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收藏!物流模拟场景构建的四个步骤

发布时间:2021-05-09    420 次浏览

 

导读
在生产物流系统化诊断中,生产物流模拟场景构建主要是基于对实体的三维坐标系、供应商的地理坐标系(GIS)构建物流的数字化虚拟场景,再通过对企业物流活动的基本逻辑与作业能力进行编译,以及系统给的评价标准,为企业物流活动的模拟做准备,供参考。
1、实体构建 实体构建可以采取三维模型可视化的方法和数据模拟的方法,如果采取数据模拟的方法,由于需要一边进行计算一边进行渲染,其可视化效果相对较差。 以下以一个用代码构建的简洁场景进行数据模拟方法的说明,我们通过代码构建一个场景的简要图形,图中红色部分表示工位,当工位发起叫料时,由仓储进行齐套及配送。整个过程中, 所有的设施、工位、物料等都处于一个三维坐标中。因此只要发起了物料需求,仓储的分拣配送以及入库上架等所有一系列的动作都可以在三维坐标里边可以记录。 数字化场景的实体构建方法对企业信息化有一定的要求,若企业信息化程度不足,也可以通过手动的方式进行构建,但是速度会非常的慢且准确性较差。借助企业信息化系统里面可以准确查询到库位的信息,从而在三维坐标体系里面进行具体位置的迅速定位。 与此同时,企业的WMS中还可以调取出相关仓储物流作业人员的ID、作业时间等内容。 除了信息化的要求之外,数字化场景的实体构建对于企业标准化的作业流程、标准化的包装器具等都有一定的要求。信息化及标准化的程度会影响到数字化场景构建的颗粒度和准确性。 数据化的模拟与三维模型可视化模拟的方法都有坐标体系,但是三维模型可视化的构建方法难以加入作业的逻辑及算法。 在数字化场景构建完成之后,我们还需要将场景回归到业务流程。将所有物料和作业流程等产生的相关数据对应到相应的流程里面,再来看整体的活动。 2、作业模块构建 制造企业供应链物流系统中,有采购(入厂)物流模块、生产物流模块、销售物流模块,每个模块中有其历史作业量数据、当前作业资源数据,如人员、设施面积、设备等,对其进行采集和标准化。 3、成本模块构建 对资源成本数据、运输成本数据、运营成本数据等在作业过程中会产生的主要成本的单位发生额进行采集。 4、 预测输入 对未来物流场景中会发生变化的数值进行统计分析并标准化。如未来产值的增长率,以及不同产品的增长率,未来设施面积可能发生的变化,资源可能发生的变化,作业逻辑可能发生的变化。对这些预测和变化进行必要的逻辑构建和量化。 作者 | 黄尧笛 来源 | 环球物流咨询规划 此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物流沙龙立场
推荐阅读
▼ 扫码添加小助理,邀您加入 物流交流分享群 (添加时请备注 “公司-领域-入群” )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