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低碳供应链和低碳物流,离大家有多近?解读《2022中国低碳供应链&物流创新发展报告》

发布时间:2022-05-05    165 次浏览

 

导读
通过罗戈碳核算工具-LOGC, 大家可以直接通过五个步骤,测算自己的自有车、运输、仓储和包装对应的碳排放,最后获得碳排放总量的数据。

大家好,我是罗戈研究潘永刚,今天向大家发布罗戈研究《2022中国低碳供应链
&物流创新发展报告》。



第一部分:碳中和与低碳供应链物流

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已经庄严地做出了承诺,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从当下来看,我们会看到三个不同的阶段,国家已经提出了非常明确的目标。这个目标逐渐使得我们感受到对于供应链和物流领域产生的影响。



从中国碳中和路径上看,碳中和本质上最关注的是能源。我们是全球最大的制造国家,也是全球碳排放量最高的国家,要在四十年的时间里实现碳中和,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要关注能源的供给侧,现在的重点在电力部分,当然非电力部分也要逐步实现碳中和。在能源的需求侧,大量的用能重点行业包括钢铁、水泥、交通、化工、建筑、服务行业,都在关注如何优化自己的能源使用和低碳运营。

中国碳市场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呢?中国从2011年开始探索碳交易市场,国家发改委批准了7个省份来做碳排放权交易的试点工作。又进行了长达八年的探索期,又经过2019-2020年在发电行业率先启动全国性碳交易市场体系的建设,2021年做了首个履约周期,现在2022年进入了第二个履约周期。在第二个履约周期里,还是围绕着发电行业做碳交易的强制性要求。在2023年往后,可能会逐渐纳入水泥、电解铝、钢铁、石油、化工这些行业,加入到配额履约和市场交易这个范畴。



我们梳理了现在各省市交易试点和全国碳市场。在不同的碳市场,针对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建立了不同的纳入标准,对于配额也建立了不同的发放方式,惩罚的金额也有不同。通过这些大家可以看到,中国现在已经成为全球现货最大的碳市场,未来整个的交易空间会变得越来越大。现在的交易体系有全国的碳市场和区域的碳交易试点,是以配额交易为主导加上核证自愿减排量为补充这样的双轨体系。



我们可以看到上海、深圳、北京三个碳交易的试点场所已经把交通运输相关行业纳入到了交易范畴里面,包括了公路客运、共享出行、公路货运、航空运输、铁路运输和水路运输。相关的代表性企业已经参与到了整个碳交易的过程当中,有的参与的是强制碳市场,有的参与的是自愿碳市场,这二者还是有一些差异的。


站在物流视角来看,碳中和目标对供应链物流企业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一方面按照主要行业碳排放占比来看,前面欧冶云商林力总在分享中也有介绍,交通运输的占比是不低的,当然跟电力行业比那还是少很多。从交通运输本身来看,最主要的排放来自于道路运输,这个部分可能是碳排放管理在物流领域要着重关注的。



这样一个低碳新环境对企业而言既有挑战又有机遇。挑战有如下四个方面:一方面从我们现在跟企业供应链或物流企业人员打交道过程中发现,普遍企业从业人员实质上对于碳中和碳管理的认知是非常有限,无论是碳交易、碳资产管理、减污降碳技术还是数据监测,都还没有建立体系。第二个是行业对于碳中和的技术储备也有待完善。挑战三是企业在处理废弃物背景下的碳排放控制问题,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前面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郝皓教授也跟大家分享了相关的内容。挑战四是扩建、增产带来的历史碳排放计算问题。确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前,企业需要确定产量规模以及碳基线,以此来明确企业历史碳排放量及未来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净零碳排放。即如何基于历史,展望未来。自然,碳中和目标也为企业带来机遇。一方面,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创新活力,找到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其次,国际上如欧美国家已经在碳中和领域长期实践,诞生了大量的先进经验和最佳实践可以供中国企业学习。再者,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等低碳技术不断进步,对当今的企业而言能够更容易地通过新能源相关的低碳技术实现碳中和目标。最后,对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国有市场、制度等多重优势。总体来说,国家目标一旦制定,整个国家机器的运转和全方位的推进是十分迅速的,带来的经济社会的转变也非常快。

