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半年IT前沿技术发展及航空业应用盘点
发布时间:2020-07-17 415 次浏览
2020年曾作为很多科幻作品对未来的设定,但现实似乎和曾经的畅想大相径庭,科幻世界里的未来生活,好像并没有实现。反而新冠病毒疫情的爆发给全球造成严重了巨大冲击,2020年已然过半,高楼大厦间没有到处穿梭的飞行汽车,街道两旁也没有随处可见的全息影像,虚拟现实还只能通过影像呈现。
由于疫情影响,航空业面临非常严峻的形势,不仅仅是影响和冲击,而是生死存亡的危机。东航作为国内三大航空之一,没有坐以待毙,而是积极的推出多种举措,在“危”中寻求“机”,并打造持续的竞争力。一直以来,信息部不断利用信息化手段、前沿技术等赋能业务,在销售、生产、运行等各领域满足发展需求,最大化实现业务价值,提升东航核心竞争力。
本文选取了2020年上半年全球IT前沿技术的部分重大突破,搜罗了全球航空业的部分最新应用实践,同时也总结了东航2020年上半年在前沿技术方面的落地成果,也许一个未来感十足的生活还没到来,但是离我们其实没有那么遥远。
2020年上半年IT前沿技术重大进展
2020年开春至今,“新基建”跃升成经济热词,5G、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数字技术正逐步形成企业的全新基础设施,成为新时代企业在全球竞争中制胜的核心动能。
No.1 人工智能
01 工信部公示科技抗疫表现突出的人工智能企业
2020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发布《在科技支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表现突出的人工智能企业》名单通知,对在科技支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表现突出的一批人工智能企业进行公示肯定和鼓励。多家人工智能企业在防疫抗议期间推动肺炎CT影像辅助诊断系统、疫情防控机器人、智能测温系统、疫情防控外呼机器人等智能技术,发挥了积极作用,有效践行了企业社会责任。
02 我国学者在基于忆阻器的存算一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2020年1月,清华大学吴华强教授团队在基于忆阻器的存算一体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为解决忆阻器件非理想特性导致的阵列内部、阵列间的误差累积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为突破现行计算机架构“存储墙”的限制提供了新路径。
03 1750亿参数,史上最大AI模型GPT-3上线
2020年6月,OpenAI发布GPT-3人工智能模型,在许多NLP数据集上均具有出色的性能,包括翻译、问答、文本填空以及一些需要即时推理或领域适应的任务。GPT-3所创作的文章已经很难与真人所写区分开来。
No.2 5G
01 电信、移动、联通三大运营商联合发布《5G消息白皮书》
2020年4月,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联合发布《5G消息白皮书》,计划全面改革短信功能,推出5G消息业务,并提出了建设5G消息生态的理念。这是伴随着新基建的热议,关于5G的第一个“王炸”。用户无需下载客户端,在终端原生的消息入口即可接收到5G消息,用户之间可以发送文本、图片、音视频等多种媒体和多种格式的消息,公共服务和商业服务以富媒体和交互卡片的形式呈现,使沟通更丰富、更便捷。
02 5G应用如雨后春笋
2020年4月,中国移动携手华为完成5G基站在珠穆朗玛峰6500米前进营地的建设开通,这是全球5G建设达到的最高高度。
2020年5月,在山西在地下500多米的矿井里,建成了全国首个煤矿井下5G网络,通过70路高清视频,井下所有工作面的作业情况都能实时回传,生产现场再无安全盲区,5G为矿区的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2020年5月,厦门有了全国首个5G全场景应用智慧港口。一个集装箱从船上卸下直到堆场存放,全流程5G智能化控制。操作人员可以在一公里外,对吊机进行遥控。无人驾驶集装箱卡车可实现误差5厘米之内的精准控制。
No.3 区块链
01 区块链第一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2020年2月,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文件提出,要依托现有资源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加快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智慧气象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同样在2月,央行发布《金融分布式账本技术安全规范》,规定了金融分布式账本技术的安全体系。2月15日,《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正式实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已对外公布两批区块链项目备案名单。
