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箱量突破100万TEU 辽港集团海铁联运激活东北物流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5-09-12    315 次浏览

 

箱量突破100万TEU 辽港集团海铁联运激活东北物流新动能

 日前,在大连港集装箱码头后方的中铁联集大连中心站,一批刚从码头完成卸船作业的50个空箱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装车作业,即将在当天傍晚如期发往沈阳。这是继7月末辽港集团上线“内贸空箱船舶直发铁路”新模式后的再一次作业。

创新的作业模式让内贸空箱实现了从船舶到铁路的不落地直接发运,大幅提高客户空箱周转效率。这也是辽港集团进一步挖掘海铁联运服务潜能的又一次创新尝试。

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实现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是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举措,海铁联运作为打通港口腹地与出海口的关键纽带,正成为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重要物流引擎。截至今年8月,辽港集团海铁联运业务量突破100万TEU大关,同比增幅近20%;旗下大连、营口、丹东、盘锦等港区同步发力,服务网络持续织密,服务模式不断创新,为东北产业升级与内外贸“货畅其流”注入澎湃动能。

增速领跑

多维增长勾勒发展新曲线

清晨的中铁联集大连中心站,在龙门吊的精准作业下,满载汽车零部件的集装箱正通过海铁联运公共精品班列发往内陆腹地;营口港集装箱码头堆场里,已经完成铁路卸车作业的粮食产品即将登轮下海——这是辽港集团海铁联运繁忙作业的缩影。

今年以来,辽港集团海铁联运业务交出亮眼答卷:大连、营口、丹东、盘锦港区均实现较大增长;丹东港通过“散改集”“公转铁”等举措,推动玉米、瓷砖、矿泉水等大宗货物高效流通,海铁联运增幅实现跨越式增长。

亮眼答卷的背后,是辽港集团在国家“交通强国”战略指引下,对海铁联运潜力的深度挖掘。作为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港口企业和东北海陆大通道的关键节点,辽港集团通过整合腹地分散的物流需求,打造城际公共精品班列等物流产品,有效降低区域物流成本,让东北腹地的粮食及其深加工产品,以及钢铁、汽车零配件等产品“出得去”,海外的消费品“进得来”。

织密网络

把服务延伸至“毛细血管”

高品质的物流服务,源于畅通的物流通道。今年以来,辽港集团持续加密海铁联运服务网络,让高效的海铁联运服务从“大动脉”延伸至“毛细血管”,构建起“通海达陆、链接天下”的服务网络新格局。

大连港区新增3条集港班列线路,推出沈阳、长春等5条“定点、定线、定车次、定时、定价”的“五定”公共精品班列——普速班列效率较零散发运提升超50%,快速班列更是提效达80%以上,为汽车制造、冷链等产业提供高效的物流服务;营口港区新增2条集港、3条疏港班列,稳定运行公主岭、五棵树、富锦等8条集港铁海快线班列、7条疏港铁海快线班列,创新“铁路宽体箱到港集改集联运”模式,并配套“港前仓”,有效提升了腹地粮食深加工企业的产品周转效率。

丹东港则聚焦绿色物流与港铁合作,通过联合铁路与船公司,强化物流节点衔接,构建起“班列+港口+班轮”服务体系;盘锦港业务人员深入东北粮食主产区、内蒙古硅砂加工基地,为客户量身定制物流方案,积极践行“行商”文化,有效激活货源市场。

模式创新

从基础保障到增值赋能

创新,是辽港集团海铁联运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近年来,除了深入挖掘传统海铁联运服务效能,辽港集团大连港区不断探索“中欧班列+近洋航线”、商品车“滚装海运+集装箱班列”等多元化、个性化海铁联运产品;营口港区铜精矿“零货损”散改集品牌和“重去重回”模式充分提升铁路运能利用率,“来粮去矿”“去矿回粮”“矿、渣对流”“肥粮对流”等新模式有效降低客户物流成本。

在协同物流链方面,辽港集团进一步加快推进“一单制”应用:外贸方面,与马士基、海洋网联等船公司合作,将海运提单延伸至内陆,今年前7个月业务量同比激增231%;内贸方面,推进粮食及深加工产品、化工品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打造东北途经营口港转运至华东、华南的海铁联运“一单制”服务品牌。

这些创新举措不仅入选辽宁省首批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典型案例,更让辽港集团从“港口装卸服务商”转型成为“物流解决方案提供商”,深度融入东北汽车制造、粮食深加工、钢铁等产业价值链,为腹地企业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物流保障。

从中铁联集大连中心站到营口港区海铁联运作业场站,辽港集团正以高质高效的海铁联运服务为支点,支撑起一条南北畅通的多式联运物流大通道,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征程中,奏响“海铁交响”的强劲乐章。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