此外,双碳战略也为企业带来了碳中和社会责任。责任一是企业自身实现碳中和。通过监测、计算碳排放,确定目标,建立内部管理体系,做好内部减排工作,发布企业碳宣言,最终形成持续性的碳中和工作。责任二是企业以其技术赋能社会实现碳中和。对于有引领能力的企业、新兴技术企业及碳中和技术企业,都有责任把企业的技术与社会化的运作更好地结合起来。责任三是企业发声与披露,影响区域、行业和大众。责任四是企业在国际上发声,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责任五是企业成为确保双碳目标完成的后备保障。



基于国家双碳战略和企业面临的机遇、挑战与责任,企业如何实现碳中和呢?企业碳中和践行路径可以分为四个部分。首先要做碳基线的盘查,包括核算边界、覆盖气体种类以及产生碳排放的活动。这包括了三个范围的排放:企业直接生产产生的碳排放、企业购买电力、热力等产生的碳排放以及企业上下游合作伙伴,因为企业服务而带来的碳排放。通过摸底建立企业碳基线后,企业就可以制定减排目标。目标的制定需要决心,企业需设定目标的类型,明确目标的范围,设置目标时间表。第三步就是碳减排行为实施,包括直接碳减排行为如提升运营效率、引导合作伙伴减排等;创新碳减排行为;最后可选择碳补偿行为。与此同时,企业要构建整个管理体系,包括如何管理排放,管理交易,管理资产,管理碳信用,最终实现企业整个碳中和的落地管理。



第二部分:供应链和物流碳盘查与核算

企业实现碳中和的路径虽然已经明确展示了,但根据我们与企业打交道的经验,往往企业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不知道如何做碳盘查与核算。因此在这里基于供应链和物流两个示例,来带领大家做企业的碳盘查与核算。首先企业需要明确温室气体的核算体系。虽然这个图大家都见过,但可能对它的直观感知并不是那么清晰。目前进入到碳交易和碳披露的电力行业,以及需要做碳排放报告的相应行业和企业,当前国家的规则是将范围一和范围二直接纳入到碳排放核算和报告范围中。范围一指企业自身的生产产生的直接排放。对制造业企业而言,主要是生产工厂;对物流公司而言,主要是企业拥有的车辆。范围二是指采购相关能源(电力、热力等)产生的间接的排放。范围三指合作伙伴,包括上游原材料和服务提供商,下游客户等整个链路上活动带来的排放。其中范围一和范围二属于企业可控范围,而范围三上下游合作伙伴的排放属于企业外部,不可控的部分。但这部分的排放因与企业密切相关,故企业在核算范围一和范围二的基础上,也可以扩大范围,将范围三的核算也加入。



在核算时会涉及到不同的维度,包括活动碳足迹、产品碳足迹、组织碳足迹、区域碳足迹、平台碳足迹和生态碳足迹。如何理解这些维度呢?其实并不复杂。举例我们今天举办的低碳峰会活动,活动本身产生了碳排放。从物流看就有运输活动、仓储活动等,这些就是活动维度的碳排放。产品的碳排放,比如食用油。每生产、销售、使用一桶食用油的碳排放是什么样的呢?那就要计算这桶食用油的碳足迹。因此,以后大家购物的时候,除了看到产品的品牌、价格、生产日期以外,还会看到这个产品的碳足迹。我们认为,未来所有的产品基本上都会有这样的碳标签。产品的碳足迹要基于产品的生命周期来进行核算。组织的碳排放也就是企业的碳排放,包括企业自身的生产运作、上游和下游等。区域碳排放比如一个城市的碳排放。平台碳排放比如阿里、满帮等。生态碳排放比如传化智联,既有园区,又有物流服务。传化园区内的物流企业虽然不属于传化,但在其的商业生态范畴内,对传化来说可能要看整个生态的碳排放。基于不同的视角去看,会发现范围一、范围二和范围三都有区别,所以碳盘查和核算的维度是不同的。当然目前谈的最多的往往是企业的碳排放。回归到组织碳排放核查的范畴来看,一般来说企业要界定核算边界,划分范围一、范围二和范围三,并明确定义核算边界内的所有活动,基于活动计算碳排放。核算方法大多使用系数法,用排放因子乘以活动水平。当然核算的标准有ISO的,有中国的、欧洲的、美国的等不同的标准。标准的对边界的定义有些微的差异,但基本逻辑都是按照范围一、范围二和范围三这个方式来划分的。



