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独立站热潮或许是对亚马逊封号潮的冷回应

发布时间:2021-08-04    325 次浏览

 

亚马逊封号潮的背后是流量生意


亚马逊封号潮由4月底帕拓逊账号被封开始,据深圳市跨境电子商务协会统计,近两个多月,全国各地累计被封的活跃账号达9万多个。


为什么亚马逊出台日益严苛的政策?别忘了:电商是流量的生意。


亚马逊意识到——面对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如何证明自己仍然是“地球上最看重客户的公司”,所以希望通过严苛的规则对现存卖家进行洗牌,改良营商环境,留下能跟着自己规则走、选品优良的卖家,维护“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保持自身流量优势。


与其被分摊流量,不如获取流量自主权


不管平台政策是否宽松,都会加大卖家们的运营成本,独立站正在成为卖家为疏解三方平台的“流量霸权”和增强自身流量“安全感”的不二之选。


像亚马逊鼓励使用FBA、惩罚刷单的政策,只是,中小卖家往往不具备发FBA的资金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却有试图通过虚拟海外仓规避库存积压风险的动机;同时,花钱刷单也是中小卖家为争取更多流量、迎合平台review政策的无奈之举。


所以说,打着维护公平竞争旗号的平台政策,往往会让中小卖家的生存环境更为严酷,同时也让大卖家竞争优势更为凸显。


这时候,再次掀起独立站的热潮,不足为奇。毕竟独立站相对亚马逊,卖家可以真正拥有自主获取、分析、应用客户流量数据的权力,不受任何除自身和客户之外的第三方牵制。


独立站和第三方平台不是二选一的选择题


流量竞争是电商行业的底层生存逻辑。作为流量入口的各类跨境电商平台,不可避免地成为了流量争夺的主战场。


所以,入驻平台和做独立站,显然不是“二选一”的题目,从站内运营、推广营销、物流、品牌塑造角度看,大部分头部卖家都会选择同时布局。


1、站内运营


平台:


卖家之间的刷单、跟卖、价格战的恶性循环竞争,以及平台广告费上涨、手续费提高的政策调整等诸多因素,造成了众多平台卖家的利润大幅度缩水。即便销售额呈上涨趋势,纯利润却呈逐步下滑状态。


独立站:


网站运营完全由自己决定,营销渠道、折扣力度、图文视频、商品描述、销量收藏量自定义等等,并且所赚即所得。


2、推广营销


平台:


站内PPC广告、刷单、站外Deal、联盟营销。刚入驻平台的新卖家,会获得一段时间的流量扶持,后面同样需要打广告来引流,否则也是没什么流量的。


第三方的运营是基于平台的规制和平台用户的属性来决策执行的,是对商品的运营。


独立站:


 Facebook/Google付费广告。


Facebook、instagram、Youtube等社交平台做内容营销、网红营销。

社媒博客关联营销,比如卖时尚服装,除了找时尚大V、YouTube和ins外,也可以在欧美流行音乐网站里投放广告。


TicTock投放广告、直播电商。


... ...


独立站获取流量方式很多,但也是最核心的难点—运营和流量获取。这也是导致很多跨境电商企业独立站做不起,甚至亏损的原因。


因为独立站从零开始,从消费群体、平台属性、用户的购物体验等方面运营,即运营平台的同时也要运营商品。流量推广是独立站最烧钱的地方,流量成本持续支出是导致很多独立站无法生存的原因。


3、物流


平台:


占用资金的规模太大,对发货时效有要求。


FBA仓库里要保证不断货,压一批货。

工厂里要保证供应,预生产一批货。


海里飘着的,是要补过去的货。


独立站:


无需像第三方平台一样备货,有订单后再去采购即可。


对发货时效无要求,大部分卖家通过自发货、海外仓。


4、品牌塑造


随着消费的升级,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会更看重产品的品质以及购物的体验和服务。


品牌建立后,卖家能从品牌的层面向消费者传递这个品牌的品质和服务。且通过对品牌的运营,卖家能够提升客户对这个品牌的忠诚度和终身价值,也能够增加品牌带来的附加价值,从而提升利润空间。


从以上角度看独立站运营,可以知道,自有工厂、中小卖家选择shopify类独立站不如选权威第三方平台,若真有中小卖家可以支撑得起独立站的运营费用,选品时也应该避免销售大众普货。


但长远来说,运营独立站就是在打造一笔资产,因为无论是未来还是现在,存留下来的用户信息都极具商业价值。


从这个角度看,亚马逊为代表的第三方平台和独立站不再是跨境电商卖家二选一的选择题。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