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山东港口日照港:从传统到现代的升级之变

发布时间:2025-09-03    191 次浏览

 

 在山东港口日照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无人驾驶的集装箱卡车往来穿梭,自动化轨道吊运行有条不紊,平均每五秒钟就有一个集装箱起落。近年来,日照港深入推进智慧绿色港口建设,加快传统大港向自动化强港转变,建成全球首个顺岸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以及全货类适用、全流程互通、全系统智能的大宗干散货智慧绿色示范港口。

日照港的诞生,始于国家战略。上世纪80年代,为解决“北煤南运”难题,这座黄海之滨的小渔港被赋予重要的历史使命。40余年间,日照港以惊人的速度崛起:从最初的煤炭单一货种,拓展至铁矿石、粮食、原油等多元业务;从年吞吐量不足百万吨,到2023年突破5亿吨,跻身全球港口前十。

在码头建设的关键阶段,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三个一”的顶层设计,港口规划一盘棋,资源开发一张图,管理服务一张网。在山东港口集团的统一调度下,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调集精兵强将,加入到日照港协同攻关,共同攻坚无人集卡“去安全员”等世界级难题。

2021年10月,全球首个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在日照港投产,为全球港口提供了传统码头改造升级为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新方案。投产以来,单机平均效率提升50%,综合成本降低70%。

用十分之一的改造成本、三分之一的建设周期,让老码头焕发新生。如今,这座曾以煤炭装卸闻名的港口,正以“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码头”的创新范式,向世界证明:智慧转型不是豪华码头的专属。当中国港口人将自主创新的基因植入传统基础设施,老码头同样能跃升为引领行业的“数智灯塔”。

2020年,山东港口日照港大宗干散货智慧绿色示范港口运营团队成立,开启了大宗干散货智慧绿色港口建设的新路径。

相较于集装箱运输,以铁矿石、煤炭和粮食为主的大宗干散货,存在形态、运输船舶类型、卸货方式等差异,“如何在单一码头上,实现多种干散货装卸的自动化”,也是各大港口尚未攻克的世界难题。

秉持10年领先、15年不落后的理念,运营团队以不服命、不服输、不服气的精气神,边建设、边生产、边攻坚、边创新,开创规模更大、货种更全、工艺更强、集约化程度更高的全自动化智慧绿色大宗干散货码头作业全球新模式,打造5G加数字、中台加AI数字孪生智慧核心,引领港口运营由人工决策迈向智能决策新时代。

没有先例,就创造先例。目前,大宗干散货门机作业以单人单机操作模式为主,突破多机协同自动化作业,门机自动化成为关键。经过上百次研讨,反复测试调整,大宗干散货智慧绿色示范港口建设团队先后攻克了抓斗防摇定位等难题,成功实现门机自动化作业。

2024年12月,日照港发布了大宗干散货智慧绿色示范港口建设成果,智慧绿色协同治理技术实现新突破,通过200余条作业流程智能链接各泊位、堆场,三大作业区互联互通,实现生产资源动态调整和最佳配置。首创“5G+超级电容”电动机车,研发机器人自动摘钩及清厢系统,实现装卸车、装卸船全流程自动化贯通。研发新一代大宗干散货全域智慧管控系统B-TOS,首创4D时空智慧堆场和轻量化算力平台,实现毫米级定位和实时可视化管控,生产调度决策“秒级”响应。构建“立体感知+数字治理”智能环保管控模式,港界PM10、PM2.5均值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建设生态友好的“园林式港口”,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年碳汇2490吨。首创风光互补零碳海上信息平台“龙睛塔”,开发海洋数字孪生应用平台,形成地形、气象、水流、目标四维联动的航道全息展示。

山东港口日照港抢抓发展机遇,通过自主研发和创新,解决了传统干散货装卸工艺效率低、自动化率低、能耗高、污染重等系列行业难题,在石臼港区南作业区510万平方米土地上,一座全货类适用、全流程互通、全系统智能的大宗干散货示范港口正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焕发蓬勃生机。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