首先来看企业供应链范畴的碳排放。这里描述了一个食品制造企业的供应链体系。站在供应链的角度,往往是跟产品结合起来的。一般我们说一个企业有几条供应链,企业的供应链条数是跟它的产品相关的。所以供应链的整个碳排放是以产品的碳足迹为核心,贯穿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来进行核算。这就会涉及到产品的设计、原材料的供应、产成品的生产、分销、零售及消费,最后到对应的回收处理。这是整个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供应链整体碳排放范围和包含的活动。



我们用一家粮油食品企业作为核算示例。在这个示例中,我们可以看到食用油的整个供应链和产品碳足迹。对于S企业这家食用油的生产企业来说,成品油的生产和包装是企业本身制造业供应链部门直接管理的,但站在供应链上下游的范畴,食用油的生产需要原材料,原材料包括棕榈油,大豆油、菜籽油,玉米油,葵花籽油等原料油。从油料作物的种植开始,到原料油的生产,再到原料油的供应,这是S企业的上游。S企业生产出成品油,它的下游包含分销、零售,再到消费者的消耗,最后是对于包装等相应的售后服务和回收处理。这是S企业食用油整个的供应链,它的碳足迹也是要从整条供应链来看。



这样我们就能非常清晰地看到,S企业的范围一就是它的生产和它自有车辆、自有仓储相应的活动产生的排放;范围二就是在生产、存储、运输环节外购了电力和热力产生的排放;范围三包含了S企业内部,比如由S企业管理但外购的运输服务(物流外包),包装等;S企业上游油料作物的种植、存储、加工、运输、原料油的生产和原料油的供应;以及S企业下游分销、零售、消费和售后回收。按照国内现行标准,企业的碳排放,往往讲的是范围一和范围二。但是按照国际范畴来讲,大型企业也开始把范围三放到自己的范畴里面。因为供应链是有链主的,链主企业需要承担责任,除了管理好企业自身,还能够把上下游企业碳排放管理好。

根据梳理出来的范围、活动确定S企业供应链的所有排放活动,再依据碳排放因子进行计算,得出每个环节活动的碳排放当量。示例本身是做的很细致的,但限于篇幅的问题没办法跟大家过每个计算细节。我们把相应的核算结果列出来,最后得出S企业供应链碳排放总量为958万吨。在计算了碳排放总量之后,就能够站在生产和产品的角度,来看碳排放强度。这个示例中,成品油生产环节的碳排放强度为26kgCO2e/t;全供应链角度,也就是站在产品级别来看,每吨食用油产生5,912 kgCO2e。

接下来再看物流企业的碳排放核算。物流企业有几大活动,包括运输配送、仓储包装和辅助物流。物流企业的碳排放核算就要把企业的运输、仓储、包装和辅助物流活动梳理出来。



我们以L企业作为示例。L企业是一个第三方的综合物流服务商,为客户提供多产品物流服务。这家企业有不少自有运输资源,拥有40辆自有车,以及许多社会化承运商,包括干线、快递、网络货运平台;有自建仓库和租赁仓库,提供B2B和B2C服务,以及冷链仓储服务外包商。



通过这样一个场景的模拟,我们来看L企业的碳排放核算。核算工作流程包括确定边界、识别排放源和气体、收集活动水平数据、选择相应排放因子,基于此计算范围一、二、三碳排放量,以及汇总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最后计算物流活动的碳排放强度。L企业范围一包含了运输、仓储、装卸、搬运环节燃料燃烧的排放和尾气净化的排放;范围二包含了所有环节购入的电力产生的排放,如果企业还购入热力,还需把购入热力产生的排放加上;范围三包含运输、仓储外包环节,包装,辅助物流,员工通勤以及不属于范围一和二的燃料和能源活动等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我们把这些活动都纳入到计算里面。

