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布第二批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 57条任务举措可复制推广
发布时间:2025-10-16 114 次浏览
10月15日,上海市发改委官网公布了《第二批上海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建设方案》(以下简称《建设方案》),增设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静安、长宁、普陀、青浦、嘉定、金山等8个重点区域,以及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海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非自贸试验区区域)、上海化学工业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等5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域,作为第二批“8+1”的集纳和指引。
从更深层次来看,这种复制推广并不是简单的经验照抄,而是通过各区结合自身产业情况、企业诉求,对自贸试验区创新做法的消化吸收、自主改革、大胆尝试。
本次公布的《建设方案》包含两张清单,第一张清单是“复制推广清单”,57条任务举措适用于所有联动创新区;第二张清单是“自主改革清单”,以29条任务举措支持各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创新经验联动共享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被誉为“改革的试验田”,但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停留在试验还不够,必须加以复制推广,才能真正发挥制度创新的效力。
去年8月,市政府批准印发首批上海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建设方案,在黄浦、徐汇等6个区相关重点区域,以及松江、奉贤等6个综合保税区(综合保税区整体作为1个联动创新区),创设“6+1”首批联动创新区。一年来,首批联动创新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效,经评估首批119项改革举措已落地和有序推进事项109项,占比91.6%。
本次上海公布第二批联动创新区,就是希望能继续扩大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辐射带动效应,在更大范围释放制度创新红利。
具体来看,57条复制推广任务举措,涵盖投资、贸易、金融、数据跨境、科创、人才等多个领域。其中不少复制推广内容都是根据企业诉求“定制”的。上海市发改委改革处副处长候华龙介绍,方案在编制前期就广泛收集了企业意见,最终将各区企业反映的400多条政策诉求与各部门一一衔接,匹配出能对应、可落地的改革举措进行精准复制推广。
例如,今年2月,上海市出台了数据出境负面清单及管理办法,适用范围为上海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目前,部分区域内企业使用了负面清单后,数据跨境流动效率大大提高,合规成本降低,获得感良好。但自贸试验区外的企业并不能享受这一政策,大量跨国企业和出海企业也纷纷提出诉求。
本次《建设方案》明确,联动创新区可有序推进数据跨境流动。允许金融机构向境外传输金融监管部门认可的日常经营所需的数据。优化科研数据跨境流动管理,探索建立科研数据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安全保护等制度和标准规范。
再比如,浦东综改试点实施方案已经规定,为应邀来沪开展重要科研、投资、经贸等活动的外国人,提供长期多次入出境有效的访问(F字)或贸易(M字)签证便利,目前便利举措已经落实,而不少外企聚集的区,如长宁区、松江区也有部分企业提出了诉求,希望能够享受政策的便利,本次《建设方案》在综合评估之后明确“支持重点企业引进高科技领域外籍人才、外国技能型人才和符合各区产业发展方向的外籍人才,申请最长五年的工作类居留许可”,让更多联动创新区也可以共享政策红利。
自主改,大胆试
首批联动创新区的“一区一方案”,就曾引发关注。本次《建设方案》同样聚焦区域特色,鼓励各联动创新区结合自身需求和特点,在复制推广创新做法时,开展差异化、个性化的自主改革探索。
例如今年被纳入联动创新区之一的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聚焦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将支持开展跨境电商企业数字化监管试点,支持上海海关技术中心功能落户虹桥,设立海关综合技术服务点。
再比如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也是第二批联动创新区之一,这一区域重点打造旅游消费新场景,支持具有引领性的国内外品牌在度假区开设高能级首店,探索建立文化艺术保税展厅,积极推广Shanghai Pass多用途预付费卡。
此外,各区也将聚焦各自优势产业展开创新的自主改革。静安聚焦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长宁聚焦发展平台经济;普陀聚焦集聚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青浦聚焦发展“大数字、大健康、大商贸”;嘉定聚焦推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金山聚焦发展化工新材料。
侯华龙介绍,经过多年发展,各区产业基础逐步完善,正加快打造各具特色的产业新形态,这次《建设方案》也是顺应各区差异化发展需求,在更多产业业态、更广经济载体上进行探索,更好实现联动区与自贸试验区的“空间接应、产业接续、政策接力”。
本文标题:上海公布第二批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 57条任务举措可复制推广
本文链接:https://www.gjkdwl.com/news/shanghaiwuliu-79099.html