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高位”防疫之下上海外贸物流如何走出困境?

发布时间:2022-04-15    368 次浏览

 

?近日,一张上海海域附近船舶密密麻麻拥挤在一起的截图在网间流传,图称上海的港口延误情况越来越严重,在上海港等待装卸的船舶数量已飙升至300多艘。

很快,这一说法被辟谣。上港集团声明称,目前上海港作业平稳有序,上海港的靠泊效率大幅优于2021年的整体水平。

作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上海代表着国家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确保上海口岸安全畅通具有极其重要的全局和战略意义。但随着国内疫情防控的升级,国内供应链普遍受困于国内物流,上海贸易流通速度明显放缓。此时,上海的外贸物流公司、货代公司又将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困境?

1封城之下集卡受阻

“从3月中旬开始,我们就收到了国际快递公司、货运公司和仓库发来的通知,称受疫情管控影响将暂停相关服务。即使有的公司为了揽件收走了货物,但也多数卡在途中,几天没有消息。”一位上海货代公司负责人向《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记者诉苦。

“受疫情影响,我们在上海港的总体上业务量下降了15%左右。”4月9日,中远海运销售总经理张海峰向《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记者透露,目前客户订单量其实并没有下降,他们的订舱量也是满的。究其原因,国外客户并不因本次上海疫情爆发就此中断贸易往来,同时国内商家也希望可以履行订单。

“作为物流服务商,我们当然也希望可以为客户提供正常的运输服务,但因为国内各省市之间跨区域的疫情防控需求,设置了一些通行政策,导致整个运输效率有所下降。”张海峰补充介绍,“因为疫情防控需求,可能会导致我们的集装箱卡车(以下简称“集卡”)在一些道口无法下去,因此客户就没办法装箱;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是,我们的车辆到了工厂后,当地突然宣布车辆不能外出了,于是连司机都被关在工厂里了。”

的确,上海封控举措之下,能够流动的司机和集卡数量有限,这是当前制约港口货物集疏运的主要问题。“很多停车场都封控了,根本出不去。我们公司在上海的几十辆集卡,现在能运转的也就几辆了。”4月10日,上海美极特国际货运有限公司总经理蔡学军向《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记者表示,上海3月28日实施“半城封控”以来,人员流动受限,司机基本都在居家隔离。因此,他所代理的货量骤降了差不多一半左右。

此外,蔡学军还说,“由于他们很多驾驶员是外地过来的,又被封在驾驶室里,只能住在车上、吃在车上,而且吃饭都是问题。”

对此,《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记者从上海高东镇物流协会会长李上锋处了解到,为了解决滞留的集卡司机吃饭难的紧迫问题,他们组织了一些干货,比如泡面、面包给司机,但是这些东西吃了两三天后,驾驶员们纷纷表示吃不下。所以,该协会协调了当地市场监管所,找到了一家当地有制作盒饭资质的公司,并且承担了维护用餐场地秩序的工作,为司机们搭建了一个集装箱临时食堂。

2长三角区域通行证互认

据记者了解,疫情防控趋严背景下,为保障集卡通行和装卸效率,日前,上海市加强进出港口的集卡闭环管理,并推动长三角地区通行证互认。

为了实现上海港集疏运集卡全链条闭环管理,4月6日晚间,上港集团发布《关于无纸化派车和<上港集团防疫通行证>的重要通知》,要求自4月7日起,车队做无纸化派车时必须选择派车目的地省区市,并填写门牌号,否则不能派车。

而就在此前一日,上海市交通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进出上海港集装箱运输车辆闭环管理的通知》。其中对进出上海港的集卡提出五点核心要求,即:必须持有有效《道路运输证》;必须安装卫星定位系统并保持在线;必须填报起运地和目的地,并保证行驶轨迹与填报信息一致;在上海市境内指定堆场、服务区、集卡核酸检测点和装卸货场停放车辆;集装箱运输企业要对车辆全程实时监控,车辆应按指定路线或地点行驶、停靠,司乘人员全程不得擅自下车。

