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总量年均增长5.4%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五周年成就显著
发布时间:2025-10-22 159 次浏览
人民网成都10月22日电 (袁曼倪)10月21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联合办公室统计专项组会议在重庆召开。会议通报了五年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成果以及川渝统计科研合作情况。
“双圈”经济总量由2019年不足6.4万亿元增加至2024年的8.7万亿元,占全国比重由6.3%上升至6.5%,占西部地区比重达30.3%;年均增长5.4%,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区域整体竞争力明显提升,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和全国高质量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具体来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五周年成就呈现出五大特征:
特征一:提速增量,发展能级乘势跃升。
川渝两省市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重庆市委“一号工程”、四川现代化建设总牵引,紧密结合两地实际,扎实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见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
2020—2024年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两个万亿元台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迈上两个新万元台阶。从财政实力看,2024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5632.1亿元,比2019年增加1455.7亿元,年均增长6.2%;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到11864.9亿元,比2019年增加2337.0亿元,年均增长4.5%。从产业基础看,2024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第一产业增加值突破6000亿元、达到6202.2亿元,年均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突破3万亿元、达到31248.0亿元,年均增长5.2%;第三产业增加值49742.8亿元,年均增长6.0%。从要素支撑看,人口集聚效应明显,2024年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常住人口规模达到9853.5万人,比2019年末增加43.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提高至7%;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持续增强,2024年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7.5万亿元,年均增长9.6%,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达到16.7万亿元,年均增长12.6%;能源供给保障能力增强,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建成投用,千亿方天然气生产基地加快建设,2024年川渝两地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达到6202.8亿千瓦时,是2019年的1.4倍,规模以上天然气产量达到830.2亿立方米,是2019年的1.5倍。
特征二:协同共兴,区域发展新格局加快形成。
川渝两省市突出双核引领、强化双圈互动、促进两翼协同,统筹推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以大带小、以点带面、以城带乡的协同发展新格局加快形成。
双核引领作用凸显,2024年成都都市圈、重庆都市圈经济总量分别突破2.9万亿元、2.6万亿元,分别是2019年的1.4倍、1.3倍,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总量的比重分别超过34%、30%。同时,区域融合发展水平持续提升。成渝中部地区加快崛起,2024年成渝中部地区经济总量达到13963.2亿元,是2019年的1.4倍;推动渝东北川东北一体化发展、川南渝西融合发展,川渝高竹新区、万达开等10个毗邻地区合作平台加快建设;支持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涉藏州县、大小凉山等规划区外其他地区积极“融圈入群”,带动全域协同发展。此外,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2024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6.09%,比2019年提高4.36个百分点,年均提高0.87个百分点;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24%,比2019年提高2.59个百分点,年均提高0.52个百分点。城市规模持续扩张,2024年四川地区生产总值超2000亿元的市(州)有9个、较2019年增加2个,地区生产总值超500亿元的县(市、区)达36个、较2019年增加18个;重庆地区生产总值超500亿元的区(县)达26个、较2019年增加8个。
特征三:创新赋能,现代经济体系加速构建。
川渝两省市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强协同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加快建设。
科技创新方面,研发投入持续增强,2023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研发经费支出达2065.5亿元,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2.49%,比2019年提高0.47个百分点。高水平创新平台加快建设,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西部科学城、中国(绵阳)科技城加快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从2019年的7个增至2024年的10个,川渝两省市共享大型科研仪器设备1.4万台(套)。创新主体加快培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24年突破2.5万家。创新成果丰硕,2024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2.8万件,是2019年的2.6倍;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3500亿元,是2019年的2.6倍。
产业创新方面,川渝两地共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特色消费品等4大万亿级产业集群,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建成我国第三大汽车产业集群。2024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业增加值达24230.1亿元、是2019年的1.4倍,年均增长5.8%。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分别达15.4%、9.1%。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加快培育,成功创建荣昌猪、三峡柑橘、长江上游榨菜等国家级农业产业集群,2024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粮食总产量达到3811.6万吨。