根据范围一、二、三的活动和排放因子计算出L企业碳排放总量。自有车辆运营过程中除了二氧化碳的排放,还有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排放,我们将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都换算为二氧化碳当量,最终得出L企业碳排放总量为6万吨。前面讲制造企业可以从生产和产品角度来看碳排放强度,那物流企业当然也可以看它的碳排放强度。这家物流企业的碳排放强度,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看。可以按重量(吨),按包裹量来看;可以看车辆运输维度,仓库维度;也可以整个物流服务按重量(吨)来看。


碳排放强度有什么用处呢?比如说L物流企业,它的物流全业务碳排放强度是80.88 kgCO2e/t,这个数字可以为客户所用。比如我们前面讲制造业供应链企业(S企业)的示例,假设S企业把物流外包给L企业,根据外包的货物总重量(吨),就可以根据L物流企业的碳排放强度计算出,这家物流公司承接的甲方物流业务,最终产生的碳排放当量是多少。因此,在核算供应链碳排放量时,需要物流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的计算。当然,计算物流企业碳排放量时,也需要它的物流外包商先做好内部的核算。不同企业的碳排放强度不同,使得我们整个的计算从企业范围到活动范围到产品范围,核算的逻辑差异较大,所以说碳盘查和核算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化梳理过程。既要梳理基础的活动、基础的数据,还要寻找对应活动的排放因子找出来,再去计算碳排放总量。这样企业就能够定义基于业务量产生的碳排放,以及随着业务的变化,什么时候碳排放总量最高,也就是碳达峰;什么时候能够实现碳中和;什么时候能够做到负碳。碳排放的盘查与核算为企业制定具体的减碳措施提供了基础。


第三部分:供应链物流碳管理体系构建与实施

通过前面对碳核算的示例解析,相信大家已经对碳排放管理有了一个基本概念。现在我们来具体看一下完整的碳管理体系。从企业要建立碳管理体系的角度上讲,它是一个可以简化,也可以复杂的体系。一个完整的碳管理体系包含碳排放、碳资产、碳交易、碳中和+碳信用评级这样一个4+1的模块。碳排放管理,就是我们刚才说的企业至少要搞清楚哪些活动产生排放,现在排放量是多少,然后后面这些活动如何做碳减排和管理优化。目前我们国家在第一个履约周期把电力纳入了强制碳交易的范畴,有些行业进入了自愿核证碳交易的范畴,因此如果企业参与了碳交易,就需要有一个碳交易的管理体系。无论是碳排放配额,还是核证自愿减排量,交易就涉及到买和卖,涉及到什么时候买,什么时候卖。也就是说企业要以什么样的价格买卖多大的规模,才能达到目标。而且交易必须合规,要在企业内部建立交易制度和流程,不是谁都可以做决策,这就是碳交易管理。企业建立碳排放管理和碳交易管理后,会发现碳就像资金,成为了企业资产,这跟现金和车辆等资产都是一个逻辑。因此,企业应该建立一个碳资产管理体系,来评价企业整个碳资产预算,以及如何管理好碳资产。当然,企业最终要实现碳中和,碳中和管理体系就是企业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碳中和目标及指标,基于国际和国内的规则如何实现碳中和。这就涉及到整个碳管理体系的结果,又与企业碳信用评级相关。



上述是一个非常大的完整碳管理体系,虽然当前国内的碳金融在蓬勃发展,但是真正参与到碳交易范畴的企业还非常有限,目前是电力行业和一些重点企业在参与。因此从碳交易、碳资产、碳信用这个角度来看,大量企业其实还涉及不到。大部分企业可能只是管理碳排放而已。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就要构建不同类型的企业碳管理体系。我们大致分了四类:

第一类是由政策驱动交易的合规型企业,指的是政府明确规定,必须参与碳交易的企业。这类企业合规是第一要务,碳交易和碳资产成为了企业管理重点。第二类是上市披露要求的合规型企业。无论是美国、香港还是国内上市,上市公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都有可持续发展报告和社会责任报告的要求,规定了企业需要披露的碳相关的报告。这类企业也属于合规驱动的,算是半强制性的。第三类是出于社会责任的企业。我们看到大量的领先企业都在主动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和规划,这就是企业自身社会责任下的自我驱动,将碳中和、碳减排作为企业战略。最后也有一些企业出于营销目的,既然大家都关注双碳,那么也参与做碳核算,发布报告,这类企业也不少。