02 雄安新区召开法定数字人民币(DCEP)试点推介会
2020年4月,雄安新区召开了法定数字人民币(DCEP)试点推介会。推介会由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改革发展局组织,包括数字货币的研发机构、试点商户受邀参加。试点商户以餐饮、娱乐、零售业企业为主,包括中海SPV、麦当劳、星巴克、赛百味、菜鸟驿站、中信书店等19家单位。
03 国家税务总局推动区块链 电子发票应用
2020年3月2日,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发布《关于推行区块链电子普通发票有关事项的公告》,决定在北京全市开展区块链电子普通发票的应用试点。
No.4 机器人
01 波士顿动力机器狗开售
2020年6月,网红机器狗波士顿动力spot终于正式开卖了,据悉一台售价7.4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近53万元,相当于一辆特斯拉ModelS的价格。其计划中的应用场景包括建筑安全、配送和家庭服务、道路巡检、医疗运输、农林植保等。
02 全球首款活体机器人
2020年1月13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刊发首例活体机器人研究成果。该项目由美国佛蒙特大学和塔夫茨大学合作,用非洲爪蛙胚胎细胞重组成Xenobots,能自动修复。
No.5 沉浸式体验AR/VR
01 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
2020年4月,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将结合5G直播推广VR/AR应用。拓展网上“云游”博物馆、美术馆、文创园区等,建设数字孪生景区,打造沉浸式全景在线产品。
No.6 物联网
01 工信部印发关于深入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的通知
2020年2月,国内三大运营商NB-IoT连接数突破1亿,三家运营商连接数均超过千万。2020年5月,工信部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入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的通知。到2020年底,NB-IoT网络实现县级以上城市主城区普遍覆盖,重点区域深度覆盖;移动物联网连接数达到12亿;打造一批NB-IoT应用标杆工程和NB-IoT百万级连接规模应用场景。
02 蓝牙技术联盟发布《2020年蓝牙市场最新资讯》
2020年4月,蓝牙技术联盟(简称SIG)发布了《2020年蓝牙市场最新资讯》,蓝牙已成为物联网领域采用最多的数据传输的技术,比如可穿戴设备、运动健康监测设备、传感器,以及植入设备等。预计到2024年,整个基于蓝牙的数据传输设备年出货量将会达到15亿。其中,蓝牙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将会达到4.11亿,蓝牙互联玩具年出货量将会达到1.2亿,超出传统设备类别定义的8300万互联端点年出货量将达到8300万。
No.7 3D/4D打印
01 我国科学家发现生物3D打印促进汗腺再生的关键机制
2020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在汗腺再生及其关键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针对汗腺结构和功能重建的难题开展了系列研究,并在早期的研究中发现3D生物打印技术可用于汗腺结构的形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证明了在特定条件下表皮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不同程度地向汗腺样细胞分化。
02 4D打印仿蝎子缝结构,实现传感-执行一体化
2020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史玉升教授团队受蝎子缝感受器超敏缝结构的启发,仿生设计出梯度缝结构,4D打印炭黑纳米粒子/聚乳酸(PLA)复合材料,成形出具有自主形变并能自感知应变和温度的仿生缝结构器件。该器件通过材料-结构-功能一体化4D打印,创造性地在材料水平上实现了传感-执行一体化功能。