根据上述通知,上海市交通委、上港集团以及长三角各省交通管理部门共享信息,未按填报轨迹行驶、未遵守外省市疫情防控管理规定的集装箱运输车辆,都将被列入黑名单,不得进出上海港区。

“压实口岸防控责任,上港集团以防疫生产两不误的实际行动,保证供应链物流链稳定,保证国家外贸和城市正常运转。”上港集团相关负责人公开表示,除加强闭环管理,上海港亦针对相关问题优化管控举措。上港集团4月6日发布的公告显示,当日起《上港集团防疫通行证》的核酸采样记录可以衔接全国范围内核酸检测机构的数据。

当前,共同抗疫责无旁贷,而外贸平稳运行同样至关重要。“政府对此也相当重视,包括口岸委、交通局等在内的当地政府部门,会在合理范围内尽可能为外贸业务提供一些专门的措施,总体上还是有渠道可以走的,只是从防疫的角度会更加严格一些。”张海峰表示,长三角地区通行互认最终还要看当地防疫政策,但目前只要公司有通行证的集卡,基本都可以通行。

3纾困政策与自救解困并行

“推进电子化应用,和相关港务等加强应急处理措施,是我们在疫情爆发后的主要应对措施。”张海峰对记者说,从2016年开始,中远海运就已经在很多业务环节推行了电子化操作,而在现阶段更能体现出电子化操作的优势了,包括订舱、放箱等一系列环节中均有普遍采用。因此,客户服务方面并不是问题。

此外,疫情爆发后,中远海运启动了三大保障措施:

一是陆改水。因为从上海口岸出的货多数来自江浙皖,大部分是通过集卡托车运至上海。在受疫情防控需求无法保障跨区域集卡车运输效率后,就会建议客户把货物托到当地的港口,从而形成陆改水。

二是陆改铁。充分发挥海铁联运的功能,因为中远海运具备铁路与上海港轮船直接进行对接的功能,所以会建议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昆山等区域的客户采用铁路运输,来满足他们的出货需求。

三是水水联运。中远海运是具备内贸运输和外贸运输双重能力的。也就是说,可以通过京杭运河运到长江再运到上海港,并且采用内贸箱子转外贸箱子的模式,这样可以很顺利的把工作衔接起来了。

同样,面对业务量的下降,蔡学军坦言,他们已经在寻找新的客户了。“我们主要是靠陆运出口欧洲市场,中欧班列是我们的主要路线。其实,除了本次上海疫情影响外,俄乌战争也对公司业务造成了很大冲击。”蔡学军透露。

据他介绍,自从俄乌战争开始,基本上他们的出口业务就处于半停滞状态了,因为,自从战争开始后,只要是经过俄罗斯的货,欧洲都拒收。所以,他只能再重新寻找线路去欧洲。而此次上海疫情的突发,更是让蔡学军的新业务拓展之路雪上加霜。

“近期,我们开拓了几条不经过俄罗斯线路。比如,改走哈萨克斯坦到土耳其,然后再从保加利亚进入欧盟这条线路。另外,我们开始从格鲁吉亚经过黑海,直接到罗马尼亚这条线。但这样走的时效远不如经过俄罗斯到欧洲快,这意味着我们的成本需要增加50%以上,但是现在也没办法,企业还是要自救。”让蔡学军略感欣慰的是,政府层面或许已经看到了跨境物流服务商的难处,从俄乌战争开始,中欧班列的铁路运费价已经大幅下调了40%~50%。

此外,据《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了解,为全力支持上海打赢疫情防控硬仗,日前,上海海关出台了抗疫情保民生助企业促发展的10条措施,这10条措施是特别针对上海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的企业订制的抗疫“大礼包”:准许企业延期办理保税展示交易、检测维修等海关手续等支持措施,将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企业受疫情的影响降到了最低。在全力保障浦东机场、外港、洋山等主要空港、海港口岸通关顺畅的同时,采取切实的措施,确保上海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安全平稳运行。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