不同企业的不同目标,决定了构建的碳管理体系也是不一样的。这四类企业的管理范围,包括排放管理、减排管理、交易管理和碳中和管理实质上差异很大;他们需要构建的管理体系,包括组织、流程、系统和运营也不一样;他们需要面向公众、社会和政府进行的披露和声明,无论是碳排放报告、第三方审计报告、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还是碳目标白皮书、绿色减排报告等,都不一样。因此不同管理目标下,企业碳管理的聚焦点是不一样的。



以上说明不同类型企业构建的碳管理体系差异是非常大的。最后简单总结:在碳中和行动之下,企业的碳管理体系的构建,从战略到组织、流程、运营、系统,这些方面和维度实质上都不同,因此企业构建的逻辑和体系差异也非常大。



第四部分:低碳供应链物流运营图谱与实践

站在企业供应链的角度,作为一条供应链的核心链主企业,需要从设计、采购、生产、销售、交付、消费和回收全链路来看,从产品全生命周期来看。在每一个环节,无论是设计环节节能环保理念的应用、回收材料的利用、标准化模块化的零部件设计、人机的低碳交互、包装的碳排放标识等,到采购生产等环节都可以践行低碳实践。除了企业自身的范围一和范围二,供应链还要看企业的上下游。因此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商也要把对应的整个从设计到回收的全链路进行梳理,落地低碳实践;下游的渠道客户这一端也同样包含了整个链路,也要做好相关的活动梳理、碳排放核算和运营优化。如果企业围绕范围一、二、三的碳排放源,实施减碳措施,仍无法达成目标,那还可以参与碳交易,通过购买配额、绿证、碳金融等手段,也可以开展生态汇碳如植树造林、固碳等。这些是在企业运营之外的交易实践。



物流企业低碳运营实践的逻辑框架跟企业供链体系不同。物流企业要从自有车队、仓储、包装、外包物流以及其他这五部分来看。在这些环节可以通过使用新能源车、绿色建筑、绿色循环包装、寻找更好的绿色供应商、无纸化办公等践行低碳实践。在物流外包环节,物流外包商作为企业的范围三也要做好相应的管理,也要要求外包商去做低碳运营实践。如果企业和外包商凭借自身的努力仍达不成目标,同样可以走到交易和碳汇的范畴中。



基于这样的逻辑,我们构建了一个三层次的架构。第一个层次站在企业供应链和物流运营实践的角度,我们收录了一些做的比较好的企业。第二个层次是大家在低碳运营实践过程中可以运用的相关工具。我们罗列了一些企业可能用到的平台、设备、包装、环保材料、绿色能源等。最后一个层次建立在企业为达成减碳目标,需要实施碳管理,包括用到外部的碳核算工具,碳管理系统工具,以及参与碳交易。这里列举了提供相应服务的一些企业。



接下来为大家具体展示低碳实践案例。普洛斯旗下的普枫新能源专注于分布式新能源的供应,包括光伏风电、风力发电及储能等。从普洛斯2021年ESG报告可以看到普枫新能源的规模和应用情况,已投资开发100多个物流园区的分布式光伏项目。今天的演讲嘉宾企业博雷顿也介绍了他们在新能源工程机械,包括无人驾驶、重卡车、牵引车、叉车等制造和低碳综合解决方案。新能源车领域有绿色慧联,提供绿色运力和智慧的车联网平台,基于车辆全生命周期提供相应的管理服务,对车辆全流程监控和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了业务全流程线上化操作。



在托盘/载具方面,南航物流大兴货站承接了大兴机场物流运输八成的业务量,因为每天都有大量的包装使用,因此他们通过对于现有包装的再循环进行减量化和碳减排,使周转箱达到了非常好的减排效果。今天中午91托盘的创始人徐总也做了分享,91托盘通过托盘循环促进了整个物流载具交易更加低碳化,它的实践包括带托循环、异地还托和构建碳积分银行。碳积分银行跟前面所讲的范畴不太一样。我们前面讲的,无论是活动范畴、产品范畴还是组织范畴,都还是站在企业视角来看的。碳积分是站在碳的个人范畴,是碳普惠的逻辑。

