时间:2025-09-26 369 次浏览
为高水平推进“航运浙江”建设,充分发挥杭州作为全国内河主要港口和全省内河航道主通道的特色优势,推动内河航运跨越式发展,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高水平建设“航运浙江”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浙政发〔2025〕8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围绕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交通强国示范城市建设目标,坚持“客货并举、港产联动、交旅融合、绿色智慧”的发展原则,到2030年,杭州市高水平建设“航运浙江”取得明显成效,基本建成以“贯通大通道、服务大产业、发展新设施、支撑新旅游、构建新服务”为特色的“航运浙江”杭州样板。“Y”型千吨级内河航道主骨架提级贯通,干线航道通达70%以上的省级及以上产业平台,内河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突破80万标箱,争创省级水路交旅融合试验区,内河水路客运量突破2800万人次,率先建成内河绿色航运廊道,水路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创全省示范。到2035年,全面建成全国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先行省城市范例,内河航运发展水平跻身全国先进行列。
二、全线贯通“大通道”,提升基础能级
(一)推进干线航道提升工程。全面落实国家、省级航道网布局规划,推进实施内河水运体系联通工程,实现钱塘江、京杭运河、杭甬运河“Y”型千吨级内河航道主骨架提级贯通。积极推进钱塘江三级航道整治工程杭州段、富春江二线船闸工程、京杭运河二通道及北延段、杭甬运河杭州段航道提升工程等项目,开展杭州湾出海航道等项目研究。
(二)推进短支航道“通港达园入企”。加快干支航道衔接,充分利用现有航道资源,有效发挥短支航道“门到门”的物流服务优势,实现降本提质增效。加快建设萧临乙线、五马洲园区专线航道等工程,积极推进武獐线、渌渚江等航道提升工程,因地制宜优化通航管理措施,提升短支航道通达能力,实现千吨级船舶“通港达园入企”。
三、全面服务“大产业”,推动降本增效
(三)推动内河港口公共作业区能级提升。充分发挥杭州港总体规划的引领作用,强化规划落地,打造“一港十一区”总体布局,提升岸线利用效率,推动港口集约化发展,增强杭州港枢纽功能。加快建设临浦作业区、大洋作业区、东洲作业区扩建、下沙作业区扩建等一批大型公共作业区,积极推进明智作业区、临江作业区等项目。建成下沙、义桥等作业区疏港道路,打通重点作业区公路集疏运“最后一公里”。
(四)推动港产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临港经济,编制全市临港产业规划,发挥钱塘江、京杭运河、杭甬运河等骨干航道的支撑作用,强化大型公共作业区的产业集聚功能,重点支持京杭运河二通道产业集聚带建设。巩固传统适水产业,引导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等新兴适水产业临港集聚,促进企业原材料、产成品物流运输降本提质增效。
(五)提高航运组织水平。提升水路运输组织服务效能,优化水路集装箱补助政策,推动大宗货物运输“公转水”,引导适箱货物“散改集”。进一步开拓与沿海沿江等主要港口的海河联运航线,实现班轮化联程运输。充分发挥大型公共作业区的物流枢纽功能,加强多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加快临浦作业区等综合货运枢纽建设。支持做强市级航运运营主平台,培育市级航运龙头企业,打造规模化集装箱运输船队。
四、全速发展“新设施”,促进绿色智慧
(六)加快内河船舶迭代升级。大力推进船舶大型化、专业化发展,实施老旧营运船舶报废更新行动,引导高能耗高排放船舶提前报废,推广使用96标箱、120标箱集装箱船和2000吨级一般干货船等标准运输船型。大力推广使用电动船舶,加快推进甲醇、氢等动力船舶研发应用,推出一批具有杭州特色的新能源客运船型。巩固提升船舶修造骨干企业服务能力,优化内河船舶制造产业布局,鼓励内河船舶制造向全产业服务发展。探索船舶智能辅助操控技术研究、试验及应用。
(七)加快绿色航运廊道建设。以集装箱运输为突破口,推出一批零碳航线,打造鸦雀漾、东洋埭低碳智慧服务区,推动充换电设施布局建设。加快港口绿色低碳技术应用,加强港口污染防治。推进港口岸电设施建设,提升港作机械、港内运输装备清洁能源使用率,推进干散货堆场封闭化改造,提升干散货码头扬尘防治水平。建设下沙港、东洲港、十里埠港等一批绿色港口。推进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改造升级,形成“船—港—城”一体化污染防治格局。
