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扬州海事“四联四力”打造船舶污染防治共同体

发布时间:2024-12-31    9 次浏览

 

近年来,扬州海事局坚持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共赢”的高质量船舶污染防治共同体为目标,围绕长江大保护,深化运用“四联四力”模式,系统构建了全港船舶污染防治体系,有效实现了“一零两全四免费”服务水域陆域衔接,绿色生态港口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和优化。
组织联建,强化共同体引领力。联合扬州化工园区、南京龙潭海事处,同4家危化品码头单位签订《仪征港区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联防联控机制合作备忘录》,按照“责任共担、资源共享、依法补偿、保障有力”的原则,通过发挥各危化品码头的专业优势,取长补短,互相协助,实现辖区溢油应急物资统一调派使用,助推仪征港区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联防联控机制提档升级。
联防联控,提升共同体作用力。会同交通、环保、港口、长航公安、消防等共同体单位开展港区防污染综合应急演练。针对危化品泄漏、溢油泄露及火灾事故发展迅速、情况复杂、扑救困难等特点,着重对联合作战的协同、科学、快速处置展开实战演练,有效检验了港区各类应急处置预案、磨合了联勤联动机制,水陆防污染应急处置队伍联合作战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水陆联保,提升共同体协同力。按照船舶污染防治“江苏模式”建设要求,遵循“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督促属地政府指导江都港区港口企业落实防污染主体责任,通过“联合出资、共享成果”等方式,实现了扬州辖区水上临时停泊区“一零两全四免费”服务高质量、全覆盖,2024年“扬州临停1”共接收生活污水2716艘次、垃圾2751艘次。
污染联管,增强共同体凝聚力。多次联合市环保局、交通局等共同体成员单位开展防污染集中检查。督促码头单位配备码头环保责任专员,推进精准计量,建立健全与靠泊船舶污染物送交需求相匹配的码头接收能力,确保船舶污染物“应收尽收”,2024年共接收生活污水24984艘次、垃圾27361艘次。码头单位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通过优先安排装卸货等措施鼓励靠港船舶主动使用岸电,确保“应接尽接”,2024年总供电23337艘次,供电量275.9647万度。
下一步,扬州海事将继续深化船舶污染防治共同体成果,不断壮大合作共赢的“朋友圈”,有力提升共同体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全力服务好长江生态保护和“水运江苏”建设。
刘云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