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智体系”重塑辽港集团作业节拍
发布时间:2025-08-22 278 次浏览
8月18日,在大连港集装箱码头,“中远法国”轮完成智能装船作业,缓缓驶离。
近日,辽港集团“智慧港口2.0”项目交出最新成绩单:船舶平均在泊时间压缩5%,集装箱卡车周转效率提升4%,口岸单证电子化率达到98%。这组数字背后,是一套被称作“智慧骨架”的“四智体系”——智能操作、智慧运营、智链生态、智感环境——正在重塑辽港集团的作业节拍。
“过去,50公里外大窑湾的港机设备昼夜轰鸣,楼下周边是口岸的‘跑单一条街’,热闹非凡。”在大连航运交易市场三楼,大连口岸物流网产品交付中心的李志芳指着楼前安静的马路说,“现在,纸面单据全部电子化,实现企业零跑腿。”
这样的转变来自“智链生态”。船公司、海关、海事、交通等13类角色被接入同一条“信息高铁”,实现“一次提交、多方共享”。船舶抵港前,企业只需在船舶综合服务中心完成一次性申报,数据便自动分发给各监管方。查验准备时间由35小时压缩至14小时,码头彻底告别纸质单据,缴费也能“秒办”。
而在5G+AI的加持下,海关“云眼查”系统让监管更“聪明”:查验关员戴上AR眼镜,可远程指挥AI识别货物,风险企业无处遁形;对守信企业则实行“云抽查”,真正实现“无事不扰”。
站在码头,记者几乎闻不到柴油味,耳边只剩电机低鸣。辽港集团首席数字官、科技与数字化部部长杨惠云介绍,“智感环境”让港口“清新转身”:流动机械中油车比例持续下降,预计年减排二氧化碳1200吨;岸电系统年供电量超30万千瓦时,船舶靠港后即可“插电呼吸”。
“过去工人一身油渍,如今坐在空调房里点鼠标。”杨惠云说,这是“智能操作”与“智慧运营”双轮驱动的结果——
5G远控岸桥、无人集卡、AI调度算法协同作业让船舶装卸如拼积木般精准;
数字孪生港口实时映射人、机、货、船全要素,为每一台设备、每一名工人派发最优指令。
“真正的智慧,是让每个生产要素释放最大效能,让每个港口人找到自己的新坐标。”杨惠云说。
如今,“智慧港口2.0”已在辽港集团旗下大连港、营口港等五大港区全面复制,累计服务东北腹地近2万家外贸企业。今年上半年,辽港集团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3.7%,其中外贸箱量增长3.3%。
借AI之翼,向海图强。接下来,辽港集团将把“四智体系”沿东北陆海新通道全线铺开,以港口为枢纽,把数字化红利延伸至东北腹地,乃至东北亚更广阔的市场。
本文标题:“四智体系”重塑辽港集团作业节拍
本文链接:https://www.gjkdwl.com/news/sizhitixi-76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