我们非常欣喜地看到,企业对于碳管理的探索非常多元化。在单元化载具方面的贡献大家都比较了解,是全球领先企业。集保已于2021年6月份宣布实现了碳中和,这在低碳供应链的范畴里属于非常领先的企业。今天集保的嘉宾也做了相应分享。还有箱箱共用的循环包装体系,在后面安得的案例也有他们的服务的体现。这里也展示了箱箱共用零碳循环业务流程和减碳成就数据。复翼科技也能够提供循环包装整体解决方案,通过包装可循环打造环保生态链。



在运输环节,大家往往关注柴油车柴油燃烧产生的碳排放,实际上尾气排放也是一个重要来源,需要进行关注。艾德露生产柴油车尾气处理液,是一个节能低碳的产品。

从数字物流领域看,中交兴路的低碳解决方案包括对钢铁、煤炭等生产制造型企业的物流数字化管理,以及为长沙做的绿色货运配送方案,都有效地改善了碳排放。



oTMS一直在致力于通过运输优化实现碳减排,通过一个客户卖场配送的实例,优化了客户的运输资源,实现了降本减排。G7通过智慧甩箱践行大宗运输绿色环保理念。甩箱实现了大宗运输模式创新,做到了封闭式运输,解决了全程扬尘问题,同时每台车每年实现减排132吨,年总减排量达到5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当量。易流为快销食品构建了供应商门户,在招标询价、事件上报和仓库预约、在途可视、运费审核和供应商的协同上,构建了低碳绿色、高效的整体解决方案。

东方驿站成立“挂链”,作为挂车循环供应的联盟,加速中国甩挂运输的发展进程。现在上海在城市外围建了三个中转场,实现的就是无接触的甩挂运营。甩挂能够减少碳排放,实现绿色运营。今天中储智运也分享了他们的网络货运平台低碳运营案例。主线科技助力天津港打造人工智能零碳码头。通过自动驾驶技术实现减人化,再通过能源的绿色替换,实现绿电供能,为智慧零碳码头提供支撑。



刚才提到中交兴路面对制造业企业提供物流数字化解决方案,同时它也在智慧仓储领域有所贡献,尤其是智运园区车辆环保监测系统的案例十分突出。中交兴路围绕生产制造企业和对环保排放有要求的企业,就如何达到环保标准,对车辆入场进行控制,并进行环保的实时监控,不断形成台账,帮助企业实现环保监测和持续优化。案例还展示了园区清洁自证整体架构。根据我们前面介绍的运输车辆排放管理的范畴,需要获取车辆活动、车型、能源类别等,来得出车辆的温室气体排放种类和排放量,再分析活动的可优化空间。在这里,监测是第一步,再是进行逐渐优化。



普洛斯的际链科技运用综合手段打造可持续发展的零碳园区。它的实现路径包含零碳建筑、零碳能源、零碳交通和零碳生产,以及负碳技术和碳排放抵消方式。际链科技实现了零碳园区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包含了碳排放的核查、方案的设计、投资建设和园区运维。目前已在普洛斯上海宝山物流园区和某低压电气上市公司智慧园区实现落地。减排举措包含光伏发电、智慧照明、新能源充电、雨水回收这几个方面。物联云仓黄石新港智慧园区的案例让我们看到了它的低碳解决方案,为黄石新港实现了低碳战略发展。物联云仓通过1个平台,1个门户,1个指挥中心,4个系统,实现数字化驱动。