经济中心建设方面,巴蜀特色国际消费目的地加快建设,2024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4万亿元,年均增长5.8%,增速比全国高2.3个百分点。其中,网上零售等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竞相发展,限额以上企业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年均两位数增长。
特征四:先行先试,改革开放新高地加速崛起。
川渝两省市聚力改革突破、开放赋能,积极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提升内联外通水平、建设内陆开放综合枢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新动力新活力加速释放。
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大力推进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全面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双城经济圈跨区域协作18条经验、川渝市场一体化17条经验获国家宣传推广,两地营商环境便利度均居西部城市前列。
内联外通水平加快提升。对内全国交通“第四极”加快建设,成渝中线、成达万等高铁提速建设,世界级机场群加快打造,长江上游航运枢纽协同共建,2024年川渝两地铁路运营总里程超9700公里、高铁总里程超3300公里,5年间川渝间铁路往来货运量累计超过7700万吨。对外开放大通道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通达全球126个国家(地区)的548个港口,中欧班列(成渝)覆盖欧亚120余个城市节点,累计开行超过3.6万列。此外,两地加快打造高水平高能级开放平台,川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加快建设,12个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西博会、西洽会等展会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外向型经济加快培育,对外贸易规模扩大,2024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1.7万亿元,年均增长6.9%;双向投资合作加强,2020—2024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实际使用外资额累计达到225.5亿美元,对外投资总额累计超过113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完成额累计达到327.7亿美元。
特征五:共建共享,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加快建设。
川渝两省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力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续提升,高品质生活底色更亮、成色更足。
民生福祉持续增强。五年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新增城镇就业人员累计超过700万人,2024年重庆、四川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9713元、34325元,年均分别增长6.5%、6.8%;城乡相对收入差距持续缩小,重庆、四川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分别由2019年的2.51、2.46缩小至2024年的2.24、2.22;社会保障网持续扩大,五年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新增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累计超过700万人。
公共服务一体化提质扩面。公共交通互联互通,成渝双核间实现1小时高铁直达,重庆中心城区和成都主城公共交通实现“一卡通”“一码通”,22条跨省城际公交有序运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推出355项“川渝通办”服务事项,40类高频电子证照亮证互认;在全国率先实现川渝全类别户口迁移“一站式”跨省通办,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实现无障碍转移接续;川渝935家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161项医疗检查检验结果实现互认,成渝地区在全国首创实现长期护理保险评估结论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年限互认。
生态共建共保共治成效明显。一方面,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两地成立全国首个河长制跨省市联合办公室,建立长江流域川渝横向生态补偿机制,长江干流川渝段年均水质连续多年保持为优,跨界国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加强污染跨界协同治理,2024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年平均浓度为33.1微克/立方米,比2019年下降10%以上。另一方面,绿色低碳发展扎实推进,实施碳达峰碳中和联合行动,共同开展能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协同行动,在全国率先开展跨省“无废城市”共建。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第二个五年新征程的开局之年。会议指出,川渝两省市将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牵引,紧扣打造“两中心两地”和党中央赋予重庆的“三中心一走廊”、赋予四川的“两高地两基地一屏障”战略定位,加快打造带动西部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和动力源。
本文标题:经济总量年均增长5.4%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五周年成就显著
本文链接:https://www.gjkdwl.com/news/chengyujingjiquan-79349.html
相关信息推荐 Related Suggestion
- 京东健康与广药集团达成战略合作
- 普洛斯常熟东南数据中心二期100%签约
- 上海加速打造国际海事仲裁新高地,要做全球航运纠纷解决首选地
- 发布三项成果直击航运服务痛点 “2025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金融与保险论坛”举行
- 罢工暂停≠拥堵缓解!船舶积压严重!安特卫普港:仍需数日恢复!
- 尴尬!印度总统专机降落时轮子陷住了
- 10月13日—19日邮政快递揽收量约39.44亿件
- 广交物流卡航开通 打造中亚欧洲物流新通道
- 中国船级社与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和虹口区签署协议
- 俄罗斯小麦出口价格攀升,10月预估上调
- 560万!MSC也收到“特别港务费”账单!
- 发行价=最高价 2.8元犹如国航股价的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