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运力“安稳”航空货运供应链

发布时间:2020-04-14    638 次浏览

 

在国内疫情形势得到基本控制,复工复产进程加快之时,国际疫情却来势汹汹。在防疫抗疫过程中,航空货运作为一种紧急、及时的运输方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受到疫情影响,当下航空运力仍处低位,且国际空运整体运价偏高。该如何解决?还需各方协同发力。 


微信截图_20200414102320.png


大量航班停航?航空运力锐减 


3月24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提升我国国际航空货运能力,努力稳定供应链。会议指出,我国国际航空货运能力存在明显短板,受疫情冲击国际航空客机腹舱货运大幅下降,对我国产业的国际供应链带来较大影响。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我国国际航空货运能力,既保通保运保供,又增强物流国际竞争力。 


众所周知,航空货运运力主要由客机腹舱与全货机两部分构成。据中国民航大学临空经济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国际航线货运量腹舱占比为48.6%,全货机占比为51.4%,二者基本齐平。在国内航线方面,由于我国拥有较为发达的客运网络,国内航线货运量腹舱占比远高于国际航线,约为70%,所以腹舱运力供给对我国航空货运市场有显著影响,尤其是对于国内航线。截至2019年底,我国内地运营的货运航空公司仅有13家,全货机总数为174架次,全货机占我国航空货运量的比重并不大,航空货运运力的大头仍在客机腹舱。 


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大量航班停航、企业停工以及一些国家的入境管制措施及进口政策发生变化,让客运航班量呈断崖式下,腹舱运力供给严重不足。据中国航空报报道,按照往年规律,春节的腹舱运力应远远大于需求,但受疫情影响,我国客运航线大量停航,腹舱带货能力受到极大削弱。枢纽机场通航点大量减少。从各地机场运行情况来看,我国三千万级以上机场通航点自2月份以来呈持续下降趋势,通航点相比疫情之前减少约50%。以2月24日为例,14个机场的通航点恢复率均在40%左右,其中上海浦东、广州 白云、深圳白云的通航点恢复率只有35%左右,而这三个机场的货邮吞吐量占了全国的一半以上。 


对此,圆通速递副总裁相峰也表示,为减少人口流动,各大航空公司都减少了飞行班次。这直接导致腹舱运力出现较大的缺口,希望各方能提出解决方案。的确,严重短缺的腹舱运力直接导致部分运输需求被阻断。 


在国际层面,不少国家减少了与中国之间的定点客运航班,只有部分航空公司保留了货运航班。根据国家移民管理局发布的数据,在国内疫情早期至2月16日,共计45个国家和地区暂停或部分暂停与我国间空运、海运、公路、铁路的客运和货运。这些措施对全货运航线执行率产生了较大影响,我国国际全航空运力下降了70%以上, 造成大量货物在外国口岸积压。 


此外,遭遇货物积压难题的还有国内的货主——制造业工厂。由于国内疫情在1月底大爆发,本就因为春节假期推迟发出的货品遭遇了更严重的积压,在国内推动陆续复工之后,“中国制造”开始向全世界补货,这就亟需航空运力的支持。另一方面, 为能及时交货避免纠纷,部分海运、 陆运的货物也转为了空运运输,这一 点在东南亚市场尤为明显。 


原有需求的挤压和新需求的诞生与航空运力的不足之间的矛盾愈加凸显。


微信截图_20200414104057.png


运价上涨?断货危机加剧 


在上述因素综合作用下,国内外航空运力的不足,导致航空运价持续攀升。业内人士透露,截至3月15日,美线、欧线、中东线以及日本线空运价格相比春节前的涨幅分别为2倍、1-2倍、1倍和3倍左右。以东南亚线路为例,从国内空运至泰国一公斤的货物,运费原本仅需5-10元,目前已经飙升到40-65元。“空运价格 一天一个样,变数实在太大了。”该业内人士说。 


上海某长期关注空运市场的人士告知记者,以3月19日从上海发往全球各主要地区的航线为例,上海飞至欧洲的一公斤货物运费约为40-50美元,上海飞至美国已经超过50美元,即使是上海飞至亚洲区域其他国家,目前也超过了20美元。他补充说:“由于飞机少货物多,交易的形式已经变为了先托书订仓位,然后再谈价格。更可怕的是,就算愿意付出高额运费,但货物还是只能堆积在仓库,因为很多航空公司和航空货物代理商都已经不接货了,这也就意味着即使有钱也不一定能运出去货物。” 