今天斑马的嘉宾介绍了Zebra仓库的成熟度模型,这是一个既有系统,也包含了感知、分析、行动、自动化各个方面的完整数字化赋能的战略框架,加速仓储领域低碳转型。



极智嘉助力汽车品牌打造绿色低碳货到人的智慧物流项目,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案例。这是一个可持续绿色工厂典范,在总装车间物流区域进行中小件拣选,减少了钢结构材料的使用,实现纸包装的回收处理,持续高效的运营降低了工厂总体能耗。极智嘉低碳、货到人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一方面重塑了作业流程;另一方面实现了物料精准管理,那避免了产能浪费,包装也实现了环保可回收。海康机器人在节能低碳的仓储机器人运用上进行实践。日上免税行是一个非常大的合作项目,超过300台AMR协同作业。这个项目在仓库照明耗电、场地改造、设备耗电这三个方面都实现了非常典型性的节能。旷视科技通过AI助力碳减排落地。旷视提出包含AI、AMR和AS/RS的3A方案,助力国控广州物流中心实现数智化升级,助力世玩欣木制玩具构建智慧化工厂,通过AI助力,实现物流中心和智能工厂的碳减排落地。立镖机器人利用T-sort分拣方案降低能耗。立镖的分拣解决方案在市面上是一套非常灵活的解决方案,它在服饰的应用实现了分拣效率最大化,目前快鱼分拣仓已经是全球数一数二的AGV小件分拣仓。T-sort分拣系统单套单层产能可达10000pph,能耗降低了70%。快仓的机器人产品和解决方案也能助力节能减排。快仓与长安民生打造了汽车行业关灯仓库,在一片漆黑的环境当中,机器人只需要接收系统信号,就能够自动完成作业,降低了电的能耗。因此快仓产品的节能减排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



接下来看下碳管理方面的优秀实践。在我分享之前,蚂蚁链的薛总介绍了他们的碳矩阵SaaS服务。这个SaaS服务是我们现在在市面上看到的,无论在碳盘查还是碳管理,整个体系最为完备的一套SaaS产品。我们认为它不仅仅是个SaaS产品,实际上它是一个碳管理底层平台,它跟碳盘查工具是有一定差异的。碳矩阵既可以支持绿色制造,也可以支持供应链和物流的范畴使用,能够帮助企业实行碳资产管理和碳金融的直接融资对接以及相应的认证。碳矩阵的体系也可以跟企业业务应用管理系统结合,来采集相应的数据,无论是IOT还是其他数据源都可以对接到这个平台。最后根据碳核算结果,实现企业碳管理。



普洛斯的际链科技前段时间也发布了海纳零碳平台,可以做碳核算、碳减排、碳认证、碳交易和碳金融,实现了核算、目标管理和资产管理这几个功能。

供应链低碳实践也十分丰富。活动第一位嘉宾刘总也分享了联想在践行绿色制造,迈向零碳未来的整个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理念构建的碳管理体系。通过武汉绿色工厂节能减排案例向大家展示了联想产品能耗下降的过程。他们构建的五维一平台绿色供应链也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也梳理了Apple、Google、Amazon等企业的低碳实践。今天欧冶也介绍了他们的智慧物流平台绿色升级,推出了供应链领域第一个碳排放计算器。

达能中国的绿色工厂项目:



无限极的嘉宾也已经做了相应的介绍,包括绿色物流历程及规划,无限极提出2030年前达到碳达峰。目前正在做无限绿项目推广两厢一车。



最后再看物流企业低碳运营案例。顺丰提出“零碳未来”计划,明确了碳中和目标,展示了减排路径和方式。顺丰通过在收件、中转、运输和派送环节运用减碳技术,推动绿色包装创新及推广循环包装等措施助力低碳快件。



嘉里大通的嘉宾也已经介绍了他们低碳绿色的供应链体系。嘉里在12个城市大力投入新能源车辆,进行多方式线路优化和运输耗材管理;仓储实施节电减排;回收纸制品、废旧塑料制品、废旧木制品,以及使用FSC认证的包装和运输材料。这些实践是简单、直接、有效的,对于物流企业有非常好的参考价值。展开来看,在运输方面,嘉里不但优化运输工具,使用新能源货车;还通过KAPP系统和取递APP优化运输线路,智慧运输降低能耗;同时优化运输耗材,循环使用减少浪费,包括保温箱、PVC强化塑料托盘、塑料周转箱等。在仓储方面,嘉里优化用电、合理布局仓储、使用太阳能系统、使用LED认证的绿色建筑解决方案以及雨水收集系统。在包装方面,嘉里采用“4R”原则:减量、复用、循环、能源回收利用,打造绿色包装。