No.8 脑机接口
01 中国科学家仅需一颗芯片,就能实现逆转衰老
2020年5月,一篇由西湖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苏黎世联邦理工等顶尖科学家发表在《Science》的科研论文称,仅需一颗芯片,就可通过电子设备在体外控制动物体内的激素分泌,最终达到改善老年疾病的目的,进而延长健康寿命。该技术的出现为人类实现逆转衰老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02 脑机接口实现新突破,语音识别准确率高达97%
2020年4月,由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团队打造的新型人工智能系统可根据人脑信号来生成文本,准确率最高可达97%。使用了一种全新的方法来解码脑皮质电图:通过植入大脑的电极,来获取皮质活动中所产生的电脉冲记录。
No.9 导航定位
01 北斗完成全球部署,有望成为全球最精准的卫星导航系统
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成功发射。至此,北斗全球星座部署圆满收官,中国人终于建成了属于自己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与其他卫星导航相比,北斗采用多轨道卫星,带来更高精度;独有短报文通信服务,提供更强的信息发送能力。
No.10 自动驾驶
2020年6月,“无人驾驶”网约车在嘉定区安亭镇全长53.6公里的测试道路上亮相。每辆自动驾驶车辆配有1名安全驾驶员和1名测试员,承担安全保障、测试及讲解等工作。同时,全球首个5G智慧交通示范区和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云控平台正有序推进,加快实现智能网联汽车规模化示范运营。
No.11 量子计算
01 超冷原子量子计算与量子模拟领域获重大突破
2020年6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理论上提出并实验实现原子深度冷却新机制的基础上,在光晶格中首次实现了1250对原子高保真度纠缠态的同步制备,为基于超冷原子光晶格的规模化量子计算与模拟奠定了基础。国际学术期刊《科学》杂志审稿人给与高度评价。
二. 2020年上半年全球航空业前沿技术应用
2020年,全球航空公司的IT前沿技术应用主要是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5G、服务机器人等技术,围绕简化流程、便捷出行、提升服务,提高旅客出行体验和企业运营效率。
No.1 人工智能
01 借助图像识别技术,空客首次实现飞机全自动起飞
2020年1月,欧洲空中客车公司16日发布新闻公告称,去年12月在法国图卢兹机场用一架空客测试飞机首次成功完成了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全自动起飞。测试人员在图卢兹机场进行首次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全自动起飞测试,在约4.5小时内成功完成了8次起飞。试飞队长扬·博菲斯说,飞机在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测试中表现符合预期。
02 海航智能客服全面升级
2020年4月,海南航空全面改版并升级打造的在线智能客服,在微信公众号、APP等渠道正式上线,通过改变原有线上服务只咨询、不办理模式,为旅客提供多渠道服务,针对疫情防控期间旅客密切关注的航班业务、目的地疫情防控相关政策,提供24小时线上智能咨询服务,快速响应并解决旅客问题。
03 语言障碍?听力干扰?AI设备来解决
全日空在大阪国际机场的登机口和大厅配备了Pocketalk,一款比智能手机还小的,由人工智能驱动的掌上翻译器,能翻译74种语言。它配有触摸屏和消音麦克风,听得懂方言、俚语和习语。全日空计划给在日本的所有50个现役机场的地勤人员使用。
全日空与松下合作推出了遥控电动轮椅,测试能否用较少的机场工作人员为更多的旅客提供服务。
No.2 5G
商飞打造5G智慧工厂
近年来商飞中国商飞以5G为支点,积极与国内大型通信技术企业、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合作,搭建了全球第一个5G工业园区、建成了国内第一个5G全连接工厂、打造了一个5G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发了一批5G工业创新应用场景。将大飞机复杂无比的系统工程化繁为简,200多万个零部件实现与人、机、车间和各控制系统、管理系统的广泛互联。
No.3 区块链
荷兰皇家航空使用R3区块链技术简化公司内结算流程
2020年2月,荷兰区块链公司unchain.io宣布,已经与企业区块链Corda创办者R3合作,共同为荷兰皇家航空公司开发了财务应用程序,以实现荷航与其子公司之间的无缝结算。