业内人士预测,随着疫情在中国的转好,中国越来越多的工厂复 工,“中国制造”也将加快向世界各国涌进的速度。与此同时,疫情在世界的蔓延将导致国际客运航班的进一步减少,因此,近期内航空运价会持续飙升。 


运价上涨使得供应链各参与主体均无法“独善其身”。对跨境卖家来说,空运价格的增长首先影响的是运营轻小物品的卖家。发货的卖家受人员和货物流通限制,会在投递时效性上会产生较大的延迟,这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卖家的店铺绩效。随着国外疫情的加剧,物流的班次和效率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正常的头程期间有可能会被拉长很多,这可能会进一步加剧断货危机。 


不难发现,以上影响都会造成回款周期的拉长。回款作为现金流是企 业的生命线,回款周期的拉长对部分 现金流较弱的商家来讲,可能是致命 的打击。 


不过也应看到,在目前的局势下,跨境卖家也可能会迎来一定的积极因素。以美国为例,线上和线下市场的争夺一直非常激烈,在疫情日益严重的现在,去线下购物的顾客会大幅减少,线上的购物可能会迎来一波小的爆发。 


开瑞国际物流董事长黄春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同于中国延迟复工的做法,韩国疫情防控初期并未停工,因此当时开瑞国际这条中韩航线的业务目前暂未受到较大影响。但随着韩国疫情逐步严重,情况不容乐观。谈及如何未雨绸缪时,她说:“对我们来说,当前要把所有线下的业务尽量线上化,假如中韩外贸整体波及的话,则要极力争取市场份额。” 


微信截图_20200414104108.png


保障运输?各方协同 


在全球疫情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客运班机难以有效增长,甚至出现部分减退现象,减少的腹舱运力暂时是难以弥补的。因此,不少货主选择其他运输方式,但为保障时效仍有不少货物需要航空运力,对此,一些航空公司增加了货运航班班次。 


根据民航局公布消息,3月9日-15日中国与境外航点计划执行航班2161班,其中,客运1291班、货运870班。对比前一周,计划执行航班减少143班,其中客运减少188班、货运增加45班。比如,顺丰航空在3月14日开通运行“深圳=吉隆坡”国际货运航线,由均瑶集团和吉祥航空打造的“喜鹊到”一站式航空货运平台开通成都到上海货物运输当日达服务,国泰航空甚至拿客机当货机使用。大韩、韩亚、全日空、DSV等也都纷纷增加到中国的国际货运航班。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对于航空公司而言,近期来看,应优化内部管理体制,与机场等各单位联动工作,搭建信息共享平台,整合资源,协同抗疫。同时,提前安排2020年夏秋季航班时刻,各航空公司协作优化运力,合理投放运力,应对货运可能出现的“报复式”增长,逐步提升航线经济效益,不断推进复工复产进程。远期来看,航空公司可以与机场联动发展,加快航空运输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设施容量水平,合作搭建临时起降点,提高应急处理能。同时, 还应努力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扩大航线网络,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 


中国民航大学临空经济研究中心专家石学刚认为,近期来看,由于前期疫情影响导致各工厂和企业停工停产,货物运输环节中断,如今复工复产出现了空运爆仓的局面。航空货运承运企业应与供应商积极沟通,反馈当下运力情况,订舱时尽可能提供可靠数据,调整内部管理方案,适应当下经济形势,确保资金链不断裂。同时大力整合自有航空物流资源,持续强化自身在应急运输中的战略思维,延伸海外供给端,扩展服务范围到生活、生产资料方面,为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搭建更可靠有利的物流支撑平台。 


远期来看,企业们还应树立长远目光,完善内部管理体制,积极培育忧患意识,建立与客户和供应商的应急沟通机制,同时发挥规模效应;加强与海外仓的联动发展,完善国内外运输网络;延长产业链,增强上下游企业的集聚效应,以降低时间成本和空间成本,及时满足突发事件的需求。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