(八)加快智慧航运建设。推动水路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持续擦亮“浙闸通”金名片,开展智慧船闸、航道养护尺度动态服务、电子航道图“一张图”服务、航道运行监测与应急指挥调度、船岸云协同应用场景建设,建成智慧航道373公里。加快“人工智能+内河航运”研究及场景建设。推进下沙港打造全省首个内河智慧港口,开展自动驾驶、无人集卡应用,实现“港—闸—船—货—车”协同联动,推进东洲港、十里埠港智慧港口建设。
五、全力支撑“新旅游”,深化交旅融合
(九)争创省级水路交旅融合试验区。加快推进杭州水路交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交通强国试点项目。强化政策支撑,推动出台杭州市水上交通发展与管理条例,制定并实施杭州市水上停靠点管理办法,编制水路交旅融合发展规划。构建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水上客运中心、水上停靠点体系,投运一批高附加值的内河游轮,形成融入杭州文化内涵和旅游元素的特色船型体系。以游艇大众化消费为导向,培育“游艇+”水上经济新业态,鼓励游艇制造产业发展,推广全省首个内河游艇俱乐部经验,依托京杭运河武林门、富阳秦望等客运码头,培育一批游艇俱乐部,形成游艇集聚区。
(十)打造“浙里杭韵·诗画江南”特色品牌。推出一批水上特色旅游产品,构建以“两带三湖”为核心的水路交旅融合发展新格局。推出“品味宋韵·运河钱塘江联游”“梦想狮城·穿越千岛湖”等15条省级及以上精品航线,培育杭嘉湖市际旅游航线及杭黄、苏杭省际旅游航线。充分串联两岸名城名镇、古迹非遗、文化名山等文旅资源,打造一批水陆融合特色产品,培育旅游消费新热点。
六、全域构建“新服务”,优化行业环境
(十一)优化水路营商环境。深化落实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推进港口服务便利化,实现大型集装箱作业区“浙江e港通”全覆盖。探索推广船舶全生命周期“一件事”服务,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推出“危货多单联报”智能秒批服务,拓展“多证合一”覆盖面,深化包容审慎执法工作,构建稳定可预期的水路营商环境。
(十二)发展内河航运服务业。落实浙江省航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利用杭州信息产业优势,做强港口服务、船舶运输、物流服务等基础支撑,引入联检、保税仓库等服务,推动物流全过程降本提质增效。提升船舶修造、船舶交易、船员服务、信息服务等基础服务水平,大力发展航运金融、航运保险、法律服务、教育文化等现代航运服务业。
(十三)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加强钱塘江、京杭运河、千岛湖等重点水域通航管理,强化危险货物码头、危险货物船舶、客渡船监管,保障水上交通安全有序。完善市县两级水上交通应急保障基地建设和装备配备,构建“监测预警、动态管控、应急搜救”安全保障体系。健全水上交通安全协同治理机制,强化联合执法、应急处置等跨区域跨部门协同。
七、加强组织保障
市交通强国示范城市建设和城市治堵工作领导小组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强化市级有关部门(单位)及各区、县(市)政府协作联动。加强与国家、省相关规划衔接,积极争取国家“两重”“两新”等政策和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等资金支持,争取将重点港口码头、干支线航道等项目纳入国家、省重大项目清单,加强配套资金、用地指标保障,探索水运基础设施综合开发,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规范港口规划范围内用地审批,加强港区岸线和临港腹地的用地控制,加强航道沿线用地统筹,确保用地规划、产业布局与航道、港口建设统筹推进。
本意见自2025年11月17日起施行,由市交通运输局负责牵头组织实施。
杭州市人民政府
2025年9月16日
本文标题: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高水平建设“航运浙江”的实施意见
本文链接:https://www.gjkdwl.com/news/hangyun-78463.html
相关信息推荐 Related Suggestion
- 阿里市值一日暴增近3000亿,接连宣布多条重磅消息
- 我国首个物流企业数字化国标发布
- 10月1日起,美国将对这些产品“加征100%关税”!
- 科特迪瓦阿比让港计划打造非洲大西洋沿岸标志性枢纽
- 712所新一代船用集装箱式移动电源批量交付
- WEC Lines恢复巴基斯坦与西北欧的直接连接
- 交通运输部维持台风、强降雨二级防御响应
- 提醒:超强台风将在香港造成大规模航班中断
- 国际民航早报|波音最畅销宽体机停产;孟买新国际机场月底启用
- 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推动中国—东盟跨境产业合作
- 京东物流成为eBay美国认证对接仓
- DP World与eCitizen合作,革新肯尼亚的通关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