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新洲:建设“大国粮仓” 打造华中“食谷”
发布时间:2025-07-22 150 次浏览
7月中旬,艳阳高照。一艘载重3000吨的巨轮,停泊在长江中游的武汉新洲龙口港。第一斗玉米被港口码头的抓斗机抓起后,经过一条全长800米的全自动皮带机,以平均400吨/小时的作业速度,被源源不断地送入国家粮食现代物流(武汉)基地的粮食筒仓。
国家粮食现代物流(武汉)基地是中部地区首个将粮食和冷链产业布局于一个园区的大型仓储物流项目,总投资超60亿元,占地约2000亩,近100家食品产业链生态企业在这里集聚。
武汉东部的新洲龙口港,是长江中部最大的深水码头,背靠黄金水道与武汉交通枢纽铁路、公路、航空等巨大的优势,肩负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一座现代化的华中“食谷”正在新洲呼之欲出。
在铁路运输方面,物流园有着平整铁路道砟,正迎接8月份货运铁路的开通。这条长5.4公里的铁路专线,与江北铁路相连后,可接通京九、京广两条国家铁路大动脉,为基地构建起通江达海、横贯东西、纵横南北的粮食物流大通道。
同时,随着湖北交投双柳长江大桥于明年上半年通车,武汉新洲至鄂州的行车距离将由一个半小时缩短为5分钟,港口货运至鄂州花湖机场的距离将缩短到不足一小时,“食谷”“光谷”融合发展加快促进武汉都市圈一体化发展。
“轻点鼠标,就能实现买全球、卖全球。”在国家粮食物流基地数字客厅,可以清晰看到,基地开通“北粮南运、外粮内运和鄂粮外调”三条示范线路运营,基地粮食可以运送到重庆、四川、湖南等内陆省市的仓库和加工厂。
传统粮仓不同的是,基地粮仓通过加装电子围栏等数字化改造,实现对到货检验、入库、出库、调拨、移库移位、库存盘点等环节数据的自动采集与传输。同时,基地物流园的冷库内载运装备全部实现电动化、自动化、无接触装配,库内配备有温度传感器、温度记录仪、RFID电子标签及自动识别终端及监控设备,对货物进出库可实行全程可视化监控、数据自动收集,资料可追溯。
目前基地已累计实现多式联运量350万吨,完成粮食吞吐量近400万吨,粮食仓储进出库量10万吨。随着后续配套项目的投入使用,长江之腰的“大国粮仓”将成为中西部粮食物流核心枢纽与贸易集散中心。
随着粮食基地的落户,新洲龙口配套产业的“磁场”效应日渐凸显。去年6月,总投资27亿元、总仓容50万吨的长贸国际冷链物流园在基地开仓试运营。目前物流园区已与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全球养殖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通过“江海联运”通道,将全球优质牛、羊肉送入千家万户。
大型企业纷纷布局新洲“食谷”。早在2023年7月,中国500强企业通威集团落子新洲龙口,建设华中区域总部及年产40万吨智能饲料厂。台资巨头竞衡集团紧随其后,选址新洲龙口,建设武汉智能大健康供应链产业园及华中区域总部经济项目,包括公司的办公和研发、销售、结算等功能中心。去年2月入驻的川为冻品,借助冷链物流园区的优势,将销售区域扩大到了长三角、珠三角、川渝等区域126个城市,销售产品包括鸡鸭牛羊肉、水产、火锅、调料和粮油等4000余类。
如今,这座华中规模第一的冷链物流园,凭借完善的配套服务、强力的运营能力、高效的制冷环境,吸引了90余家客户签约入驻,涵盖了食品贸易、平台、城配等冷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华中“食谷”产业渐成生态。
据悉,基地将着力发展冻品加工、食品加工、稻米精深加工、油脂油料加工四大产业链,推动园区企业聚集、产业集群、资源集约、系统集成,打造“原粮集散—精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供应链金融”全产业加工生态圈,形成百亿资产、千亿营收、万亿生态的产业示范园区。(文/图 程书雄 王林军 胡晓康)
仓储 冷链 冷链物流 武汉物流 物流 物流园 物流基地 铁路 食品物流
本文标题:武汉新洲:建设“大国粮仓” 打造华中“食谷”
本文链接:https://www.gjkdwl.com/news/wuhanwuliu-75545.html
相关信息推荐 Related Suggestion
- 全球首台船用氨燃料二冲程发动机成功安装
- 新新运航运将收购俄罗斯港口股份
- 上半年“钱凯-上海”海运航线带动上海对秘鲁进出口值大幅增长34.9%
- 运价7连跌!波斯湾12.8%、南美7.8%、美东6.5%!
- 广州港穿梭巴士织密大湾区物流网络
- 通辽机场场务人员起早贪黑积极保障飞行安全
- 报告:各贸易航线间的主要空运费率差异明显
- 国际民航早报|虽缺发动机,空客仍坚持820架交付目标;卡航希思罗航班量将增至每天10班!
- 阿里CFO回应3800亿+500亿投资
- 乘客充电宝掉入座椅缝隙 韩亚航空一航班紧急返航
- 1688:内部明确提出“向AI要人效”目标
- 西藏铁路和民航运输形成相互促进共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