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中国原料药出口 受困于物流

发布时间:2020-04-20    479 次浏览

 

原料药市场起波澜。 


印度政府于3月3日宣布,即日起限制26种活性药物成分(API)和由它们制成的制剂出口;3月24日,印度宣布全国封锁21天。这不仅减少全球原料药的供给,主要原料药价格也随之上涨。


不少观点认为,作为全球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国,海外订单有望向中国转移。西南证券研究发展中心分析师朱国广认为,我国作为特色原料药出口大国,疫情期间导致原料药生产和运输停滞,海外部分药企产品供应链被打乱。随着海外疫情的发展,特色原料药供应短缺加剧,从而导致价格上涨。这也有望加速海外创新药外包订单转移到国内。


那么,中国的原料药企业是否真的迎来了新的机遇?


记者了解到,经过近几年产能转移,全球原料药市场已形成以中国、印度及西欧地区为主导的全球原料药产能供给格局。2019年,我国原料药共出口至189个国家和地区。据中国医药(15.910, -0.57, -3.46%)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数据,2019年,我国原料药出口量为1011.85万吨,同比增长8.83%。其中,我国出口至印度的原料药产品占我国原料药出口总额的近17%。


市场规模方面,受益于整个下游药品制剂需求稳步增长,化学制药通用名药物协会(CPA)预计,2020年全球原料药市场规模将达到1864亿美元,同比增长6.1%,将主要由特色及专利原料药驱动。


中国国内目前处于疫情的中后期,主要生产地区如浙江省的原料药生产企业已经复工。在全球原料药供给或将出现较大缺口的情况下,原料药价格或将持续上涨,海外订单有望向国内转移。


中国在全球药物产业链中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但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于中国原料药企来说,一方面突显了中国原料药行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为行业企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多位原料药企业人士就对第一财经记者直言,国际疫情给国际货运物流带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货运运力和成本两个方面。


4月8日,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曹学军介绍,今年一季度,原料药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原料药生产已全面恢复,受近期物流运输困难等影响,原料药实际出口量较去年减少20%左右,但是与治疗新冠肺炎相关的原料药实现了逆势增长。


齐鲁制药方面告诉第一财经记者:“1月和2月对美国出口发货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95%。但现在航班大面积取消,国际航空物流成为一大障碍,公司需要提前较长时间预订,往往还不好订,运价也会涨几成甚至成倍上涨。”


齐鲁制药面临的困境也是中国原料药企业正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的缩影。


疫情导致海外供给不足,包括印度、意大利等原料药生产国的停工减产、限制出口,导致欧美规范市场部分药品的生产供给出现短缺,价格涨幅明显,海外订单有望向国内转移,但国际运输挑战短时间内却难以解决。


一位华东原料药企业市场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国原料药在短期内实现弯道超车的可能性较低。因为国内的原料药出海也要符合当地的法律法规,获取一定的资质。此外,在全球产业链陷入停摆的情况下,订单只是被延后,并不一定会消失。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