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艘全球首单改了!涉中国船厂!航运巨头决定换“气”
发布时间:2025-10-13 292 次浏览
据外媒消息,EPS证实,其在中国建造的14艘21万载重吨Newcastlemax型散货船将采用LNG双燃料推进系统,而非原本计划的氨双燃料发动机。该公司称这一决定为战术性调整,反映了航运业能源转型在技术、商业和监管方面所面临的挑战。
EPS的这批新船原本计划配备大型第二代氨燃料发动机,但由于技术尚未成熟,加之监管框架、加注基础设施及租船方成本担忧等问题,导致其无法按计划使用。
尽管如此,EPS仍承诺为其正在江南造船以及韩国HD现代重工两家船厂建造的总计4艘超大型液氨运输船(VLAC)部署氨燃料系统,这些新船将配备Everllence第一代60缸氨燃料双燃料发动机,预计自 2027 年开始交付。此外,公司还在着手推进集装箱船和汽车运输船氨燃料新造船项目。
EPS首席执行官Cyril Ducau表示:“我们最终的目标是在市场准备就绪时做好准备。经过团队和合作伙伴对氨燃料船舶的广泛研究,我们认为应将更多精力集中在VLAC项目上,让船厂和发动机制造商在其他航运领域大规模部署之前,先完善解决方案。”
他指出,氨燃料的基础设施、供应和法规体系仍在建设中,这是推广新燃料必然要经历的自然阶段,“因此我们采取逐步推进的策略,通过谅解备忘录、行业合作和项目建设积累经验”。
据了解,EPS于2023年9月与北海造船签署了3+3艘21万吨Ammonia DF(氨双燃料)/DF Ready散货船建造项目签约仪式,开启了双方的首次合作。以此为开端,EPS陆续在北海造船订造了14艘21万吨氨双燃料散货船。
这是全球首批双燃料氨动力散货船。虽然北海造船没有透露新船价格,不过据外媒消息称,每艘船造价接近8000万美元,全部14艘总金额将达11.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9.74亿元)。预计首制船将在2026年年中交付。
该型船由北海造船与中船重工船舶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CSDC)共同研发,总长300.00米,型宽50.00米,型深25.20米,结构吃水18.40米,航速14.0节,可达到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EDI)指标第三阶段(Phase Ⅲ)的要求,同时船舶满足氨燃料预设,后期将配置氨燃料主机及2个3000立方米氨燃料C型罐,确保未来可采用氨燃料实现船舶全生命周期 “零碳”运营。
按照计划,这批新船将采用由MAN Energy Solutions(现更名为Everllence)提供的氨双燃料主机。在2023年EPS签署首份订单时,这种发动机仍在开发中,当时MAN表示将在2024年年底之前为新船交付首批二冲程氨燃料发动机。然而,发动机尚未准备就绪促使EPS将全部14艘船更改为LNG双燃料动力。
据了解,EPS是全球最大的独立船东之一,在航运业有着60余年的卓越历史,总部位于新加坡,拥有6000名海员,450余名岸基员工,管理着由270多艘船舶组成的多元化船队,包括散货船、集装箱船、汽车运输船、油船、油化船、LPG船、LNG船,总载重吨达2800万吨,平均船龄不超过10年,其中双燃料船舶80余艘。
自2021年以来,EPS一直活跃在新造船市场上,在中日韩船厂先后订造了超过140艘新船。克拉克森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EPS在建新船共计108艘,船型涵盖集装箱船、汽车运输船、液化气船、油船等,到2029年所有在建新船交付完毕后,EPS的船队规模有望超过300艘。
值得一提的是,在EPS更改燃料选择的同时,另一家在北海造船订造氨燃料散货船的船东——比利时CMB.Tech却决定坚守氨燃料。CMB.Tech目前在北海造船订造了10艘氨燃料Newcastlemax型散货船,预计将在2026年至2027年交付。
CMB.Tech的新船将配备WinGD设计的氨燃料双燃料发动机。WinGD首席执行官Dominik Schneiter表示,公司首台大缸径X72DF-A发动机已准备好在今年第四季度在青岛进行测试,测试完成后将交付船厂安装。
根据DNV发布的最新白皮书,氨燃料在短短五年内从概念阶段迈向早期实施阶段,正逐步成为远洋航运的一种低碳温室气体替代燃料。自2020年以来,氨作为船用燃料在法规、技术和基础设施方面均取得显著进展。安全框架已从基于风险的审批发展为国际海事组织的临时指南及每年更新的船级规范。技术成熟度持续提升——目前已有39艘氨动力船舶订单、商用发动机已面世,并完成了首次燃料实船演示。虽然目前蓝氨和绿氨产量较低,但已确定的计划将使年产量在2030年达到1400万吨。加注基础设施也在全球关键港口(包括新加坡和鹿特丹)完成试验后逐步兴起。
本文标题:14艘全球首单改了!涉中国船厂!航运巨头决定换“气”
本文链接:https://www.gjkdwl.com/news/hangyun-78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