No.4 机器人
01 不管2020年奥运会开不开,全日空已组建“机器人大军”
据2020年2月消息,全日空(ANA)将启动Newmes机器人。它允许用户进行远程操作,用户的脸会显示在10.1英寸视频屏幕上。Newmes配有带轮子的底座,可以四处滑动,它的机械臂可以做一些精准的动作和姿势。等到了奥运会期间,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可以访问和操作Newmes,让他们体验“云游日本”。
02 穿上它,1秒变超人——可穿戴机器人外骨骼
据2020年1月消息,达美航空通过与SarcosRobotics公司合作,全球首个全身、电动、无束缚的机器人外骨骼已初步问世。穿上这件“黑科技装备”,工作人员能轻松举起180斤重物,安全、高效完成重型机械搬运等体力工作,为达美乘客带来更为优质的服务。
No.5 沉浸式体验AR
01 大兴机场APP,实时行程引导
2020年5月,大兴机场APP实现了实时行程引导。行程信息一站式查询办理,值机、登机、退改签步走一步冤枉路。通过排队实况与地图加AR双导航对进行旅客进行行程引导。
三. 东航IT前沿技术应用成果
上半年,东航围绕营销服务、业务运营、企业治理等方面,充分利用人工智能、5G、服务机器人、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实现业务创新落地,助力疫情防护、改善旅客出行体验、提升业务运营效率、加强企业科学治理。
No.1 疫情防护
01 大数据支撑疫情防控
2020年初,面对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东航作为三大航牵头单位,组织各航司与政府、机场数据对接,打造“航空公司+机场+城市”疫情防控“云模式”。同时,积极应用大数据计算模型,综合航班始发地疫情形势、客座率、航班飞行时间等因素对航班进行风险等级划分,为防疫办制定分区分级疫情防控具体措施提供支持。
02 机器人助力复工复产
测温+口罩检测机器人
疫情期间引入测温及口罩检测、环境消杀、非接触送餐等系列智能机器人,守护旅客与员工健康安全,助力公司复工复产。3月初引入测温+口罩检测机器人,对进入东航之家的员工和来访者进行远距离、非接触、快速测温和口罩佩戴监测。
智能消杀机器人
在东航之家南北区,智能消杀机器人通过自主导航在大厅里穿梭不停,辛勤喷洒消毒剂(人体无害),给全面复工复产的公司员工提供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
无接触智能送餐机器人
在防疫抗疫期间,信息部协同地服部浦东旅服中心积极引入送餐机器人进行试用,在贵宾室点对点为旅客送餐,减少取餐时旅客之间、旅客与餐食之间、旅客与工作人员之间的密切接触,增强旅客用餐的健康与安全性。
No.2 旅客服务
01 行前-智能客服覆盖79%的旅客意图
东航于2019年启用了全新智能客服系统,2020年智能客服意图识别数已增至57个,覆盖95530热线79%的旅客意图,由机器人语音及在线客服完成服务超十万人次,进一步缓解坐席呼叫压力。
02 行中-服务机器人全新升级
“口罩萌娃大变身”——东东机器人
继东航在国内机场首家启用服务机器人“东东”后,2020年,东东机器人上线翻译助手、访客服务、智能问答等全新功能。
03 行中-智能语音播报升级
2020年4月,在东航18个站点37个贵宾室实现人工智能语音合成播报,可以实现自然流畅的人声播报,并且可随时自由编辑播报内容。
No.3 业务运营
01 MUC——让“4次通话”提速成“一句@”
2020年5月,MUC航班保障综合平台在上海两场全面运行,每天根据排班系统自动组群1.1万人,以扁平化的方式管理和协调一线运行,打破了跨单位、跨部门、跨区域、技术制约等客观条件限制,使决策层与一线人员之间的信息精准传递,保障地面安全生产和航班正常性,获得多家国内主流媒体报道。
02 区块链技术平台——奠定东航区块链规模化落地基础
上半年已启动区块链技术平台项目建设。打造东航区块链技术应用能力基础,以支撑公司未来各场景的区块链技术验证与规模化落地应用。
03 智能短网址——自主研发降低营短信成本
上线自主研发的智能短网址功能,将当前业务短信中大段的旅客需知和推广文字,以及大量的如购票支付、活动推广等长网址,统一转换成短网址,短信长度越短费用就越低,助力降本节支。
04 3D可视化还原——航班飞行全过程数字化展现
航班飞行全过程数字化展现
飞行过程可视化系统基于QAR大数据,结合精准的机场及航路地图,实现B777、B737机型航班飞行过程的动态操作参数、舱内仪表盘、三维航行轨迹动画还原展示,辅助支持机组航后讲评以及个人航班回顾等业务场景,便于机组3D全方位可视化分析航线特点和风险,提升飞行品质。
本文标题:2020年上半年IT前沿技术发展及航空业应用盘点
本文链接:https://www.gjkdwl.com/news/nianshang-13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