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港口首次实现VLCC超大型原油轮“一潮两靠”
发布时间:2025-07-25 200 次浏览
7月22日,在引航员引领和拖轮协助下,两艘30万吨超大型原油轮“凱恒”轮与“凯豪”轮接续驶入湄洲湾,先后靠泊湄洲湾港斗尾港区联合石化青兰山原油码头和中化黄干岛30万吨码头,标志着VLCC超大型油轮“一潮两靠”作业模式在福建省港口成功落地。
作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最大的原油接卸地,斗尾港区拥有2个30万吨级原油泊位,原油进口量约占全国5%,平均每年约有100艘次VLCC船舶进港作业,均需通过青兰山30万吨级原油码头进港航道进出。
“一潮两靠”引航作业模式,即同一潮汐周期内先后引导两艘30万吨级VLCC分别靠泊不同码头。受到湄洲湾航道水深的限制,VLCC必须在高潮时段完成进港靠泊,且每天最多仅有一个高潮时段可供靠泊。根据湄洲湾潮汐情况,每月有4天早晚潮(高潮时间为无法靠泊的夜航时段),全年共计48天早晚潮,VLCC无法靠泊作业。叠加湄洲湾春季大雾、夏季台风以及冬季风影响,全年实际可靠离泊作业天数低于75%。因此,湄洲湾内经常发生VLCC排队候潮进港的现象,延长了船舶在港时间、增加了物流成本,更在恶劣天气出现时,大大增加了炼化企业的原油断供风险。
为更好服务和支持企业发展,福建省湄洲湾港中心会同泉州海事局、以及负责该区域船舶引航的泉州港引航站、拖轮公司、码头企业等相关单位和部门走访调研,积极寻求解决方案,最终提出“一潮两靠”创新作业模式,并就湄洲湾同一潮汐进港两艘VLCC船舶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进行深入研究分析,编制完成《湄洲湾斗尾作业区同一潮汐进港两艘VLCC通航安全专题研究报告》,并成功通过专家组评审。为“一潮两靠”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为保障VLCC船舶“一潮两靠”首靠安全,港口、海事、引航、拖轮等多部门周密部署,通力协作,制定详细引航方案和应急预案,优化航道交通组织,提高危货作业审批效率,统筹调度港作拖轮,指导和督促两家码头企业落实现场安全保障各项措施,有力保障“一潮两靠”首靠顺利完成。
VLCC“一潮两靠”成功实施,将有效破解恶劣天气船舶靠泊窗口期短导致的VLCC船舶滞留和炼油供应紧张等难题,进一步提升湄洲湾港能源运输保障能力。据测算,该模式成功落地,不仅有力保障企业原料运输需求,每年还可为上述两家石化企业同期到港原油轮节约滞期费近百万美元,大幅降低企业生产运营成本,助力临港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全媒记者 王有哲 通讯员 魏芸 陈娜妍 张一斌
本文标题:福建省港口首次实现VLCC超大型原油轮“一潮两靠”
本文链接:https://www.gjkdwl.com/news/fujianwuliu-75733.html
相关信息推荐 Related Suggestion
- 全球首台船用氨燃料二冲程发动机成功安装
- 新新运航运将收购俄罗斯港口股份
- 上半年“钱凯-上海”海运航线带动上海对秘鲁进出口值大幅增长34.9%
- 运价7连跌!波斯湾12.8%、南美7.8%、美东6.5%!
- 广州港穿梭巴士织密大湾区物流网络
- 通辽机场场务人员起早贪黑积极保障飞行安全
- 报告:各贸易航线间的主要空运费率差异明显
- 国际民航早报|虽缺发动机,空客仍坚持820架交付目标;卡航希思罗航班量将增至每天10班!
- 阿里CFO回应3800亿+500亿投资
- 乘客充电宝掉入座椅缝隙 韩亚航空一航班紧急返航
- 1688:内部明确提出“向AI要人效”目标
- 西藏铁路和民航运输形成相互促进共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