京东在低碳绿色的供应链体系上也走在了前列。2019年10月,京东加入了科学碳目标的倡议,在绿色运配、绿色包装、绿色仓储和伙伴赋能方面都做了相应实践。京东基于区块链实现了碳排放数据采集与共享,强调在技术端,在端、边、云方面的技术应用,这个方案也具有很大的价值。京东还展示了园区碳排放数字化全景。



安得智联的运包一体方案也是我后面还要做专门点评的一个方案。运包一体首先是包装的标准化,实现了从不同类型的一次性材料到循环材料的替代,也实现了从不同规格的包装到基于尺寸链的标准化设计。其次在运营方面,因为标准化包装在前端实现了归拢,因此后端上线就不需要再进行拆包和转包装,同时实现了包装循环。再者改变了运输模式,不再是各供应商自送,而是统一交由安得智联进行milk-run的集约配送,将包装和运输一体化执行,这就是运包一体。它的价值一方面是包装的绿色低碳,另一方面是运输的循环经济,再者是整个循环包装的降本增效。安得提供了在美的微波炉顺德工厂的实践案例,从优化前到优化后,可以看到非常直接的对比。刚才已经分析了运包一体带来的显性价值,从隐性价值角度来看,运包一体方案更加低碳、整洁,使得断点进一步减少,碳减排效益显著。日日顺也打造了覆盖供应链全流程的绿色体系,包括存储端、运输端、交付端和产品端。



前面中通快递也分享了他们的一些实践,包括车辆油改气、电、氢,屋顶分布式光伏,探索CCER市场、项目、方法学以及无人设备的应用。此外中通还做了新能源重卡和柴油重卡的比较。盛丰在与宁德时代合作的项目上打造了全国首条电动重卡运输干线。项目投资巨大,先期投资就超过了两千万,但是碳减排效益也非常显著。海格物流通过LNG重卡的投放落地了绿动陆运方案,共计投放150台,规模也是相当大,在成本、环保和安全方面都有比较显著的优势。运荔枝的数智产品提升冷链物流设施运转效能,实现节能减排的低碳发展。上海港刚才嘉宾已经做了分享,就不再赘述。启攀供应链使用氢燃料电池叉车实现碳减排,目前氢燃料是最为节能环保的燃料。还有DHL、Fedex相关的案例,我们就不再具体讲解了,大家后续可以下载资料来查看。

第五部分:罗戈碳管理方法论和碳核算工具

下面我来发布罗戈碳管理方法论和碳核算工具。罗戈供应链物流碳管理方法论包含了几个层次:从碳战略到碳核算、碳管理和双碳报告再具体到碳盘查核算、双碳风险评估、建立科学碳目标、构建碳中和战略、实施碳减排、制定碳抵消策略、构建碳管理体系和信息披露。这些都是我们在企业全流程低碳转型过程当中提供的解决方案。从工具上来讲,我们今天也将正式发布罗戈的碳核算工具-LOGC,相信我们的同事很快可以跟大家分享相应的海报。罗戈一直聚焦在供应链和物流领域,因此我们也会在企业的供应链范畴和物流企业的范畴提供相应的碳管理方法论的咨询和培训服务,也欢迎大家跟罗戈进行相关的合作。



罗戈碳管理方法论在落地上会分成四个大的部分,包括碳核算、碳战略、碳管理和双碳报告,当然还有持续的改善优化。这些都是我们整个体系中非常重要的落地解决方案的内容。



现在向大家正式发布罗戈碳核算工具-LOGC。大家可以扫描图上的二维码,联系罗戈研究的同事,获取我们碳核算工具LOGC免费版本的测试。大家可以直接通过五个步骤,测算自己的自有车、运输、仓储和包装对应的碳排放,最后获得碳排放总量的数据。



第六部分:2022 LOG低碳供应链&物流创新优秀企业



恭喜以上企业获得2022 LOG低碳供应链&物流创新优秀企业。我们也推出了2022 LOG低碳供应链&物流创新案例集,欢迎大家到罗戈网查看创新案例更多详实的内容,也欢迎大家跟罗戈进一步的交流碳管理和碳核算相关内容。如果你有相关的咨询和培训需求,都可以扫码联系罗戈研究。


作者 |?罗戈研究 来源 |?罗戈研究 此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物流沙龙立场 推荐阅读 ▼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